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12:31pm 05/05/2024

德国

东南亚

德国

东南亚

坐看雲起 | 香江入南洋專欄:德國前進東南亞大戰略

石宇坚

自去年德國政府在七月份頒佈《中國戰略》後,供應鏈上的“去風險”就成為德國重要的國策,為避免在供應鏈上過度依賴中國,德國企業加大對中國以外地區的投資就成為要務。當中有兩個熱門的選擇地點,一是鄰近德國的東南歐地區,二則是鄰近中國的東南亞地區,這都是由於相對較低的能源成本、更低的工資水平以及更好的市場環境所致,在東南亞國家當中尤以東盟經濟規模最大的印尼與德國潛在合作空間最大,也取得較大的成果,剛剛閉幕、被譽為工業界“世博”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印尼就是今屆的主賓國,印尼總統佐科威更是開幕式上的主禮嘉賓。

未來德國與東南亞的關係潛力巨大,尤以印尼為最,此情就可在佐科威於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的致詞窺見一斑,佐科威在開幕式就說,印尼在2060年之前有高達一萬億美元的投資需求,歡迎德國工業界投資參與印尼的經濟轉型,同場活動上,肖爾茨也積極回應,指包括在內的七國集團(G7)將會投資數以百億計的美元,協助印尼加速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展望未來,肖爾茨更希望歐盟與印尼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一個有七億人口的新市場。

ADVERTISEMENT

由此可見,德國寄望於以印尼、越南甚至馬來西亞為關鍵支柱的東南亞重生產國家,可以成為德國和歐盟“去風險化”戰略的一大槓槓,併成為支撐後俄烏戰爭年代“供應鏈多元化”戰略的一個支撐點,更可以成為“綠色新政”當中的一個重要市場。

為何東南亞?

對於德國而言,東南亞為何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對於其他區域而言無法取代呢?因為東南亞同時符合德國獲取生產原料、密集勞動力以及消費市場這三大需求,環顧目前全球形勢,東南歐人口稀少,只有五千五百萬人左右,無法承接從中國轉移出來的企業,只有小部分高增值的輕工業可以轉移到羅馬尼亞、捷克和波蘭,而波蘭更處於俄烏戰爭前線,不確定性極大。至於美國生產成本比德國還要高昂,轉移過去只能是得不償失。

相較於上述區域,東南亞地緣政治格局相對較穩定,人口就多達六億七千萬人左右,而且東南亞地區正在經歷急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意味著東南亞各國普遍有著充足以至於過剩的人口,可以作為工業的生產力,而且東南亞本身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能源,能源廉價,可以支持工業生產;其三,則是東南亞有著成熟的出口網絡,不需要再額外多投資港口基建以供出口之用,因此,德國要在中國以外尋找生產基地以及市場,東南亞是不二之選。

當然,德國在外交戰略上重視東南亞其來有漸,在2020年,德國就因應美國的印太戰略,成為繼法國後第二個發佈“印太地區戰略指導方針”文件,當時的德國外長就認為印太地區將在比任何地方都更能決定今後的的國際秩序,在同年,德國在東南亞的外交官也非常活躍,時任德國駐新加坡和雅加達大使在當地英語媒體撰寫文章,指出印太地區已成為德國外交政策的重點。相較於法國在東南亞具有一定軍事實力,德國的“印太戰略”更看重的是經貿合作。

而2022年,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是藉著G20峰會期間,訪問了越南、印尼和新加坡,釋出對東盟關係的重視。

德國企業“走出去”

在去年底,德勤一份針對德國企業的報告就發現,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已經將其部分增值業務轉移至國外。在機械製造和汽車製造領域,很多接受調查的企業決策制定者都認為,德國作為生產基地的吸引力將會繼續下降,而他們轉移的理由則是相對較低的能源成本(59%)、更低的工資水平(53%)、更好的市場環境(51%),這些都正正是東南亞具備的優勢。

至於東盟本身為了避免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加強與歐盟,尤其是德國的合作關係也成為一個可行的選擇,這是在軍事戰略上,也是在經貿合作上的。同樣以印尼為例,在去年5月份,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峰會之後,當時的印尼國防部長、候任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就與德國國防長部長進行會談,商討潛艦交易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雙方也計劃於2024也就是今年在南海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但如上所述,德國軍事實力自二次世界大戰後就衰退不少,軍工實力也不如前,因此在東南亞的戰略也是以經貿為主,在剛過去的三月,就不尋常地有3位東盟國家領導人出訪柏林,在連續三天之內分別與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泰國首相賽塔會面,當中馬來西亞是僅次於臺灣的第二大對德國半導體供應方;而泰國則在籌謀“泰南陸橋”項目,而德國傳媒德國之聲在去年也曾報道德國曼谷大使拉赫爾曾向德國商界遊說投資該項目,而在年初德國總統訪問泰國期間,兩個更宣佈將雙邊關係升級為戰略伙伴關係。由此可見,德國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度重視對東盟國家的合作關係。

儘管目前東盟地區仍只佔德國出口總量的不到2%,但成長極其迅速,去年出口額為160億歐元,年成長率為8.5%。德國企業對東南亞的佈局增值速度極快。以泰國為例,在2020年,德國有227家德國公司在泰國投資約42億歐元,但在今年則已成長至600家德國企業,當中,奔馳和寶馬等德國汽車巨頭投資了東部經濟走廊計劃中的製造項目,而西門子則已投資該國的多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有傳西門子也有可能參與到泰南陸橋項目當中。

由此可見,歐盟和東盟彼此需要,雙方都有其同的利益需求,不希望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而雙方都有“去風險”的需求,是“最安全”的合作伙伴,雙方的合作不會觸碰到第三方的利益,但在2020年以前雙邊關係不受重視,目前則迎來轉折時刻。儘管機會甚大,但挑戰也不容忽視,如德國艾德諾基金會馬尼拉辦事處主任達尼埃拉.布勞恩就舉菲律賓作為例子,認為在經濟、貿易和投資方面存在繁複不透明的官僚主義,此外腐敗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對於德國企業來說,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去適應當地文化。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