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发布: 6:32pm 07/03/2025

样本

南极

女科学家

样本

南极

女科学家

从收集蚊子样本到远赴南极 女科学家迎机遇赴挑战

暖势力/女性科学家励志踏上科学探索之旅
努尔阿丽雅在南极进行实地考察。(IMU大学提供)

(八打灵再也7日讯)英雄未必只能披着斗篷战斗,穿上实验室工作服和登山靴也可以成为英雄。

经过时间的沉淀,科学的价值才得以显现吗?有人认为,是的。努尔阿丽雅正是这样一位坚定的科学探索者。

她奔走各地,从本地住宅区收集蚊子,到远赴研究细菌,不仅因为热爱科学,更冀望着自己的研究能为生物医学领域作出贡献。

在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国际医药大学(IMU)高级讲师兼高级微生物学合作研究实验室(简称AMCRL)主管努尔阿丽雅透过电邮方式,与星洲日报分享了她人生中精彩的冒险经历,希望借此激励其他年轻女性勇于迎接科学领域的挑战。

她走遍各地的旅程,不仅丰富了她的经验,也赋予她各种技能,使她成为一名成就非凡的年轻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今年34岁的努尔阿丽雅也是科学探索与冒险精神完美碰撞出火花的代表人物。

她充满活力的性格,让她具备接纳生命各种机遇并接受挑战的能力。与她交谈时,绝对能够察觉她对于细节的追求和坚持,正是这种特质,让她能够全心全意沉浸在自己选择的生物医学领域。

家人希望她能成为医生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探求、对湿疹诱因的理解,以及对皮肤反应过程的探索,让努尔阿丽雅开启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最初,努尔阿丽雅的家人希望她能成为一名医生。努尔阿丽雅笑言,本身确实成为了一名“Doctor”,不过这并非是真医生而是博士头衔(医生和博士的英文都称为Doctor)。

谈起自己的学术与研究旅程,努尔阿丽雅回忆道,2015年,她以24岁的年龄加入IMU大学,并担任讲师。随后,她成为IMU大学机构生物安全委员会(IMU-IBC)的生物安全官 (BSO)。

凭借卓越的表现,她在2019年获任命为IMU大学高级微生物学合作研究实验室主管,目前是一名高级讲师。

她曾在著名的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过数篇文章,其中包括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以及国际期刊《PLOS被忽视的热带病》(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喜欢了解疾病传播和背景

在过去的学术旅程中,她首先是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本科学位时主修全球健康,期间学会从更大的背景角度看待事物,研究诸如疾病风险因素、哪些群体受影响最大,以及如何让需要的人得到正确治疗等问题。

她喜欢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和背景信息,因为她这些资讯非常有趣。

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继续攻读公共卫生硕士期间,她也掌握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绘制疾病地图的技能,并应用这项技能分析了也门9万名血吸虫病儿童患者的数据。

暖势力/女性科学家励志踏上科学探索之旅
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公共卫生硕士的努尔阿丽雅(中)与其他毕业生合照。(IMU大学提供)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扁虫引起、影响肠道和泌尿道的疾病。

遗憾的是,因为阿拉伯之春期间发生的动乱,让她无法前往现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她深知,未来如果有机会,她会毫不犹豫地亲赴现场。

无论如何,这项由她展开的研究与也门公共卫生和人口部共同发表,首次展示了也门学龄儿童贫血负担的全国情况。

博士学位专注骨痛热症

努尔阿丽雅是在回到马来西亚加入IMU大学后,完成医学和健康科学博士学位 。

她的博士学位专注于探讨马来西亚的骨痛热症流行病学,研究与此疾病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网络。

暖势力/女性科学家励志踏上科学探索之旅
努尔阿丽雅完成医学和健康科学博士学位。(IMU大学提供)
每月从18家庭收集孑孓

在这期间,她花了一年的时间,每月两次从巴生河流域的18个家庭收集蚊子幼虫。

收集蚊子样本的过程,让努尔阿丽雅成为了当地社区的熟悉脸孔。甚至有小孩为她起了“蚊子姐姐”的绰号,而她的车也因为装满了数百个蚊虫幼虫样本,被称为“蚊子车”。

对努尔阿丽雅而言,上述研究专注于马来西亚的骨痛热症,对我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项研究增加了特定疾病的知识库。

这也是她多年来工作的共同点,即评估和了解特定地区的疾病负担,以此为全国性防控计划提供依据,并推动有效且针对具体情况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规划。

“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让我的知识和技能在本地社区充分应用。”

她解释,由于公共卫生特别具有针对性,从概念到干预措施都需要根据社区情况进行调整。

“作为本地人,我们无疑是最适合做这项工作的人。”

导师帕特里夏影响深远

在努尔阿丽雅研究科学的旅程中,她的研究导师帕特里夏对她影响深远。

她的导师帕特里夏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而她也从导师的身上学会了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重要性,包括耐心、意志坚强以及如何勇于表达自我。

“说出你想说的话,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大声说出来,让别人听到你的想法并做出改变!”

