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观海听风

|
发布: 7:30am 27/05/2024

美国

张家威

观海听风

伊朗

莱希

美国

张家威

观海听风

伊朗

莱希

张家威.莱希陨落 美伊支离破碎的关系还有救?

如果拜登政府有意改善美伊关系,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宜利用政府首脑换人的不确定性,不一味批评这个国家,而是促进针对一系列问题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伊朗总统和一众高官上周乘坐的直升机坠毁身亡后,伊朗将于6月28日举行总统选举,选出莱希的继任者。许多媒体报道称,随着这位强硬派领导人的陨落,伊朗可能将重新拥抱温和及中庸。

ADVERTISEMENT

莱希任内的伊朗政治立场和社会风气趋向极端保守,根据“钟摆效应”,如今该国的政治钟摆或将摆向中间自由。

我认为上述分析未免过于乐观,这是因为在伊朗乃至什叶派世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去世之前,真正变革的可能性为零。

伊朗总统虽贵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但在国内政治、军事和外交上,掌握最终话语权的却是哈梅内伊。

85岁高龄的他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10年后统治这个神权国家,任内他不断收紧对国内政治活动的控制,以至于只有最强硬的强硬派才能掌权。

这也解释了莱希的前任、温和派总统鲁哈尼在施政上受到束缚,而莱希在任内虽遭到西方进一步经济制裁而陷入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规模史无前例的示威,莱希的地位都固若金汤。

2022年,伊朗爆发“头巾之乱”。当时22岁的库尔德族女子阿米尼因“违反着装规范”,被“道德警察”逮捕,她在拘留期间死亡,引发民愤。

面对民众空前的怒火,莱希意识到陷入经济困境的伊朗经不起社会动乱的冲击。然而,在“阿米尼之死引发伊朗女性对长期抑制的不满宣泄”和“西方借机煽动革命”之间,后者似乎更具说服力。于是,莱希政府选择了镇压。

那是否意味着伊朗在哈梅内伊宾天之前,伊朗都不会盼到改变。其实并不然。莱希的意外身亡或许是一个转折点,考虑到伊朗民众的不满情绪和政权的不确定性,伊朗回归温和,甚至缓和与欧美的关系的机会虽不高,但不至于为零。

目前,德黑兰正与西方交恶。西方世界长期对伊朗评头论足,一些右翼媒体在未经查证下进行妖魔化,西方政客长期对伊朗并不友好。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更在2002年将其列为“邪恶轴心”的一员。

更糟糕的是,除了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退出核协议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制裁,美国对以色列近乎无条件的偏袒更加剧了伊朗对美国的仇恨。

如果拜登政府有意改善美伊关系,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宜利用伊朗政府首脑换人的不确定性,不一味批评这个国家,而是促进针对一系列问题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华盛顿可抓住时机采取行动,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停止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结束加沙战争,并以此向德黑兰释放善意,让伊朗放弃其核武发展计划。

尽管美国和伊朗长期不咬弦,但近期美国一直在努力争取让哈马斯和以色列释放人质、促成(短暂的)加沙停火,并增加对面临饥饿风险的巴勒斯坦人的人道主义援助,甚至尽早结束加沙冲突,这实际上符合伊朗的利益。

自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和随之而来的报复行动,尽管德黑兰表态支持哈马斯,但实际上即使是强硬派的莱希,也避免直接卷入冲突。

今年4月,以色列蛮横袭击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后,伊以直接交火,但克制的表现显示德黑兰并不希望事态升级。

争取重返核协议谈判桌一直是拜登政府所愿,更是美伊关系重返正轨的关键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与莱希随行的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遇难后,其继任者卡尼曾在伊朗外交和安全机构任职,尽管他属于保守派,但一直积极参与核谈判。据报道,拜登中东问题特使麦格克与卡尼多次透过阿曼的中间人进行接触。

在莱希的葬礼上,人们高喊着“美国、以色列去死”,凸显民间对美以的仇恨根深蒂固。然而,一般相信领导人总是理性的,这意味着这群精英总是以国家利益为优先。

反美以确实是让国人团结枪口一致对外的利器,但当利益大于仇恨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利益当前,中东两大宿敌——沙地阿拉伯和伊朗也选择了利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