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30am 17/12/2023

清真寺

中医诊所

马来中医师

宛红

清真寺

中医诊所

马来中医师

宛红

马来中医师推广中华医术精粹 清真寺设中医诊所

报导:张赛玉
摄影:林添喜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在国内,巫裔中医师屈指可数,而宛红很可能是柔州唯一的马来中医师。

巫裔中医师在,推广中华文化的传统医术精粹!

在我国,清真寺里设有中医诊所应该是闻所未闻,何况中医师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巫裔同胞,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ADVERTISEMENT

这座独特的清真寺──苏丹依斯干达清真寺是柔佛州内最大的旅游清真寺,而中医诊所就设在该清真寺底楼的一个角落。

提供针灸拔罐和推拿

这所中医诊所并没有挂上招牌,但门口处却放了一个相当显眼的立牌,写着“Perubatan Traditional Cina”(中医),同时,也列出了所提供的3大服务,分别是“Akupunktur”(针灸)、“Bekam”(拔罐)和“Tuina”(推拿)。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苏丹依斯干达清真寺底楼的中医诊所门口处,放了一个相当显眼的立牌,写著“Perubatan Traditional Cina”(中医),同时,也列出了所提供的3大服务,分别是“Akupunktur”(针灸)、“Bekam”(拔罐)和“Tuina”(推拿)。

对于华裔穆斯林,中医诊所和它所提供的服务,他们并不陌生,但是对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的巫裔群体而言,看到立牌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疑惑,首先是不明白“中医”具体来说是什么东西?还有针灸、拔罐及推拿,更加不知所谓?

由此可说,愿意“推开门”踏进中医诊所的穆斯林朋友,如同鼓足勇气踏入了一个新世界。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中医注重“望闻问切”,只见宛红也很慎重地向患者瞭解病由和病况。
毕业于英迪大学中医系

这家中医诊所的中医师宛红(25岁),并不是华裔穆斯林,她是马来人,名叫Wan Amirah Aminah,毕业于英迪国际大学中医系。“宛红”,是她就读大学先修班时,老师为她取的中文名字。

宛红拥有马来西亚中医总会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颁发的会员证书,换句话说,她是一名有行医执照的中医师。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宛红展示她的行医执照。

据了解,在国内,巫裔中医师屈指可数,而宛红则很可能是柔州唯一的

宛红透露,她是在去年10月经父亲朋友牵线之下在苏丹依斯干达清真寺开了一家中医诊所,虽然并非刻意安排,但这项安排却出乎意料地有意义,因为她自己也深知,在马来族群中,他们对中医的认识非常有限,甚至一些人会认为中医药材采用许多源自动物的原料,是不洁净的,怎能吃?殊不知,除了动物原料,药材还有很多种类,包括可以替代动物原料达到同样疗效的其他药方。

破除穆同胞对中医错误看法

让她啼笑皆非的是,某些人更将以中药材熬汤煮成的肉骨茶,等同于中药,对其有所误解而敬而远之,这些都是活生生在我们的社会上演的日常,为此,她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向同胞传达正确的观念,让穆斯林朋友了解中医能帮助他们什么,而吃中药其实也毋需太担心。

有了清真寺这个平台,宛红相信能逐渐破除许多人对中医的错误看法。

“我刚在这里开设中医诊所的时候,来做礼拜的访客的确都会很好奇中医诊所是什么?他们也觉得很惊讶,为什么清真寺会有中医诊所,一些人也以为我是华裔穆斯林 但我说我是不折不扣的马来人。”

她说,有者不一定会接受治疗,但因为好奇,他们仍会推开门问“这里是做什么的?”,即使是这样,也达到了她想要向人传达中医是什么的讯息。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宛红认真地在把脉。
求诊者也有来自雪州

从去年10月至今,她很高兴看到了成果,而且,来清真寺中医诊所求诊的人,不一定只有到访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还包括那些通过口耳相传,从远地来求诊的患者。

“我遇过从雪兰莪特地南下到新山找我治疗的患者,这名患者是听他的弟弟介绍后来到这里的。”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第一次接受中医治疗的巫裔患者很紧张,宛红以熟练的手法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

宛红受访时多次强调,要寻求中医治疗并非一定要来找她,她的意思是,即使是华裔中医师,也能为巫裔患者治疗,但她了解,仍有部分马来人寻求中医治疗时有所顾忌。

“他们其实可以去找其他中医师,但还是有些人不敢。”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对不了解中医的穆斯林朋友,拔罐对他们而言是一件非常新奇的疗法。
每月一次到振林山义诊

宛红在求学时期参与了不少义诊活动,因此,她自己行医后,也持续开展义诊活动,实现帮助人的心愿。

同样是透过父亲朋友的安排,她在今年3月首次开始了每个月一次的义诊行程,地点就选在振林山的一座清真寺。

她透露,义诊的时间是从下午2时至5时,虽然只有短短3个小时,但她一次可为大约30个病人看诊。

她说,通过义诊除了可以帮人,她也可以训练自己的速度和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则可藉其他平台接触更多同胞,让他们了解及认识中医。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宛红的母亲阿玛妮达(右)是中医诊所的得力助手,母亲和其他家人的支持,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大学先修班才开始学中文
访问全程以中文沟通

今次的访问,宛红几乎全程以中文来沟通,虽然她的华语不太流利,但表达能力完全没有问题。

也许读者会认为,宛红既然是中医系毕业的学生,中文程度自然不在话下,殊不知,她并非毕业自华小,而且从宗教中学毕业到上大学以前,除了看过中文戏剧,她并没有真正接触过中文。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宛红为避免对方块字变得生疏,不时都会翻阅中文医药书籍或报告。

据了解,宛红就读的中医系是以双语教学的,不过仍需掌握中文基础,因此,她是在上了大学先修班时才开始学中文。

这一点让人颇不可思议,毕竟中医术语不容易记,也不易明白,对有中文基础的人来说也不一定有100%的把握,何况是大学才学习方块字的马来同胞。

文言文难理解曾想过放弃

“的确,到了大学中段,我感觉越来越吃力,坦白说,我也曾经想过要放弃,尤其是大三时学习的传统医学理论全部是文言文,真的很难。”

所幸在父母、师长和同学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她决定咬紧牙根坚持了下来。

人们肯定会好奇,一个没有中文底子的年轻马来女子,何以想要学中医,而至终还成为了一名中医师?

宛红说:“我在戏剧里看过针灸的画面,很好奇一支细细的针怎样让生病的人变得健康,有了这样的疑惑,心里就想着中学毕业后就去读中医。”

我们∕清真寺开中医诊所
宛红扎针手法很稳定。

上述答案让人颇感意外,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好奇心才打开了她通往中医的道路,但愿行医后的她,也能打通不同族群之间的“任督二脉”,让中医回归华人传统医学的正确诠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