她补充,自己的母亲在成长过程中也一直提醒她要直言不讳、坚守信念。

因为坚持这样的想法,也帮助了努尔阿丽雅在参与南极的科研探险时,站稳住了脚跟。

“在如此偏僻的地方工作,我是基地里唯一的女性。我发现,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有什么让我感到不舒服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都必须直接向团队汇报。”

偶然机会加入南极探险队
暖势力/女性科学家励志踏上科学探索之旅
努尔阿丽雅于2019年以野外科学家的身分,加入英国南极调查局 (BAS) 南极探险队。(IMU大学提供)

她之所以踏上南极科研探险队之旅,源于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同事询问她是否有兴趣以野外科学家的身分,加入英国南极调查局(BAS)南极探险队。

忠于自己的天性,同时也受到已故朱婉莱(译音)教授(IMU大学极地研究的先驱)的启发,她把握机会参与了这个项目。

她表示,南极像是一个天然实验室,因为南极的人类活动很少,被认为是观察细菌群落如何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

她被分配到西格尼研究站 (Signy Research Station),在 2019/2020夏季与其他6名站员一起工作,这些站员都是男性。

“乘坐RRS James Clark Ross极地研究船向南航行时,虽然有其他女性科学家,但我当时仍然是唯一一个与英国南极研究局一起向南航行的亚洲人(也是唯一一个马来西亚人)。这真的是一次改变人生的宝贵经历。”

她也分享了本身在当地的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如何在基地生活的能力、参与体力劳动(比如粉刷和修缮建筑物),以及如何为彼此做饭。期间,她甚至通过调整食谱向队友们介绍大马著名美食——仁当和椰浆饭。“我用酸柑汁代替亚参果片,用柠檬草茶代替香茅。”

为赴南极学习生存技能

南极探险还涉及许多必备的生存技能,在开启这次旅程之前,努尔阿丽雅在剑桥郊区的英国南极调查局总部待了一周,获得个人生存技术认证。

“他们有一个模拟设施,会制造波浪和降雨,还教你如何从三公尺高的平台跳下模拟弃船,以及如何在水中翻转救生筏。”

她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开玩笑说道,经常会怀疑自己能否在冰冷海洋中生存下来,因为她在掌握登山技能方面,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学习过程。

“我必须训练使用冰爪(一种附在鞋子上的牵引装置)和冰镐穿越冰层和冰川,同时携带约20至25公斤的全套装备。从南极回到马来西亚时,体能变得非常好!”

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不仅是生理体能,也包括与团队成员之间不同性格的磨合。“我们是全天候24小时地相处在一起。”

那次的经历也让她了解到,一个人必须非常坦率地对待事情,同时保持专业不涉及个人情绪。

她和队员们都成为了好朋友,她至今仍记得每位团队成员,并与其中一位个性有些傲慢的前水手, 成了好朋友。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旅行结束时,当他告诉我,欢迎你随时回来。你做得很好,那一刻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冠病爆发加入检测团队

经历了南极之旅的跌宕起伏,最不可预测的事情还在后头,当年冠病疫情爆发,努尔阿丽雅在回国后随即加入IMU大学的冠病检测团队。

当她在2019年11月前往南极时,当时冠病病毒尚未席卷全球。回国后,她仍记得当时距离政府宣布落实行动管制令还有3天的时间。

在南极经历了5个月的严寒之后,可以想象到许多人都会迫不及待地享受家里柔软的床铺和枕头,然而努尔阿丽雅却选择踏上不一样的路径,毅然决定加入检测冠病的卫生团队。

她在乘船两周返家的过程中,选择报名加入IMU大学的冠病检测团队。

当时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不断增加的样本数量,因此政府呼吁其他机构提供帮助。

“我们是第一个自愿帮助进行测试的私人机构。”

“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格外小心,每个人都需要穿上个人防护装备。”

不断学习新技能是动力

如今,努尔阿丽雅依然活跃于医学领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2024 年12月,她在香港举行的第11届亚洲儿科传染病大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并荣获青年研究员奖。

她在香港阐述IMU大学对马来西亚幼儿肺炎链球菌研究的初步发现,她也是该研究的联合首席协调研究员。

究竟是什么推动她砥砺前行?对努尔阿丽雅来说,不断学习新技能就是她的动力,并将这些所学到的技能融入到自己设想的项目中。

“人必须不断学习,世界发展得太快了!”

科学领域广泛多元,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掌握一切。正因如此,与他人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她致力于寻找其他专家,并为他们寻找可以紧密合作的平台。

盼激励女性加入科学领域

努尔阿丽雅希望以自身的经历能激励其他正处于职业选择关键阶段的年轻女性,勇于迎接科学领域的挑战,因为科学探索并不只局限在埋首于陈旧实验室和眼睛紧盯着显微镜,更是一次冒险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世间万物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运用,科学领域现在已经大大拓宽。”

“进入这个领域并找到你想要专注投入的领域,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因为你需要探索每个领域涉及的内容,以及它们是否符合你的兴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需要埋头苦干将这些想法和观点变成现实,这就是科学振奋人心的地方。”

像努尔阿丽雅这样的女性在科学领域并不罕见。

正如她所说:“女性已经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主要贡献者,我们为科学领域带来的价值足以媲美其他人。无论是什么性别,我们都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和技能,共同推动科学进步。”

暖势力/女性科学家励志踏上科学探索之旅
努尔阿丽雅在实验室的工作照。(IMU大学提供)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