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亚洲笔记

|
发布: 7:00am 24/12/2022

亞洲筆記

邱立本(亞洲周刊總編輯)

钱学森

亞洲筆記

邱立本(亞洲周刊總編輯)

钱学森

邱立本.钱学森‧颜宁‧跨领域创新

邱立本(亞洲周刊總編輯)

錢學森之問,強調創新需要跨領域的知識結構,超越前進。大半個世紀前的錢學森可以,今天的顏寧也當然可以。他們先後在創新的賽道上奔跑,奔向夢想的驛站。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早在五六十年代曾经提出疑问,为何中国的创新不够,在于专业人才都只懂自己领域,缺乏跨领域以及宏观的视野,往往只是钻牛角尖,而难以作出通盘的判断与管理。

ADVERTISEMENT

这位科学天才曾经被美国军方视同威力等于五个师的导弹专家,历经美国当局的五年禁锢后,于1955年中美互换俘虏时被释回中国。他推动中国的火箭突破,为发射人造卫星作出铺垫,还参与原子弹发展的高层策划,全面提升了中国的军事水平,而1964年中国试验原子弹成功,进入了核武俱乐部,改变了全球的权力版图。

钱学森不仅是中国的导弹之父,也是航天之父,他对于中国军事科技的跳跃式发展,居功至伟。他的成就在于他对知识跨领域的重视,因为导弹的制造牵涉到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而创意的思维更需要不同背景的知识激荡。出身于杭州世家的钱学森从小饱读诗书,人文知识丰富,经史子集、琴棋书画都是幼受庭训,年轻时患病休学在家被中医治好,还涉猎了中医。后来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修读机械工程,再赴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都是名列前茅,也成为导弹制造的先锋。他被美国军方封为上校,还派他去战后的德国访问纳粹科学家的研究室,写下有关最前沿科技的报告。

钱学森的研究聚焦于火箭系统的创建,牵涉很多知识的融合,要解决很多前所未有的难题,而不是只靠一门学问。在这全新的科学武林中,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不能只靠一门绝招。

他后来回到中国,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将五年囚禁前所研究的复杂公式与技术参数重现,如数家珍。这都因为他对这些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可以举一反三,不惧美国情报单位的遏制。

今天的科研精英颜宁,于45岁的年龄回归中国,和昔日在44岁时回国的钱学森,都有同一个梦想,就是西方科学界可以完成的创新,中国人也可以。这是中国人应有的自信与自豪,但这不但是个人的突破,还需要组织管理上的突破,需要跨领域的碰撞与探索。

这也是钱学森之问对今天中国的启示,要创新圆梦,就需要更全面的知识结构,不受单一学科的限制,不被线性思维所囿限,而是突破常规,超越前进。大半个世纪前的钱学森可以,今天的颜宁也当然可以,这是中国人的自我期许。当年钱学森的成就,背后是靠举国体制,但今天颜宁不仅要靠国企,也要靠全球化的金融资本与风投资金,与时俱进。有梦最美,希望同行,钱学森与颜宁都先后在创新的赛道上奔跑,奔向梦想的驿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