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加强对BNPL的监管,公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消费意识和金融知识,理性看待信贷产品的使用,避免因短期的消费欲望,而导致长期的财务问题。
我国当下的“先买后付”购物模式,会否成为家庭债务的隐形炸弹,显然是一个需要当局密切关注的课题。
ADVERTISEMENT
2024年我国“先买后付”(BNPL)的交易额,从上半年的49亿令吉激增至下半年的71亿令吉。这个现象引起了第二财政部长阿米尔韩查的关注,虽然说BNPL贷款的逾期率和债务规模,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但该模式的迅速发展,却反映了一个极其危险的消费趋势,而且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我国的家庭债务问题。
BNPL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特别是月收入不达标,无法申请信用卡的青中年群体。令人担忧的是,BNPL活跃用户已达510万人。而这群年龄介于21至45岁群体,对BNPL提供的无需预先付款,即可享用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是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因为这种模式让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即时满足他们的拥有欲。然而,正因为BNPL的便捷性和即时性,让许多本就经济状况紧张的人群,掉进了不必要的债务循环,且难以从中脱身。
毫无疑问,BNPL模式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加剧家庭债务的水平。尽管阿米尔韩查指出,截至2024年12月,BNPL贷款额为28亿令吉,占全国家庭债务总额的0.2%,看似不多,但这一数字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尤其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
这种不需要文件证明,却又以信用消费为基础的支付方式,极易引发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特别是对那些财务状况较为紧张的群体来说,分期付款的诱惑可能会使他们在未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购买过多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商品。
根据数据,BNPL逾期未偿还的金额达8260万令吉,占总贷款的2.9%。虽然这一比率仍在可控范围内,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规范,这一数字可能会在未来快速增长,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那些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消费者,则可能面临更高的利息和罚款,甚至影响到个人信用记录,造成长期的财务负担。
为此,财政部向国会提呈消费者信贷法案,以加强对BNPL及其他信贷机构的监管,并会在法案通过后由新的监管机构——消费者信贷委员会(SKP)负责管理。此举反映了政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所作的积极努力。
总的来说,BNPL模式的迅猛发展,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但其潜在的风险和对家债的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因此,除了加强对BNPL的监管,公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消费意识和金融知识,理性看待信贷产品的使用,避免因短期的消费欲望,而导致长期的财务问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