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张纯如
不忘大屠杀,也不忘张纯如
编按:“南京大屠杀”是当年日军占领中国南京市后,对当地居民实施大规模屠杀等系列罪行的统称。日军暴行持续6周以上,直至1938年2月才有所收敛。 本期要介绍的,就是写出《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张纯如。为什么时隔六十多年后,这起大屠杀事件才真正引起西方世界关注?这本书起了重大影响。 前段时间,中国知名流量小生张哲瀚因前往日本的靖国神社闹得满城风雨,许多网民为此展开激烈的争论。 靖国神社里供奉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4名日本甲级战犯也入祠靖国神社之后,每当日本首相参拜该神社,便会引发中韩两国的强烈不满。 靖国神社供奉的14名甲级战犯,其中有一人叫松井石根,在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在松井石根等人的指挥下,日军对南京大肆屠城,烧杀淫掠6周之久,死亡人数超过30万,这就是惨无人道,恶名昭彰的“南京大屠杀”。 于是,让我想起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那本曾经轰动世界的《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又被译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大屠杀图片改变人生 张纯如(英语:Iris Shun-Ru Chang)于1968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新闻系。外公是著名报人张铁君,曾任《中华日报》总主笔,父亲是台大物理系理论物理学状元张绍进博士,母亲为生物化学教授张盈盈博士,可谓书香门第。 大学毕业后,张纯如曾在美联社以及《芝加哥论坛报》工作,尔后出版了首部作品,描写钱学森传奇人生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赢得了“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 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婚姻,可以说是人生的赢家,但是1994年一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 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深深地冲击了她的心灵,在她着手调查后发现,那么多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中,并没有南京大屠杀的专著,而相比起西方人对希特勒在欧洲的罪恶事迹家喻户晓,日本侵华时的种种恶行却鲜有人知。 于是她下定决心背负起记录这场大屠杀的责任,前往南京走访幸存者,到所有大屠杀的重要现场、丛葬场调查,翻阅大量史料,历时3年,经过数次删改,正值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的1997年,《南京大屠杀》正式出版。 一经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十周之久。《南京大屠杀》是第一本用英语写成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巨著,首次让西方国家全面了解了日本犯下的罪行。《纽约时报》称之“六十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国的沉默”。该书引用了大量中方,日方,以及来自英美第三方亲历者的资料。许多资料都是张纯如在为写作此书的研究过程中挖掘出来,并首次公之于众。比如,《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 ◢引用大量幸存者证词 张纯如引用了大量经历过酷刑的幸存者证词,还原当时的残酷景象,诸如活埋、肢解、烧死、冻死和被犬只咬死等等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甚至有杀人竞赛。 逾2万妇女被强奸、轮奸,受害者从幼童到老人,甚至孕妇也难逃一劫;亦有不少男性被鸡奸或性侵,也逼迫人们乱伦。而孕妇被轮奸后,日军还会用尖刀刺破肚皮,挑出胎儿只为了娱乐,种种暴行实在令人发指。 至于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她在书里引用了多方的来源:中国军事专家刘方矩提出的死亡人数为43万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认为逾26万人被杀害;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的数字约为20万人等等。 ◢压力之下患抑郁症 此书出版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世界对这场人神共愤的大屠杀关注,让她收获了荣誉和压力,更罹患了抑郁症。 2004年,她为了第四本著作前往菲律宾取材时,曾因病情发作,进入当地的医院就诊,确诊患有“间歇性反应精神错乱”。在同年11月,因抗忧郁药的副作用,她举枪自尽,终年36岁。 靖国神社里的游就馆,将“九一八事变”变成“因中国东北地区人民反日情绪高涨,日本官民生活在悲愤泪水之中”;将在南京长达6周的无差别大屠杀变成南京事件,并称“中国士兵伪装市民被严厉揭发”;日军“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尼和印度,还声称“在日本的占领下,重燃各国独立的意志。虽然日本战败了,但亚洲各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而游就馆外的纪念碑,是一个名为巴尔的印度法官,是东京审判中主张日本战犯全体无罪的国际法官,该神社的立场不言而喻。 ◢铭记历史 维护和平 所幸的是,历史并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浓妆艳抹,就有人卸去伪装还原本相。 不忘历史,并非为了传递仇恨,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 延伸阅读: 拉贝日记(The Good Man of Nanking) 作者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时是德国西门子驻中国公司员工,他以外国人的特殊身分,在南京建立南京战时安全区保护了一些中国平民,并记录了这段惨痛的时光。日记记录时间跨度从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并保存八十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拉贝日记》被公认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 魏特琳日记 明妮·魏特琳是美国的传教士,记载了日军从轰炸南京、进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在南京殖民统治的全过程。大屠杀期间,她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代理院长,当时该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她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写的日记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东史郎日记 作者东史郎是随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的上等兵,在入侵华中地区时见闻留下了这本日记。他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日记大量记录了其所在部队从上海到南京这一路烧杀奸掠的恶行,真实反映日军在华的暴虐行径。同时从字里行间能看出军国主义思想带来的危害,如何让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变成杀人机器,令人深思。
2年前
更多张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