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5日讯)证券监督委员会(SC)正与投资银行、股票经纪公司、信贷评估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洽调整现有收费结构,以及加征一项附加费用,而相关附加费用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高达受监管活动营业额的1.5%。
ADVERTISEMENT
根据财经周刊《The Edge》已查阅的文件阐明“营业额”是指因持有相关受监管活动执照,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总收入,其中的例子包括债券交易、股票经纪收入(包括平台费用)、包销费用、配售费用,佣金(包含成功费用Success fee、完成费用、顾问费用,以及分销单位信托产品的佣金)。
证监会主席拿督莫哈末菲兹接受《The Edge》独家专访时指出,证监会有约80%的营业额是不固定的,会随着市场波动,但多数的成本却是固定的。
“2023年是表现不好的一年,我们亏损1亿零900万令吉,但2024年却是表现很好的一年,可是仍然亏损200万令吉。显而易见的,这里面有问题。因此,在收费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并未建议对所有项目设定统一的固定比例。当然,我们会在洽商时以某个数字作为开始,然后我们会找到一个双方认可的折中数值。不过,一切回归到公平的问题。如果你的营业额数以十亿令吉计,而我只是提议征收数百万的附加费用。”
公司营业额受影响不到1%
他补充,证监会已为此进行压力测试,发现只会对多数的公司营业额带来不足1%的影响。
“盈利是另一回事,因为有些公司的盈利较高,有些则较低。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一定的套利(Arbitrage)行为。举例来说,一家银行集团,我可能只监管股票经纪部门,但其中可能潜存各种的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活动,因此股票经纪商的盈利可能并未反映现实情况。”
证监会去年公布的《2023年度报告》,2023年税后赤字为7129万5000令吉,高于2022年的2530万4000令吉赤字;全年综合亏损达1亿零786万1000令吉,促使证监会与财政部在对其财务稳定性进行审查后,提出调整收费结构及对相关市场参与者收入征收附加费用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已有30年未对收费结构进行调整。
影响不会在今年显现
目前,证监会董事部已批准收费结构调整相关建议,并放眼与所有协会和部分公司进行洽商。证监会希望能在下个月杪将建议书提呈财政部。
不过,就算财政部立即批准建议,仍需要历经条例修改,甚至是修订法律的程序。因此,莫哈末菲兹说,收费结构调整的影响不会在今年浮现,但“魔鬼藏在细节里”。
马来西亚证券经纪商协会(ASCM)、马来西亚投资银行协会和马来西亚投资经理联合会(FIMM)并未对此发表意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