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07/01/2024

中华文化

邦咯

慈善清真寺

中华文化

邦咯

慈善清真寺

最美的包容 游客分不清 邦咯清真寺 错觉在寺庙

报道/摄影:陈世传
我们/邦咯像寺庙的清真寺
整栋清真寺建筑的设计风格,加上漆上了象征华人庙宇的红色,让不少人以为是华人庙。

这是一座如假包换的清真寺,但它坐落在华裔居民占90%的社区,而且建筑具中华风格,建筑物红色的部分很显眼,以致它建成启用后,许多人误以为是一座华人寺庙。

这座融合了霹雳马来文化与中华风格设计建成的清真寺,是坐落于岛上的吉灵丸大街。它除了有一个通过字义直译而来的中文名:(Masjid AlKhairiah),还因这座清真寺内把1000个祈祷文“贴”在建筑物的墙上,因此也有千祷文( Seribu Doa)清真寺的美名。

ADVERTISEMENT

我们/邦咯像寺庙的清真寺
清真寺的篱笆设计也是中华风,并且写上中文“慈善清真寺”。

在这清真寺对面经营物流生意的华裔商家马伟齐告诉记者:“来岛上旅游,经过的华裔旅客多会误以为这是一座华人庙,结果踏入清真寺时错愕的问,这到底是庙还是清真寺?”

我们/邦咯像寺庙的清真寺
马伟齐:中华风格清真寺,有助于促进宗教、种族及文化的了解。

他说,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穆斯林巫裔旅客身上,一些巫裔旅客经过时以为是庙,不打算进入,但看到牌楼上写着的斗大阿拉伯字,明明就是清真寺。

政府出资兴建与发展

“这座清真寺自2020年6月建竣开放后,迎来许多国内外各族旅客,当中许多本地华裔旅客,对于一座建得像庙的清真寺,坐落在华人区而感到惊讶。”

也是邦咯岛青年领袖的他说,这座清真寺的存在大有好处,除了为邦咯旅游小岛增设人文旅游景点进而带动旅游业发展,对于促进各族间的文化与宗教认知也大有助益。

“一些本地华裔旅客在知悉这是清真寺后,先入为主的以为这肯定是由华裔穆斯林兴建、管理的,但通过详读简介与探问,知悉这是由政府出资兴建与发展,而且100%由巫裔穆斯林管理与敬拜的清真寺后,让他们对伊斯兰的刻板印象改观。”

百年原寺建于1926年
早年由海南回族穆民管理

慈善清真寺并非是全新建造的清真寺,它的原寺建于1926年,而这座具中华风的清真寺是于2017年,由时任霹雳州务大臣兼邦咯州议员拿督斯里赞比里的建议及争取拨款下,获得建设与发展。

也是邦咯岛民的慈善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委员之一的阿布峇卡受访时说,这座清真寺早于1926年就已存在。

“据说,当年是由最早到邦咯岛找生活及定居的中国海南回族穆斯林及印裔穆斯林共同创设与管理,当年使用这座清真寺者也是这些来自中国与印度的穆斯林。”

他说,第一次兴建的清真寺非常简陋,就是一座木板屋建筑物,第二次翻新是于1946年,直到2017年才由时任大臣赞比里提议及争取到拨款翻新改建。

“来自中国的回族与印裔穆斯林后裔应该还有许多人留在邦咯岛,但若不说不问,也没有人知道这些穆斯林的身分了,因为多已被同化,他们如今的身分就是邦咯岛的巫裔穆斯林。”

现由巫裔穆斯林管理

他说,如今使用与管理这座清真寺的信徒,100%是岛上的巫裔穆斯林,主要来自吉灵丸、直落尼巴、大丸及附近一带地区的居民。

询及赞比里为何会提议翻新一座具中华风的清真寺时,他说,根据官方简介,赞比里当时是提议,既然这座清真寺是在华人区,左右都是华人住家或店屋,就建一座中华风的清真寺,以便突显宗教包容,文化共融的特色,同时有助于推动旅游业。

阿布峇卡说,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就是还原或纪念中国回族来到邦咯岛,并在邦咯岛定居与繁衍数代人的历史有关。

