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
发布: 9:00pm 26/05/2024

社论

教育部

多源流教育

董教总

“10+6”华小增建和搬迁计划

征阳华小

社论

教育部

多源流教育

董教总

“10+6”华小增建和搬迁计划

征阳华小

社論.“10+6”華小計劃不能拖延

華小是國家體系裡的其中一環,須扛起責任,解決校地等問題,為建校遷校工程鋪平道路。

ADVERTISEMENT

位於雪邦的徵陽華小週六(25日)進行奠基儀式,料今年內投入建校工程,相信最多3年內可竣工。這是一項好消息,意味著日後有更多學生可以在華小接受優質教育,傳承中華文化。與此同時,徵陽華小落實建校還有另一番意義──證明“10+6”華小增建和搬遷計劃的重新啟動。

時任教育部長馬哈基爾是於2017年宣佈政府批准增建10所新華小,以及搬遷6所微型華小至華裔人口密集區。這些年來,城市華小備受學生爆滿的困擾,僧多粥少,供需失衡,急需興建更多華小來滿足需求;與此相形成對比的是,一些微型華小則因學生來源不足,面臨關閉的窘境。因此,興建新校與搬遷微小,是緩解華小困境的方案之一。

奈何由於諸種原因,包括政權數度更迭、遭重新檢討等等,“10+6”華小增建和搬遷計劃進展緩慢,屢屢被關心華教的人士追問:何以沒有下文?

去年11月,董教總髮布《2017年批准華小增建和遷校概況報告》揭露,自2017年政府宣佈“10+6”華小增建和搬遷計劃後,6年之間只有1所新華小和1所搬遷華小落成及啟用。這意味當局在6年內只完成了約10%的目標,如此進度實在難以讓人滿意。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一環,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學生的教育與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在如斯重要的課題上,當局的反應怎可以慢半拍?效率哪可如此低落?搞了幾年,才建一所、搬一所?放諸四海,無論是在公共領域或私人界,這種慢條斯理的態度,都是不及格的。

再者,在人口稠密地區,華小爆滿並非新鮮事,當局該加速建校與遷校,以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畢竟這攸關教育,不應怠慢。

2023年11月,時任教育部副部長林慧英在國會回應問題時強調,政府並沒有擱置“10+6”華小增建和搬遷計劃。她也解釋這是由於教育部長的更迭,所以一切要重新來過,但她正在處理,以確保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當時,由於還沒有看到具體的進展,坊間對於該項計劃的進度仍有所保留。

今年是“10+6”華小增建和搬遷計劃宣佈以來的第七個年頭,雖然整體計劃還未看到讓人滿意的成果,但至少出現進展,迎來曙光。

誠如董總主席陳大錦所言,徵陽華小落實建校證明了“10+6”華小增建和搬遷計劃重新啟動。相對於之前的沉寂,這項計劃今年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動態”。教育部和各涉及單位應趁此勢頭,速迅著手處理其他搬遷和新建華小的工程,包括朱運興華小、郭鶴堯華小和沈慕羽華小等等。

除了徵陽華小落實建校,從吉打遷校至柔佛的培才華小已於日前獲得完工及落成準證(CCC),料可在6月開課。另一方面,教育部副部長黃家和也為華社捎來好消息,指今年內陸續會有微型華小完成搬遷及正式開課。

須強調的是,華小是國家多源流教育體系裡的其中一環,教育部須扛起責任,解決校地等問題,為建校遷校工程鋪平道路,而非如董教總在去年的報告中所形容的“置身度外,事不關己”。

教育部長法麗娜曾言,1996年教育法令承認多源流學校的地位,而政府也將堅定地維護並強化多源流學校;首相安華也說,大馬的多源流教育制度存在已久,國人必須尊重華淡小的存在。就此而言,華小毫無疑問是國家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教育部有責任確保華小的建校與搬遷工程順利完成。

“10+6”華小增建和搬遷計劃是在7年前宣佈的,教育部須制定時間表,監督進度,不可讓華社、家長和孩子無限期地等下去。簡言之,華小要儘快建起來,事關孩子的教育,不能拖也不能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