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华社

|
发布: 3:04pm 03/04/2024

招商

优势

华文华教

招商

优势

华文华教

郑立慷:中资无文化障碍 华文华教成招商优势

《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暨《革新开拓–华团的再出发》座谈分享会
郑立慷(左四)主持《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左起为陈亚才、潘永强及张永庆;右起为黄彦铬、颜登逸、翁清玉及陈友信。(刘永发摄)

(吉隆坡3日讯)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说,中文及华人文化协助我国确立了引资上的

“若非华教先贤过去数十年为大马华文教育付出和努力,我国也不会有扎实的母语体系。”

ADVERTISEMENT

他指出,其他东南亚国家能给予中国投资者不同且比我国更好的优惠政策,但中资来马时不会面对语言及文化障碍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

“以前在马来西亚粤系及闽系菜比较多,现在什么都有,川菜、东北菜都有,对他们(中资)而言,没有文化障碍。”

郑立慷昨晚在《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暨《革新开拓-华团的再出发》座谈分享会上致词时这么表示。

他也说,陈友信1986年创办的英迪学院初期只有37名学生的英语加强班,发展至今已经为超过7万名莘莘学子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目前已经发展成全马首屈一指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并表示陈友信证明了教育与企业家精神结合是可行的。

潘永强:华团时代任务模糊

华社研究中心智库委员会副主任潘永强说,华团的生命力在于是否能掌握时代的任务,而正当我国处于政治转型时期,华团及公民组织应将巩固民主当成首要目标及时代的任务,保卫民主体制。

重建国民精神是长期目标

他表示,华团或华社的长期目标应是重建国民精神,让新时代的国民在思想上能迎合未来民主转型、自由民主及新时代及了解马来社会思潮演变、马来社会的体制、组织运作、局限与障碍。

他说,保卫民主并非保卫执政党或首相,而是能巩固民主体制,让其深根。

《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暨《革新开拓–华团的再出发》座谈分享会
郑立慷说,中文及华人文化协助我国确立了招商引资上的优势。(刘永发摄)

他表示,政治转型阶段的国家力量弱化,受舆论、媒体及民间力量影响,在公民社会提升的背景下,华团的角色应该随之抬头,更为重要,华团应从以前的捍卫保护议题转为向精致及饱满的方向发展。

不认同华团将没落

他不认同华团将没落的论述,并表示华团数量不减反增,但时代任务模糊不清。

他举例,华团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时代任务分别是争取公民权、申办独立大学、集资发展大企业及华团参政和民权运动,拥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任务。

“虽然早在80年代已开始声称华团青黄不接,但年轻人并没有拒绝结社及关心社会,而是使用自身的能力创立群组、团体或组织,不断回应新兴课题如性别及环保议题。”

潘永强指出,华社中产化后,需要以理念说服,创造价值上的共鸣,不能只靠感情动员。

提防内卷化

“如果华团一直重复自己,或内向和封闭,最后会造成内卷化。”

他说,渴望自我实现的中产社会未必关注华教与华团,因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华团较为动荡,因此认为华团失去时代的任务,摆脱不了内部纠纷。

他形容2007至2017年是社运的黄金10年,但这也是华教运动陷入分歧与动荡的时候。

潘永强说,社会正向前迈进,反观华团较为保守和谨慎,直言华团虽然有许多活动,非常忙碌,但并没有取得突破,停滞不前,劝请华团提防内卷化,否则将面对危机或困难。

黄彦铬:华团应夺回舆论空间

此外,马大新青年前主席黄彦铬坦言,自己中学时期对华团的初印象不佳,直到担任马大华文学会主席及学会被冻结时,才逐渐对华团改观。

华社华团助办活动

“我记得那时候华社和华团,特别是在雪隆一带,给予很多帮忙,包括隆雪华堂帮忙承办全国大专辩论会。

“我觉得这就是恰好在每个时代发生一些事情时,我们(华团)可以扮演的角色是给予年轻人或大学生一定的支持与协助,让他们撑起一些活动。”

也是隆雪华青秘书的黄彦铬说,民主转型之际逐渐开放公民空间,但他发现目前有许多种族主义及炒作宗教主义的言论。

“现今社会被保守组织占据舆论空间,对华团及英文圈子的公民社会无法占据舆论空间感到担忧。”

他认为华团应先夺回舆论空间,华团及学者推出论述时或可将其翻译,传达给非华裔族群,尤其是谈论价值及建立民主意识的内容。

培养批判意识

他也希望华社华团能将资源投入在公民教育,培养批判意识。

座谈会的主持人为元生基金会执行长陈亚才。出席者包括隆雪华堂顾问拿督翁清玉、会长颜登逸及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张永庆。

《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暨《革新开拓–华团的再出发》座谈分享会
出席者聆听潘永强(左一)分享华团未来的趋势。(刘永发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