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专题

|
发布: 8:51am 16/01/2024

“数字蹂躏”

“数字蹂躏”

强拉群 乱转发 频分享 “数字蹂躏”成梦魇

报导∕本报特约: 黎添华

以下情景或许荒唐,但却真实地发生。

某个清晨,年近70的素梅起床后,上百封讯息排山倒海地涌进眼帘,还来不及反应,她只觉得仿佛全身被扒个精光,赤裸展现在人前。

ADVERTISEMENT

原来,在未经过同意下,她于睡梦中被硬生生地拉进某个手机WhatsApp群组,身分与号码等隐私全被摊开。这还只是开始。下来的几个月,她先后饱受早安图、佳节视频、图像互换格式(GIF),甚至是假新闻等,就算一度离群,类似的梦魇仍在其他群组中继续着。而她,只是千万受害者之一。

不难发现,我们学会了上网,却不一定真的进步;我们追上了科技,但不意味着你我更文明。

新闻专题∕上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郑荣兴
推动乐龄人用社媒痛心疾首
郑荣兴饱受“轰炸”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对“快文化”的追捧,社交媒体成了人与人日常交往的主要工具,甚至成了另一个生活空间。只是,我们在与时并进之际,却忽略了社交礼仪的教育。这点,槟州华人大会堂副主席拿督郑荣兴无疑最感同身受也痛心疾首。

作为全国最早推动乐龄人士上网和学习社媒的一分子,郑荣兴理应感到骄傲,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乐龄人士会用社媒却不一定懂得文明上网。其中,他就经常在未经过同意下被拉进某些群组,身分、联络号码全都公开出来。

不仅如此,他还得饱受连串的“轰炸”,如,早安图、GIF,乃至一些内容未经证实的视频讯息,或没营养的垃圾内容。最令他厌烦的是,若发讯息者刚好和自己同样在几个群组中,那么一旦对方发讯息,他就等同于收到好几封同样内容的讯息。

占据手机容量还严重干扰

“当我们忙碌时,无关紧要的讯息却一直出现,占了手机容量是一回事,更对我们带来严重干扰。”

没想过退群吗?他直言,自己已经离开那些经常分享假新闻或偏激言论的群组,但,不是所有群组都能说退就退。因为这间中或涉及到熟人在里头,再不就是是和社团或工作相关的群组。

他承认,目前“社媒礼仪”“数字涵养”有关的讨论并不多,很多人对此没有概念,因此相关教育仍十分匮乏。

聊八卦 强制发言 无故踢群
文明素养有待提升

另一个让郑荣兴烦不胜烦的,莫过于群组里的聊天说笑。往往,社团或工作群组中,总有人会聊起天来,然后把重要讯息给推了上去。

新闻专题∕上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方国华

对此深有同感的尚包括林连玉基金槟州联委会成员方国华。他曾多次在忙碌时,被无关紧要的讯息干扰,重要的会务讯息更被毫无营养的对话给淹没,以至错失关键汇报。

他还一度因为类似事件而与群组里的成员理论起来,这间中有人退群,有人被无故踢群,有人结下梁子,令原本促进交流互动的社媒平台成了社交修罗场。

佳节祝贺感受不到温度

再来,佳节祝贺也是另一梦魇。曾经何时,佳节收到祝福是件令人愉悦的事,但,如今轰炸式的祝贺不仅让他感受不到温度,更多的还是烦着如何清理容量。

“当祝福成为一种负担与干扰,这或许不是社媒应运而生的初衷。”

槟城就曾有某商团组织里,因一美容院女性成员总爱广发自己出游的连串照片,汇报自己去了哪,结果被指严重干扰会务,最终被踢出群。

“只要她一出国,就会每天在群组中发出十几张自己出游的照片,炫耀自己去了哪,有什么感触。其实上载在自己的社媒帐号不是更好吗?”知情人士指出。

随意转发无端成加害者

不过,最令郑荣兴担忧的,莫过于手机用户除了是受害者外,更极可能也是加害者。他指出,其实许多不实内容或链接很可能存在诈骗成分,因此随意加人入群,或随意转发,都大大提升手机用户受骗的机率。

“尤其一些乐龄朋友可能无法识读内容真伪,也不晓得内容背后的隐议程,很可能成为手机诈骗受害者。”

乐龄人借社媒与世界接轨
不断转发刷存在感

值得注意的是,郑荣兴发现,很多时候出现类似现象的多为乐龄人士,而这某程度反映了这一群体尝试借助社媒来与世界接轨,只是方法用错了。

“他们会迫不及待分享所谓的‘最新资讯’,来证明自己与时并进,或希望自己不会被社会淘汰”。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时候未经证实的消息会被抢先分享出来,甚至通过不断的转发来宣示着自己的存在。

郑荣兴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深层剖析却也反映出另一个社会因果。本地著名社会学者蔡熯锟博士就点出,类似现象其实折射出社会乐龄保障网仍有待加强。

