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性别偏见 低薪群 女比男挣更少




不少调查数据显示,鉴于职场性别差距,使女性所面对的工资与实际生活费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ADVERTISEMENT
致力于女性平等的非政府组织Empower执行董事戈帕兰接受《星报》访问时表示,由于女性多受雇于清洁工、帮工等非熟练劳动力岗位,而这些岗位构成大多数的低薪职业,导致她们在收入、职业发展及生活质量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们的就业保障非常低,同时,由于性别刻板印象,如对体力的要求等因素,她们也处于社会底层,对她们而言,薪资更高的职业是如此遥不可及。
月入1800 须赡养父母
年轻女清洁工钱不够用
24岁的娜迪拉(化名)在巴生一家制造公司担任清洁工,每月收入为1800令吉,若有加班则可略超2000令吉。但随着生活费的不断上涨,她怀疑这笔收入还能维持多久。
“我正努力存钱以继续升学,但我一半以上的薪水都用在日常用品和支付各种账单,我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
“我很感激最低薪资上调带来的加薪,但我认为长远来看,这还不够。”
娜迪拉并非个案,而是我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非生产劳动群体”生活现状的缩影,他们通常都被支付最低的工资。《星洲日报》走访社区观察到,相较于多由男性担任的公司或工厂保安人员,普通由女性担任的清洁工所能争取的加班费机会也来得少。
清洁公司95%为女员工
雪隆一家清洁公司主管受访时指出,该公司187名清洁工人中,有177名为女性,占比高达95%,特别是在办公室、住宅、商店单位和医疗清洁等领域。员工的时薪介于17令吉50仙至20令吉之间,具体取决于客户要求。

他坦言,虽同为清洁工人,男性和女性在工作分配上确实存在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性别角色、职场规范和体力工作需求的影响。
“体力强度较重的工作通常交给男性,而女性多被分配到一般的家务清洁工作。”
在他看来,工作分配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文化、社会和实际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女性无法像男性那样搬运重物,另从生理角度来看,女性更适合白班而不是夜班。”
家庭与工作拉扯
女性承受“母职惩罚”
在家庭与工作的拉扯之间,许多女性依然承担着主要照料责任。尤其是已婚女性,常因照顾家庭而被排除在主要劳动力群体之外,承受所谓“母职惩罚”(motherhood penalty);相较之下,男性则更可能因育儿身分获得“父职红利”(fatherhood premium),持续保有职场参与机会。

为兼顾家庭 女幼教月薪仅1200
51岁的维贾雅莉楚米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婚后育有3名孩子,至今已在该领域服务14年。但她目前的月薪只有区区1200令吉,远远不足以应付家庭的日常开销,家庭经济主要仍靠丈夫的收入支撑。
她说,自己在14年前刚入行时,起薪只有400令吉,尽管薪资多年来略有调整,但整体幅度并不显著,始终未能带来实质改善。
当被问及为何不选择其他行业时,她坦言,自己必须兼顾家庭,尤其孩子年幼时需要照顾,因此只能选择只需工作半天的幼教一职。
她每天清晨7时半上班,中午12时半下班,随后便赶回家准备孩子放学回来的午餐,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并监督孩子完成课业。
如今,孩子已经长大,她却再难以转换跑道。由于学历只有大马教育文凭(SPM)程度,对此她没意愿,也认为难以再找到条件更好的工作。
破除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能胜任各种工作
戈帕兰指出,关于某些职业应由特定性别主导的观念依然存在:“你不会看到女性做水管工或木匠,即便这些都是可以为女性带来可观价值和良好收入的技术工作。”
“还有比如电工、焊工和索具工,女性完全可以在科技的辅助下胜任该工作,这并非男子气概或男性力量的问题,而是关于团队协作,以及利用科技完成工作的能力。”
他认为,除了关注薪资制度外,政府也应有意识地让女性更多参与并留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
“由于父权结构的存在,很多女性大学毕业生选择结婚并退出劳动力市场,但让女性在各行各业各个层级参与劳动,对整个国家都是净收益,惟我们目前没有给予女性公平的收入水平。”

统计局:同等学历
女薪酬比男少900
虽然女性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目前占高等教育毕业生的52%,但她们的职场参与率和就业成果,仍然落后于男性。
根据大马统计局《2023年毕业生统计报告》,即使学历相同,女性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仍比同龄男性低900令吉。
统计局去年发布的《2024年女性赋权统计报告》也显示,“经济参与及机会”一项的性别差距指数得分为0.698,反映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和机会方面仍处于相对劣势。

数据显示,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仅56.2%,显著低于男性的82.3%;在收入方面,每当男性获得100令吉薪资时,女性平均只获得93.80令吉,说明女性整体收入低于男性。
此外,女性在人民代议士、高级官员及管理职位中的占比仅25.4%,而在专业与技术人员中也仅占40.2%。
报告:脆弱岗位占多数
女性失业率高
根据国库控股研究所(KRI)2024年发布的《工作领域的性别差距:现状与进展》分析报告指出,女性目前占我国总就业人数的37.7%,从事的多为较脆弱的岗位,例如兼职、临时工作或无报酬的家庭劳动。
此外,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时间也更长;职业性别隔离依旧明显,女性多集中于服务业,例如批发与零售、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被视为传统的“女性化”行业。
男女薪酬差距缩至3.7%
报告指出,大马男女薪酬差距已从2010年的8.9%缩小至2022年3.7%。然而,即使在女性比例较高的行业,如教育、人类健康和社会工作活动领域,工资差距依然存在。
在所有类别的职业中,从事管理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最为明显,男性平均月薪比女性高出1469令吉。而唯一一个女性收入略高于男性的职业是手工艺及相关行业,差距为3%或7令吉,幅度虽小,却是少有的例外。
事实上,女性薪酬普遍低于男性的现象不仅在我国存在,全球范围内的男女薪酬差距也依然明显。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男女薪酬差距据估高达20%左右,而缩小这一差距的进展依旧缓慢。
薪资改革见成效
月薪中位数首破3000
无论如何,我国政府在薪资结构不平等的课题上,持续寻找解方,并在推动整体薪资水平提升的努力上已初见成效,其中我国最新的月薪中位数首次突破3000令吉大关。
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员工薪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大马正式领域的月薪中位数增长了5%,至3045令吉。
人资部:99.5%雇主遵守最低薪制
人力资源部在接受《星报》访问时指出,自今年2月1日新一轮最低薪金制度生效以来,雇主的遵守率已接近全面达标,截至3月高达99.5%。此次将最低薪金从1500令吉调高至1700令吉,预计全国约有437万名员工受惠。
与此同时,政府还继续渐进式工资政策,以提升半技能和初级高技能岗位的工资水平。
人力资源部也提醒,最低薪金不应被视为毕业生或新入职者的标准起薪,相反,应根据个别员工的技能水平与工作经验,来设定合理薪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