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求真

发布: 5:31pm 14/04/2025

求真

鲑鱼

染色

求真

鲑鱼

染色

喂食虾红素增添色泽 养殖鲑鱼非人工染色

求真:染色鲑鱼吃多伤身/1图
网传视频称市售的养殖鲑鱼为了卖相而使用人工色素染色,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有害。(取自台湾事实查核中心)

(八打灵再也14日讯)网传“吃多伤身”的视频引发热议,经查证,养殖鲑鱼的颜色来自虾红素,并非人工染剂,消费者无须过度恐慌。

近日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一段新闻报道视频,声称市售的养殖鲑鱼为了卖相而使用人工色素染色,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有害,此说法引起消费者关注与疑虑。

ADVERTISEMENT

然而,经过多位水产、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的说明与查证后,发现这项传言内容不实,恐引发大众误解。

在水产养殖很常见

根据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报道,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系助理教授朱钰婷指出,鲑鱼肉的橘红色并非来自染色剂,而是来自它们食用的天然或合成虾红素与类胡萝卜素。野生鲑鱼主要以藻类、磷虾等含有这类色素的甲壳类为食,体内转化后便自然使鱼肉呈现橘红色。

她说,为了让养殖鲑鱼的外观符合消费者对鲑鱼色泽的期待,养殖业者会在饲料中加入萃取自藻类的天然虾红素或人工合成的虾红素。

她表示,这种添加虾红素的作法在水产养殖业早已行之有年,不仅适用于鲑鱼,也常见于白虾及观赏鱼类。例如养殖白虾若无摄取到含虾红素的天然藻类,煮熟后虾壳颜色会显得较淡。而户外饲养、可摄取天然藻类的白虾则会呈现正常红色。

饲料含虾红素列包装遭误解

对于虾红素的安全性问题,好食课执行长兼营养师林世航表示,鲑鱼的橘红色鱼肉来自于它们摄取虾类、藻类等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养殖鲑鱼的饲料也会补充虾红素等天然色素,增添色泽。

他强调,这些成分是有益的营养素,加上鲑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对健康有益,民众无需担心食用鲑鱼会对身体有害。

保健食品科学业者韦恩也说明,美国规定若饲料中添加虾红素,需在包装上标示,导致部分媒体或民众误解为“添加染色剂”。

台北医学大学食品安全学系副教授李伟如也强调,依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针对人工合成虾红素的动物毒性试验,制定每日可接受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的0.2毫克。即便消费者同时从鱼类、甲壳类与保健食品中摄取,每日摄取量若不超过8毫克,对一般成人而言仍属安全范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