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安定

我喜欢雨天。这反映了我多愁善感的性格。我觉得下雨的声音有种安定的力量。听着雨声,就觉得安心。此刻的自己只想懒洋洋地窝在家里,喝一杯热可可,好好享受雨天。 下雨的时候,也喜欢弥漫在空气中的“雨味”。这味道既熟悉,又疗愈。如果有人会因为雨天而惆怅,那我恰好相反:我是开心的。 可是,雨天也有下得不得宜的时候。这一天是我到京都旅游的日子。但我不管那么多了,纵然下雨,也无法浇灭我心中对京都的热情! 离开岚山地铁站,我便听到此起彼落的开伞声。滴答的雨声,伴随着前往岚山竹林的脚步声。雨点模糊了眼前的京都,仿佛给它加了噪点与刮痕,看起来就像经典旧电影。旅者五彩缤纷的伞则显得特别抢眼,与旧电影格格不入。 不知不觉,周遭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这场雨,果然浇不息大家对京都的热爱。走入竹林,我好像置身“世外竹源”。成千上万的竹子耸立着,壮观得很。我跳tone的思维让我想起了《卧虎藏龙》的李慕白。如果他轻步飞过竹林上方,我也不会觉得出奇,因为这景象应景啊。旅日竹林遇发哥晨运,是吉兆。(笑) 这次的日本之旅,我把几年前买的“旅行青蛙”公仔带到日本来,在标志性的景点给它拍照打卡。“旅行青蛙”是一款手游,几年前曾风靡全球。游戏里的青蛙会到日本各地旅行,然后不定时给你发照片。所以我效仿游戏,在不同的景点用不同款式的青蛙拍照。在竹林里,我给撑着荷叶的青蛙拍照。雨珠落在青蛙的荷叶上,拍出来的效果一级棒。 竹林漫步后,我穿过竹林,像是穿越隧道,来到了光明处。眼前是个种满樱花树的小山坡,那里有顶着伞也不忘打卡的游客。樱花开得很好,是这次旅程最大的收获。雨珠装点了樱花,使其更加绚丽夺目。再稍微花一点脚力,就能到达顶上展望台。岚山的景色,也真的如梦如幻。野樱盛开在山的各处,如梦;分不清是雨还是雾,景色变得朦胧,如幻。从这里俯瞰山川河流,让人不禁想拿起纸笔,马上作画! 别傻了,拍照就完事了,何必自讨苦吃?我心想,古人真的不好当。 下山后,我来到岚山附近的商店街。那里有许多餐厅、街头美食、纪念品商店。至于要吃什么果腹,我都依赖谷歌。看哪个评价好,合我口味,就去哪一间。我逼自己用破日语来点餐。干得不错,我安慰自己。 或许前世是古代京都女子 饭后,春雨不停歇。浇不息的热情大概消耗了一半吧。前几天的紧凑行程让身体有点吃不消。我想药布也尽力了,所以不怪它们。从地铁到巴士,我来到了前往清水寺的路上。古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房子。这里路很窄,人很多,走路必须小心。庆幸大家都是入乡随俗的文明人,礼貌成了大家的默契。为了不打扰彼此,时起时落的雨伞,形成了有规律的波浪。只是手好酸!二头肌应该壮了不少。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浓厚的历史韵味,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这里打卡。它是个一年四季都可以来的地方。春天一片粉嫩,秋天时枫红。付了入门费,我来到了大殿前的清水舞台。据说这是一个没用钉子建成的悬空舞台。我想,日本能如此先进,全归功于他们的匠人精神。从这里遥望,可以看到京都市的全景。随着人潮,我来到了奥之院。原来,谷歌上看到的清水寺照片,就是从这里拍的。哥斯拉在1993年袭击京都市的一幕,也是同样的视角。 走到音羽瀑布附近,我感觉自己快不行了,就找了附近的吃茶店歇息。我点了一份团子与茶,暖暖身子。趁着人不多,也赶紧换一下患处的撒隆巴斯贴。一口团子,一口茶。听着雨声看着雨。心,感觉到无比的宁静。才发觉,雨天,使京都更加突显它的美。 我想,或许自己前世是古代京都的女子:一身蓝色和服,踏着木屐,手撑着油纸伞,在雨中漫步。踢踏的木屐声,回荡在古代京都的街道。心里,也正雀跃着,希望这场雨,不停。 绵绵细雨,朦胧的世界,才是心之所向。
1星期前
小时候,妈妈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看我等下怎么收拾你!”尤其当她在厨房忙活十多人的晚餐,而我又在外闯祸的时候。长大了,与自己朝夕相处下来,渐渐发现自己确实是个“欠收拾的家伙”。 打开昏橙的桌灯,坐在窗边的书桌,翻开册子,回顾与展望着。每年的12月31日,倒数之夜,我都做着同样的事。笔尖洋洋洒洒地写下新年的五大目标,合起册子,望向窗外,都恰好可以蹭邻居家的新年烟火。午夜12点正的前一秒,夜空瞬间一片紫红,像被黑猫打翻的番茄酱,让人防不胜防。这种氛围、这份仪式感,不得不说,感觉新年目标事在必成,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憧憬。然而,随着日历一张张地被撕下,生活就像不倒翁扑满,被琐碎装满。曾经的目标,已升级到了“触不可及”的圣神段位,留下自己在狼狈的窘境中焦虑。那本一年被宠幸一次的册子,不过是自我安抚的工具——我有为新的一年制定了生活目标。 周末,是我换气的时刻。把自己摊在床上,凝视着叽叽丫丫转着的老爷风扇,一份安定感油然而生。正想好好睡个奢侈的午觉时,衣柜突然传来一声巨响。衣柜门被一股力量从内推开,我下意识地坐了起来,脑海中闪现纳尼亚电影场景。缓过神来,映入眼帘的是不负重任的挂衣杆,从原本悬挂的姿态彻底着地,衣物像土石流般往外泻,泄了一地。