设计浓浓元素

他说,这座清真寺的外观,一看就能感受到中华色彩,如建筑外墙与窗户都有着类似八卦图案的设计,还有入口的圆型拱门,内墙的磁砖绘图等,都属于中国的吉祥花卉,有着浓浓的中华文化元素。

“通过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协会的协助,在1000个祈祷文中,也有一些是用中文书写的,而且清真寺里也收藏了中文翻译的《古兰经》,用于赠人。”

我们/邦咯像寺庙的清真寺
清真寺里收藏的《古兰经》中文翻译本。

询及当地巫裔穆斯林对于兴建了这一座像庙多于像清真寺的建筑物有何意见,他说,持赞同意见者肯定多于异议者,因为真正了解伊斯兰的人,都知道伊斯兰是宗教,无关种族,并非“种族信仰”。

“在中国的穆斯林比马来西亚多,当有不同种族的信徒时,肯定的信仰本身也会融入一些种族文化的色彩,这是非常自然及真实的现象,况且伊斯兰教义也倡导包容。”

开放不同种族宗教旅客入内

他提到,自这座清真寺建竣后,就开放让国内外不同种族与宗教的旅客或民众进入参观,这有助于促进伊斯兰的推广,何乐不为呢?

“参观者进入参观时需穿着得体,如穿短裤者会被要求穿上长袍(Jubah),这是一种教义,也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宗教与文化知识,大部分的旅客都欣然接受。”

他说,虽然这里没有特设导览员,但如果有访客要多了解伊斯兰及这栋建筑物的设计,还有这座清真寺的历史等,他或其他委员都非常乐意讲解与分享。

马来人称“广东”华人叫“海南”
海南回族后裔样貌似华人

“邦咯的马来人,叫我们‘广东’,而邦咯的华人就叫我们‘海南’。对于我们,也都非常乐意的被这么叫,毕竟这本来就是我们这一族的原始身分。”

除了脸型特征或样貌还像华人,无论是谈吐与穿着都已被本地马来人同化的3名中国海南回族后裔慕拉(63岁)、阿斯玛(62岁)及阿都拉沙(50岁)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异口同声的这么定位自己的族裔身分。

我们/邦咯像寺庙的清真寺
慕拉、阿斯玛及阿都拉沙受访时表示这座清真寺的中华风格设计,肯定与他们的祖先即中国海南回族定居邦咯的历史有关联。

年纪最大的慕拉说,阿斯玛是他阿姨的女儿,阿都拉沙是他舅舅的儿子,他们都是海南回族来到邦咯岛的第三代后裔。

他说,他的外祖父名叫阿末阿巴斯,中文名叫哈秉漳,是他们家族里第一代来到邦咯岛的祖辈。

不会说海南话 更不会看华文

“来到我们这一代,都已被同化,不会说海南话,也不会说及看华文了,但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海南,也曾回过海南探亲。”

慕拉说,当年的海南回胞宿舍就坐落在目前的慈善清真寺旁,目前清真寺内保留下来的百年古井就是历史遗物,而当年的这座清真寺,应该就是海南回族与住同一区的印裔穆斯林共同建设、使用与管理。

我们/邦咯像寺庙的清真寺
阿布峇卡带领记者去看在清真寺内的百年古井,并指这口井是海南回胞留下的。

“我们这群海南回族后裔都喜见政府把这座清真寺翻新建成中华色彩的清真寺,惟更希望政府或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可以在简介中加入中国海南回族与印裔穆斯林的历史背景,这会让这座清真寺的存在更有意义。”

第三代后裔曾回乡探亲

目前在邦咯岛一家酒店当厨师的阿都拉沙说,他的父亲生前都有告诉他,自己是中国海南回族的后裔,因此他也曾回乡探亲,海南三亚当地的亲人在接待他及亲友时都非常的热情,就像久未见面的亲人,让他感动。

我们/邦咯像寺庙的清真寺
来自中国海南的回族,曾在马来西亚海南联合会总会长拿督林秋雅(左三)的搭桥引线下,到邦咯海南岛认亲。右二为阿都拉沙。(受访者提供)

“属于邦咯海南回族的后裔,应该已繁衍至数百人之多,而知道我们是海南后裔的邦咯马来同胞会叫我们‘广东’,华人就叫我们‘海南’。我们当然不会介意,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的身分之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