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政府与柔摄政王交换土地 专家:有利维护植物园生物多样性



(新加坡11日讯)新加坡政府与柔佛摄政王东姑依斯迈达成协议,交换当地荷兰路一带的土地,受访的狮城自然保育专家认为,新加坡拥有靠近植物园文化遗产地区的地皮后,在维持园区周围生物多样性方面会更有利,也降低任何发展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自然气候方案研究中心副主任吕福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地皮交换后,未来的发展项目距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地区(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比较远,园内文化遗产区是鸟类、蝙蝠、鼯猴(Colugos)、果子狸和昆虫等的栖息地。
ADVERTISEMENT
他表示,新加坡拥有靠近植物园文化遗产区域的地皮(以下称地皮C)后,意味着绿地不会那么分散,这对生物多样性有益。
他说:“如果这块地皮日后有任何发展项目,必须考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或可以用来加强绿色节点和走廊的连通性,支持更丰富的动物栖息地,以及发展大自然休闲活动。”
他表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绿地应有缓冲区,以减缓会影响幼苗发芽和林地栖息动物的因素如噪音、光线等。
他说,新加坡植物园申遗提案就提到植物园和园内研习森林(Learning Forest)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皮C作为缓冲区,可进一步维护这个生物多样丰富的园区。
有166年历史的新加坡植物园,在2015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第3个入遗的植物园,也是名录上第一个热带植物园。

植物园见证新加坡一段以橡胶种植为经济命脉的历史,后来扩大至培育花草树木,对该国绿化工程扮演重要角色,具备历史悠久的人文价值。
新加坡自然协会前会长兼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环境学院高级讲师林肖恩指出,地皮C是最靠近植物园未开发地段的部分,毗邻研习森林的西部。
“从大自然方面来看,它可维持研习森林绿地覆盖的连贯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园区西部生态区域的一部分。”
“尽管地皮的未来用途取决于新加坡的优先重点和需求,但相信它作为植物园缓冲区的角色,以及所含的生态价值,在当局规划未来用途时会被纳入考量。”
“地皮交换的安排,意味着地主的开发计划可实现的同时,也保持植物园绿地覆盖的连贯性。”
至于交换地皮涉及范围(地皮A、B和C)的动植物生态,林肖恩说,研习森林之前是与地皮C植物源相似的次森林,3块地皮有可能也会发现少量的稀有植物,但距离较远的地皮A和B,发现的概率较低。
他表示,地皮C大致上是未开发的林地,可能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要掌握区域动植物的信息仍须做详尽的环境调查,当局在做任何发展规划时会展开这方面的工作。
新加坡一个房地产网站的首席研究师麦俊荣认为,该国政府应会先保留地皮C,不必急着发展或通过政府地皮销售计划出售。
他认为,若把地皮C用作植物园扩充,这有利于新加坡城市发展,可增添新园区、温室等景点,提升植物研究的潜力,以及访客到植物园的体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