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政言君子

|
发布: 7:40am 24/05/2024

卫生部

谭政宗医生

专科医生

高等教育部

实习医生

政言君子

医学院

譚政宗醫生.醫生一時過剩一時短缺

我們迫切需要成立一個獨立於公共服務局的衛生服務委員會,專門負責我國衛生事務的人力資源和人才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

ADVERTISEMENT

近期醫療領域傳出了許多令人擔憂的消息。一家醫院為病人長時間的等待致歉;而在安邦醫院,更有專科醫生表示他們正在面臨一場醫療保健危機。再來,衛生部的數據也顯示實習醫生大量減少:從2019年招聘高峰期的6134人減少到2022年的3245人。早在今年1月,馬大醫藥中心建議零實習醫生協議,這猶如“煤礦裡的金絲雀”,敲響了對醫療保健的第一個警鐘。隨後,今年4月,衛生部長表示將重新評估實習醫生的安置。

為何我們會面臨此窘境呢?在此,讓筆者回顧我國醫學界這30年來的風風雨雨。其實,在90年代初,我國僅有三所醫學院。那時,這些學院每年培養出大約300名畢業生,加上從國外學成歸來的,我國一年培養了約500名醫生。然而,隨著國家人口的增長,這個數量顯然是不夠的。為達到此標準,我國於是在90年代末建立了8所醫學院,此舉迅速為醫學院的發展打開了新路。到了2010年代初,我們有超過30所醫學院。按人均計算,我們擁有的醫學院甚至比澳洲、英國和美國還要多!

雖然醫學畢業生的人數增加了,但公務員體制內醫生職位並未同步增長。因此,公務員體系中出現了醫生職位飽和的現象。藉此為由,政府在2011年由衛生部和擬定了5年暫緩令,國內醫療課程踩緊急煞車。這個暫緩令隨後在2016年延長至2021年。筆者無法確認政府是否在2021年再延長這個暫緩令。

一位醫學生需要5到6年的時間來完成大學學業,這意味著即使暫緩令在2011年生效,2011年入學的醫學生也只能在2016年或2017年畢業。這相當於2017年至2020年期間,衛生部每年招收約5000名實習醫生的高峰期。

不過,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儘管畢業生人數增加了,但醫生職位並沒有相應增加。僧多粥少就此產生;畢業生必須等到有空缺才能到醫院實習。在2016年左右,畢業生(包括筆者)必須等候大約一年才能任職實習醫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醫生過剩”。

這樣子的進展,政府又如何應對呢?政府遂在2016年改以合約方式僱用新進醫生。之前,每位醫生都獲得政府永久僱用,意思是可以做到退休或者自己想離開為止;現在卻以3年+2年+2年,總共7年的合約制度聘請醫生。2021年的“黑色代碼運動”和“合約醫生罷工”事項更是針對合約醫生福利的種種不公而引發的。政府也在2018年將醫學生招生名額定為每年4820人。2020至2023年的數據顯示,每年畢業生少於4000人。

因此,當人們開始意識到醫生人數過剩,職位不增而產生了瓶頸,再加上合約醫生制度的福利不佳,家長不再送孩子到醫學院讀醫,許多家長更是是鼓勵他們的孩子到海外註冊行醫。就像之前所提及的,培養一名醫學生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現今醫生短缺不得不讓我們追溯到2010年代末的政策決定,似乎是自食其果。事後看來,政府歷年來的反應極其被動且目光短淺。這導致人民看到醫生“一時過剩一時短缺”的現象。

我們必須深入反思過去30年的醫療政策和決策,僅憑權宜之計解決醫療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並沒有對症下藥。當醫生人手不足,這意味著每位在職醫生的工作負擔會增加,導致醫護人員疲憊不堪,最終影響醫療保健的質量。

我們迫切需要成立一個獨立於公共服務局的衛生服務委員會,專門負責我國衛生事務的人力資源和人才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為了與私營部門和其他地區的僱主競爭,我們需要對醫護人員的薪資和福利進行改革,並靈活適應市場趨勢。在全球範圍內,各個僱主都在爭奪人才,我國公共醫療保健系統必須變得更加靈活,以吸引、管理、保留和發展人才。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我們必須賦予各個醫療設施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權。

希望衛生部、財政部和公共服務局可以好好坐下來談談,因為醫生短缺的情況非常令人憂心,是必須徹底解決的問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