某种程度上,衣柜仿佛也随着那根脱落的挂衣杆卸下了束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终于”时刻。 我呆坐床前,看着案发现场,感觉生活太顽了!回过神来,想起该把房门带上,免得妈妈一阵唠叨:“你就是衣服买太多,多少个衣橱都不够你放。”我越过土石流,轻轻地把房门关上,再走到书桌前,打开那盏永远低着头的桌灯。我无视在等着我的论文档,直接在左上角点击File → New → Blank Document,开始敲打键盘,写下这篇生活日志。 不擅长画画,不会摄影,也不懂音乐。庆幸,这双手还能写字打字,让生活的一呼一吸有了归属。生活日志这习惯,是我在低谷期时开始的。那年大学毕业后,我奔着重启人生的信念投入职场。初生之犊,认为只要控制不可控,就能掌握未来。然而,正因这种迷思,最终跌入了自己的陷阱,反被这些不可控给左右。当父母的健康、旁人的偏见、制度的不公、通膨的压力和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如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带走脚下的沙子时,我的生活逐渐失去了平衡。而我,对自己的情况则是后知后觉。直到有一天,赫然发现自己除了出于礼貌和工作上需要的笑容,嘴角已经好久没有自然地往上扬过。于是,我把自己埋进文字堆里,借由文字来整理自己,与自己坦诚相谈,让情绪有了宣泄的出口。 回到事情的本质 纵使很努力地把生活打点好,也不会一直抽到上上签。即便上一刻已调整好状态,下一刻还是会遇到挑战底线的人事物。这样的不断调整、应对、再调整,表面上看似乎是个死循环,但每一次的调整都是一次成长,让自己变得更从容、更坚韧。这种自觉性的成长,嘴角是自然上扬的。尤其当世界被迫休息两年后的今天,大家都忙得忘了微笑。许多人都渴望把过去两年失去的东西追回来——无论是没赚到的钱、没去过的地方、没达到的业绩或是没吃过的山珍海味。然而,那看似被消失的两年,我们真的就只有失去吗?休息不也是一种收获? 2024年是备受期待的经济复苏之年。全球经济仿佛伸了个大懒腰,打了个晨起的哈欠,各国也开始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在龙年大展宏图。企划方案改了又改、煎饼政策翻了又翻,冲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咖啡,工作似乎永无休止。而作为上班族,似乎只有被时间追着跑的命。然而,在某个疲惫不堪的加班夜,我突然顿悟:“如果我在时间的死线前不拼命地跑,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我开始让自己慢下来。下班后,先到公园漫步。偶尔被树枝末端的嫩芽所触动;偶尔给回归大地的落叶送上一句祝福;偶尔坐在水光粼粼的湖边与退休阿伯聊话长,共享一段时光。日复一日,我发现,当心如恬静的湖水时,更能照映出生活的本质。为了不被工作填满生活,我会刻意不带笔电的充电器回家,不让自己过度加班。晚餐,从以往的办工桌转移到餐桌上,开始专注地品味每一口饭菜。当我把自己视为身体的照顾者时,味觉倦怠的状况也逐渐改善,而体重机的指针也悄悄地往右移动了一小步。 在这座只有加速才是正道的城市里,慢下来的我显得格格不入。但这段日子,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我是属于我自己”的安定感。是我放生了自己、还是安放了自己?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但我喜欢现在不急不躁、不逃不躲的自己。我不再是个轻浮的标题党,而是用纸笔记录专家学者在【言路】上的观点,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我的所学所思;我也不再匆匆地为父母解决生活琐事,然后就关进房里埋头工作。相反,我会坐下来,陪他们聊以前、聊现在,分享一些让他们感到欣慰的小事; 我不再仅仅吞噬绘本表面的文字,而是从插画中挖掘作者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情感,像是读着一本无字小说。而这些“我不再”的举动,曾被我认为是奢侈的、是愧于时间的。在同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把自己从喧嚣拥挤中抽离,我反而活得更充实。工作并没有因减少加班而失去水准。反之,精神焕发、心态平和的我在工作上更得心应手。 给自己多一些空白片刻,允许思绪放飞,偶尔沉浸在一些无关要紧的哲学思考中,生活就会变得通透许多。从第三视角回看曾经过度努力的自己,不禁会心生一丝傻笑。我以前如此努力拼搏,不就是为了吃好、睡好、活好吗?生活从来无需等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开始变美好,它就在当下。何不从眼前的常日,过好每个小日子呢?提醒自己:“每每卡关时,回到事情的本质,一切都变得简单。” “姨姨,你的房间好像可以堆雪人了耶!”回过神来,家里两个小瓜已在衣物堆里窜来窜去,乐得很!冒着随时被妈妈发现的风险,在电脑前叨叨絮絮土石流的案发感想,俨然是病。或许,记录生活也只是借口,整理思绪也只是幌子。不想面对那堆衣物才是真的! 哈,我果然是个欠收拾的家伙!
