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创荣.长寿健康财务缺口成隐忧



国人必须从年轻时就养成正视自身健康管理的责任,同时更早的规划退休与老年经济,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
长寿固然是医疗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共同促成的成果,但随着马来西亚正陆续迈入长寿社会,这个现象亦直接对国内整体的医疗及社会成本,带来了新的需求。
首相安华日前就表示,国人的平均寿命虽然已达76岁,但“健康的寿命”却只有67岁时。这也就是说一大部分国人的最后9年,是在生病中度过的。这组数字背后所隐藏的隐忧不容忽视,因为如果长寿失去健康的支撑,则只会让生命变成病痛缠身,生活品质低下的漫长折磨。
更让人担心的是,过去20年的数据显示,国人健康寿命与平均寿命的差距,不减反增地从8.6年扩大至近9年。这其实清楚说明了,国人在预防保健及健康管理上的努力,仍是远远不足。而长寿亦变成只是数字上的增长,而失之意义与尊严的生命旅程。
无法逃避的是长寿社会的到来,正在全面地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当越来越多国人步入老龄,而未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家庭照护的压力、社会医疗与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及政府的财政负担,必然也会大大的增加。倘若我们现在不能加快脚步做好准备,医疗体系、社会保障机制等不能及时配合到位,那么长寿恐将不再是祝福。
摆在眼前更为严峻的挑战,是国人如果缺乏完善的财务规划,在年老时将陷入经济困境。而长寿叠加高龄贫困的局面,势必加剧对社会福利体系的依赖,加大国家财政压力。此言并非危言耸听,这是许多发达国家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已显现的教训。
尽管当下政府已经加大力度,推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金融机构也响应推动适合高龄社会的储蓄、保险与投资工具等,双管齐下的为人民老年生活筑牢经济基础。然而,制度建设只能提供保障,长寿社会能否成为真正的祝福,还取决于全民观念的更新。
如今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正在老去,而在于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国人必须从年轻时就养成正视自身健康管理的责任,同时更早的规划退休与老年经济,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