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热点

|
发布: 8:38pm 22/05/2024

数据库

李兴裕

通胀

柴油补贴

数据库

李兴裕

通胀

柴油补贴

经济学家:鉴定符资格车主   通过PADU可防滥用补贴

王丽琴 / 报道

(吉隆坡22日讯)随着内阁已同意落实针对性措施,有经济学家就认为,政府早前通过主要(PADU)来掌握人民的收入资料,以鉴定符合资格的柴油车主才能获得现金援助,这可确保有关机制不会被滥用。

姚金龙:加强监控审查机制

双威大学经济学教授姚金龙指出,针对性柴油补贴机制并非万无一失,惟当局已经启动密切监督,以防止任何滥用和纰漏事件。

ADVERTISEMENT

他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由于早前的总稽查司报告已发现补贴泄漏的问题,因此,当局应该加强严格监控,并针对补贴机制进行审查。

“大规模的滥用可能大幅减少,不过,有关部门还是必须保持警惕。”

针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周二晚提到针对性柴油补贴可让政府省下40亿令吉,姚金龙相信,政府节省补贴的主要来源,与跨境走私的减少和支付市场价格的用户群有关。

他也说,高收入群体(T20)使用的柴油车数量比RON 95汽油车少,而皮卡车和柴油引擎轿车的消费者则必须支付市场价格。

“当柴油价格出现浮动时,那些没有资格获得现金援助的中等收入群体(M40)也同样必须支付更高的油价。”

:不能忽略风险

另一方面,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说,政府在落实针对性柴油补贴机制的首要关键,即不能忽略通货膨胀的风险。

他表示,如果政府给予商用车辆享有无限量的补贴,他们的成本就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出现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

“但我觉得这并不可能,因为当中一定会有固打,不可能完全补贴。因此,通胀的风险还是存在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