2月前
医院X光拍片处,墙上的时钟指着上午9点30分。我和妈妈并肩坐在候厅室的椅子上,静心等待。偶尔转过头,望向一旁的小鱼缸,好几只五彩斑斓的鱼,在水中慢悠悠地游来游去,我想借此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内心的忐忑不安。 浅黄色的墙壁,登记处专注处理着登记卡的工作人员,比我们早到的父子,怀里抱着小宝宝的年轻妈妈……。我的注意力在环顾周遭一圈后,终究还是没忍住,重新放回妈妈因为石膏打得太紧而发黑的手指上。 “别怕,人老了就是这样,做事情不再利索,稍微不注意就会跌倒。”妈妈在我的手摸上她发黑的手指时,反过来安慰我。 “别怕……”这是我小时候,常常听到的叮嘱。尤其是在橡胶园帮妈妈拔胶丝,遇见蛇、蜈蚣或蝎子的时候。每次遇见它们,总感觉头皮一阵发麻,潜意识里当下的自然反应,就是把手上提着的桶,随手一扔,然后拔腿就往反方向跑。妈妈见状,总是停下割胶的动作,微微一笑,然后安慰道:“别怕,蛇(或蜈蚣)(或蝎子)会爬走的,它们不会一直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后来上学读书,每每为考试挑灯夜读,妈妈也总是说:“别怕,尽力就好。” 毕业后踏入社会工作,妈妈鼓励我:“别怕,脚踏实地就一定会有所得。” 妈妈坚强影响深远 之后的十多二十年,为生活忙忙碌碌。逢年过节,与妈妈的相聚都是短暂的。为免妈妈担心,也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没想到时隔多年,妈妈看到我因为她的骨折,而感到忧心不已时,又像以前小时候那样安慰我,叫我别怕。久违了的“别怕”,这简短的两个字,却蕴含着力量,听着莫名地就让我焦躁不安的心安定下来。 兴许是自小看到妈妈如何勇敢、坚毅地克服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又独自把我们抚养长大,因此,当妈妈叫我别怕,我的心也就自然而然地不再感到害怕。在我的心目中,身材清瘦的妈妈是一位永远在前方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女战士。如今,虽然妈妈老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行动也不再利索,但是无损她自小在我们心中,已经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我们也从妈妈的身上,看到了坚强、刻苦耐劳,在逆境中不气馁、坚持不懈的种种美德。 人生中,在待人处事方面,妈妈是影响我最深远的人。也许我成为不了像妈妈那样无所畏惧的女战士,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像妈妈,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说出像“别怕”那样简短,却蕴含力量,又能安定人心的好话。
4月前
10月前
执着毛笔,缓缓地沾墨汁,一笔一划用隶书笔法写《心经》。仿佛暂时离开繁琐嚣闹的世界,走入自己内心那片一望无际地蔚蓝的天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安顿感。 回想起十多年前,想将抄写《心经》当作自己修心的功课,却屡试屡败。每回想好好地写一幅《心经》,心却闲不下来,浮躁不安。一提起毛笔时,字迹不但越写越小,而且东倒西歪,甚至还写错字,到最后就干脆不写了。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将自己的心调好,是很难写好《心经》的。 由于疫情,去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关在家。于是开始练《曹全碑》隶书字帖。临摹了字帖许久,字形和笔法也逐渐稳定后,就想试写《心经》。准备好宣纸,然后开始用尺和铅笔打格,也参考了一些名家的作品,心里有了概念后,才准备去写。 深吸一口气,脑袋里暂时放空,心里一直默念260个字的《心经》,然后注意握笔的感觉,蘸墨后就全神贯注地落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让自己的身心沉浸在沉寂无声的世界,仿佛自己的心只跟着字舞动,写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完成第一幅《心经》。写完后,毫无疲倦感,反而精神饱满,心像充电了,身体也觉得舒服。过后,就将抄写《心经》的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希望他们远离身心痛苦,得到自在,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简单安静地写心经,是与自心连接的桥梁,让自心重获安定的力量。有了安定力量,才能在波涛汹涌的生命旅程里,不被情绪和负面的思维所淹没。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