新闻专题∕上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蔡熯锟
欧美较少出现早安图

也是理科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的蔡熯锟向本报指出,在社会保障相对周全的国家里,乐龄人士会相对更有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需要依靠谁,而急不及待地与这些人保持联系。这也是为何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较少出现早安图、长辈图等现象。

谷歌的一项调查就发现,美国平均每十人会有一人因为频频收到早安图而抱怨,但印度则是几乎每三人就会有一人投诉,换言之,印度的早安图现象更为猖狂。

他也点出,若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来解读,农业时代下,一家人的生计往往需要依靠整个家庭集体劳作,因此也相对较依赖家庭成员,而工业化较迟的亚洲国家里,民众自然在人际或家庭关系上没有西方那么独立。

其中,这又以相对更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华裔家庭最为明显。这也解释了,同样是亚洲国家,为何日本、韩国相对并不流行早安图、频分享等社媒行为,反而中国等大中华地区则相对热衷于这种操作。

社会对乐龄人保障网不足

他强调,不是说欧美群体不注重人际关系,或没有数字蹂躏等事件,而是他们更有条件参与直接的社交活动。看回我国,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较晚之外,社会对乐龄人士的福利保障网也相对未健全,因此造成一系列社交礼仪欠奉的情况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孩子工作、孙子上学,朋友不在周围时,乐龄人士几乎没有生活、没有社区,更没办法串门子,所以偶尔发发早安图之类的行为来刷存在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他也强调,不是只有乐龄人士才欠缺媒礼仪,只是年轻人刷存在感的方式比较不同。

新闻专题∕上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林炳洲
成本低 祝福价值变不高
社媒让人际关系更疏远 

有趣的是,类似行为可能也与社会的祝福成本有直接关系。

拥有人类学背景的林炳洲博士指出,2016年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类学家做了项跨国研究《Why We Post?》。当时,大家就发现,社媒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靠近,却也更疏远。

以中国为例,孩子到一线城市发展后,逢年过节大家要彼此问候时会需要购买贺年卡,然后花心思书写及邮寄,有些甚至还亲手制作贺年片,祝福成本相当高。但是,现今大家只借助社媒把家人情感连系起来。

越是孤独就越拼命转发

他向本报表示,当祝福成本降低后,祝福的价值就没过去那么高,而当人越是孤独,就越拼命转发。久而久之,便进一步加剧有关现象的产生。

惟,他强调,站在人类学角度而言,上述行为只能被学术解释,而不是给予任何的批判或设下规范。

新闻专题∕上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孙德俊
匿名屏障更肆无忌惮
虚拟 让人大放厥词 

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到处都可能发生,而网络则偏偏因为属性而更为明显。

长期关注全球科技发展的科技达人孙德俊分析,网络世界的属性与传统媒体不同,其中网民如获尚方宝剑在手,无论具名或匿名情况下,何时何地都能畅所欲言,因而造就了种种肆无忌惮的行为,尤其匿名操作更为不负责任的手机用户或网民变得更加猖狂。

他解释,进入人手一机的时代后,移动网络无疑是数字世界最大的转变。首先,这不仅打破地域局限,让人可以随时随地发文发图,各抒己见,一些人甚至因为可以避开面对面的冲突而大放厥词,而匿名屏障更让不负责任的人肆意展开网络霸凌。

惟,他指出,类似现象不仅限于我国,其中,他就曾翻墙到其他国家网站时发现到处都有滥用互联网、语言暴力等情形,而且不分语境。

“整个亚洲的网络世界都充斥这些现象,我国还不是最严重的。”

此外,由于我国接触科技相对较迟,因此国人对相关醒觉不强,对社媒的危机意识也不高,更甭提社媒礼仪。

以日本为例,多数日本人会给予隐私,而不随意使用餐馆或酒店提供的免费上网服务,他们甚至鲜少随意玩起脸书上的心理测验或游戏。

他语重心长表示,尽管我国网络已经30年,而社媒引入也超过10年之久,但相关的醒觉十分欠奉。其中,主流教育里连网络道德操守也没有谈及,要提倡社媒礼仪的教育可能更是微乎其微了。

会用社媒不见得更“文明”

不难发现,尽管社媒已经成了人类的另一生活场景,但学会使用社媒的我们,却不见得更“文明”,而这背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各种因素。值得探讨的是,人与人在另一维度空间里的人际关系将冲击着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相关意识与教育上的匮乏,绝对将左右社会未来的发展。遗憾的是,我们可能仍未曾察觉这间中的教育缺失。

数字蹂躏行为

-频密转发早安图、GIF等内容

-转发未经证实内容或假消息

-强行拉人进群

-随意踢人离群

-禁止他人发言

-在工作群聊天

明日预告:我们还有更不文明的数字行为,而这些社媒礼仪欠奉的暴行已成为刑事罪。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