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谷佛教静修院 佛友院民同庆卫塞节




(双溪毛糯13日讯)在雪兰莪州双溪毛糯麻风病院(希望之谷)内的佛教静修院,一年一度的卫塞节不只是宗教仪式,吸引众多印裔佛友共襄盛举,更是对一群曾被社会遗忘者的长年陪伴与关怀。
今年的卫塞节,静修院再次为康复的高龄麻风病院院民送上温暖,至今依然传承着慈悲与希望的精神。

静修院秘书杨琇珺受访时指出,考量部分年长者行动不便,今年特别安排佛堂的香积组志工烹煮素食午餐,并将浴佛花水与祈福红绳送到大楼给院民,让院民们即便无法亲临佛堂,也能在熟悉的空间中感受佛光的祝福。
杨琇珺:留院者用心建造佛寺
她表示,静修院是麻风病院内最早的佛堂,由开山住持本道老和尚创建。
“过去,社会普遍认为麻风是绝症,许多患者被排斥和被家人遗弃。但师父以佛法引导他们重建尊严与信心。如今,全部康复的院民们逐渐步入晚年。”

她期盼有更多信众走进佛堂,让佛法的智慧与慈悲得以延续,照亮更多生命的道路。
杨琇珺讲述,早在50年代初期,一群青少年受佛教教义启发,在儿童宿舍后方斜坡挖出一个4英呎深的坑道,布置成礼佛的密室。他们开始剃发茹素,过着仿若僧侣般的修行生活。
直到1958年,温贤贵伉俪发心捐资,建造一座庄严的佛寺供当地佛教徒寻求心灵上的慰籍,并于1959年竣工。
“这座寺庙从屋瓦到墙砖,都是留院者用心堆砌而成的信仰与希望。寺庙落成后,委员和信徒们携手策划各种活动,共同促进疗养院居民的互动。”
多年来,静修院的庆典活动得到当地印裔共襄盛举。“过去在这里有多元宗教场所,当地人都会参与不同信仰场所的庆典活动,流传至今成为一道地方特色。”
同庆各信仰成地方特色
她感到欣慰与充满感激,印裔族群经常在兴都庙群组分享静修院的消息,促成社区间的宗教互动与理解,她期许此举能深化各族互相尊重彼此文化与信仰。
感谢拉马南拨5000资助
此外,她感谢双溪毛糯区国会议员兼企业发展及合作社部副部长拿督斯里拉马南拨款5000令吉予该院充作活动基金。
出席者有拉马南服务中心主任依克拉米、士拉央市议员黄国全、筹委会主席拿汀林枋倪、筹委总务余俊伸、静修院副主席黄志强及财政陈清祥等。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