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医药保费的上涨得不到遏制,将进一步加深医疗体系中的不平等,尤其让最脆弱的群体陷入无保障的困境。这不仅危及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更有可能削弱社会健康水平。
ADVERTISEMENT
明年医药保费或大幅上涨40%-70%的消息在各大媒体引发热议,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医疗媒体《CodeBlue》主编巫淑玲分享了自身经历,尽管明年医药保险保费调整尚未生效,但从2023年至2025年,她的保费竟然上涨了约45%。
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也在国会直言,医保费用的急剧攀升正迫使许多投保人放弃保单,转而依赖公共医疗体系。这一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危机。
根据2023年全国健康与发病率调查(NHMS 2023),2.3%受访者表示无法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而其中12.9%的原因是经济负担过重。
同年,门诊患者几乎在公共和私人医疗机构之间均衡分布,48.9%的患者选择公共医疗机构,51.1%选择私人医疗机构。
然而,在住院患者中,74.7%选择了公立医院,仅25.3%选择私人医院,其中只有15%的费用由私人医疗保险承担。
随着医药保费的不断攀升,比例可能会进一步倾斜。越来越多的患者或被迫涌入公立医院,加重公共医疗体系的负担。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长的等待时间、更严重的医疗资源的短缺以及医护人员过劳成为常态。这不仅危及公共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安全。
笔者曾在凌晨4时值班期间目睹一位因疲惫过度的医护人员差点误开药物处方,幸好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严重后果。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而是过劳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当医疗系统因患者激增而过度运转时,错误发生的风险只会进一步加大,而每一个错误可能意味着生命的代价。
这个现实进一步说明,医药保费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对医疗体系施加无形的压力。
如果越来越多的民众因无法承担私人医疗保险费用而涌向公立医院,超负荷运转的公共医疗体系将面临更严重的资源不足与服务质量下滑问题。
而最终承担后果的不仅是医护人员,也是每一位依赖公共医疗服务的民众。
卫生部医护人员流失的问题早已屡次被提及,若再加上医药保费上涨导致患者激增,现有的公共医疗体系恐难以应对。这一连锁反应对医护人员与患者均是双重打击,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也会因此受到威胁。
医疗服务不能只是成为富人可享有的奢侈品,政府必须确保市场上的医药保险产品具有可负担性和公平性。
若医药保费的上涨得不到遏制,将进一步加深医疗体系中的不平等,尤其让最脆弱的群体陷入无保障的困境。这不仅危及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更有可能削弱社会健康水平。
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重建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心,需要一个协调一致且透明的应对策略。
政策制定者、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必须迅速行动,以公平和责任为核心,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医药服务不仅是基本人权,更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笔者真心期盼,这次保费飙升的风波能成为推动医疗改革的重要契机,让马来西亚的医疗体系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