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抗癌

2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新加坡2日讯)28岁的陈羿均在年仅11岁时,因为咳嗽和胸腔感染而求医,原本以为无大碍,没想到检查后却发现已是癌症晚期,人生就此按下暂停键。不过,他积极面对人生,6个月后战胜病魔。重获新生的他,如今只希望向广大民众提出一个小小要求。 陈羿均是今年狮城“散发希望”(Hair for Hope)活动的其中一名大使。也曾是儿童癌症基金会受益人的他在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分享了自己的抗癌之路。 他说,他年幼时有哮喘病,当时因为一次“普通的咳嗽”升级成了胸腔感染,于是赶紧到家庭诊所求医。 “家庭医生看诊后说没有大碍,但到了晚上情况加剧,咳嗽开始有痰,我就被送到竹脚妇幼医院挂急诊。” “竹脚妇幼医院的医生同样认为没大问题,只是普通胸腔感染,万万没想到过了一两天后,我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 经过反复求诊,医生最终从陈羿均的胸部X光看到异状,发现了一颗“比心脏还大的异物”,要他尽快入院。 “入院后,我验了很多次血。等待结果期间,他们发现我的氧气水平和心率总会低于正常水平,还安排我住进加护病房。” 他忆述,入住加护病房几天后,医生告知他的父母,他确诊纵隔生殖细胞瘤(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希望能尽快为他开始化疗,否则他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当我父母告诉我的时候,我抱头痛哭,心想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偏偏是我?我当时只有11岁,我不懂得怎么消化。如果我不能够很好地消化,我想我的父母也无法接受。” 学会乐观面对 积极抗癌 陈羿均坦言,回想起抗癌之路,一路走来确实不易,但也并非全是坏事。 “刚开始治疗时很难熬,每一轮化疗都会一直呕吐不停。不过,好的一面是我开始享受生活,尽力过好每一天。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继续见到我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经历了长达6个月治疗过程,陈羿均终于战胜了病魔,从鬼门关绕了一圈的他,如今也成了更乐观、更快乐的人。 “我学会了独立,并且一直保持乐观态度,不让身边的人担心,整个人变得更加快乐、善良和有爱心。” 陈羿均透露,儿童癌症基金会在他患癌期间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包括举办活动和安排游戏给患癌儿童们参与,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并认识彼此。 康复后的他也不忘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患癌儿童,包括到医院当义工,同时也参加为癌症患者举办的社区活动,担任司仪或摄影师等。 他也从2012年开始参加“散发希望”活动,用行动支持抗癌的孩子们,希望每一名癌症患者都能够快乐,继续充满希望。 盼莫歧视癌症患者 陈羿均说,每一名癌症患者康复后都在尽力融入回社会,并希望民众可以给予帮助,不要歧视他们。 “患癌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不会因为患癌而变得特别。我希望我们能被当成一个正常人,而不是因为我们生过病、有癌症病史或任何其他残疾,而得到特殊待遇。”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8月前
(新加坡30日讯)10年抗癌路!48岁时出现背痛、疲惫症状却掉以轻心,妇女求诊后才赫然发现是末期血癌,接受治疗缓解却又三度复发,还一度被建议接受临终护理,不言败的她顽强对抗病魔重获新生。 《新明日报》报道,符美玉(现年58岁)原本生活十分活跃,每周约3天到健身房。身为食品制造公司销售经理的她常需为工作出国,因此当她在约10年前出现如疲乏、背痛、气短的症状时并未多留心,仅认为只是累。 “症状维持了月余,后来我连从卧室走到厨房都没气,就去看中医,医师只将我眼皮拉下一看,就跟我说,必须立即去医院就医。” 符美玉直到隔天才到医院急症室,被发现血红蛋白指数已低至危险水平,需要留院接受输血和更多检验。经一连串的检验后,她被确诊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由于癌细胞长于骨髓又扩散至肺部,属第四期血癌。 尽管面对晴天霹雳的噩耗,一向乐观的她很快就收拾心情,将注意力放在“解决方法”上,开始接受为期6周的化学免疫治疗。 “化疗让我失去胃口、大量脱发,但我告诉自己要抗癌就要有体力,就算吃不下、过后会吐,还是一定要吃。头发脱了还是会长,没什么比康复重要,于是我去理发院将头发先全都剃了,一了百了。” 疗程结束,检验显示体内不再有癌性活动,她亦回归之前正常的活跃生活。岂知一年后,她又再出现肩痛、气短等症状,检验后发现癌症复发了。 为不让姐受苦 不接受她骨髓 第一次复发后,除了化疗,她也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饱受35日煎熬,一度以为熬不过,而家人是她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康复约一年后,癌症二度复发,她接受治疗挺住了。2019年2月,她面对第三次复发。原本的主治医生告知她寿命或只剩半年,且能做的治疗几乎都试过了,不如考虑骨髓配对或临终护理。 “我所有兄弟姐妹都做了检验,结果只有身体最弱、最瘦小也最怕针的大姐跟我是配对的。我怎么舍得她受苦?虽然她一再说她都不怕,我怕什么,但我还是不接受,我相信一定有别的方法。” 经转介后,这回的主治医生覃峥嵘为她进行为期3个月的另一种免疫治疗,成功将她从鬼门关救回,过去4年半再无复发。 “经过这10年来的起伏,我能继续活着如获新生,我感谢自己的信仰和家人亲友的支持,也庆幸自己从未放弃。如今的我更懂得珍惜生命。” 医生:20%病患 或多次复发 淋巴癌与多发型骨髓瘤中心血液科顾问医生覃峥嵘解释,人体淋巴遍布全身,而淋巴瘤会出现的地方很多,如是颈部等较容易提早发现,但若是肺部等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他说,符美玉所患的是最常见的血癌,最初所接受的化疗有高达65%至70%的治愈率,其后的干细胞移植也有约50%的治愈率,然而仍有约30%的血癌病患对这些典型治疗反应不如预期。 “其中,若癌细胞发至骨髓或是已扩散至其他器官,复发的几率就会比较高。约有10%至20%的病患会有多次复发的可能,而符美玉正好就属于较不幸的这一群体。” 医疗科技日新月异,随着时间推移,总有新的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出现。 “如她最后所接受的免疫治疗是她最初确诊时没有的,而现在又有了新的、带有额外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案,能将治愈率提高至70%。”
9月前
(新加坡29日讯)抗癌的历程并不轻松,但74岁的园艺师张延昌却认为抗癌过程中,仍应该积极寻找生活乐趣,并尽所能当义工回馈社会。 张延昌去年8月在女儿的鼓励下,做了身体检查,发现体内癌症肿瘤标志物(cancer marker)超标。他随后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诊第4期前列腺癌。 由于进行癌症治疗需要时间,张延昌在确诊后暂时请假,停止工作。 在家寂寞    找事来做 “我前后进行了41次放射治疗,也做了激素疗法,每天都去医院……有一次,我的朋友问我‘整天在家,你不会感到寂寞吗?’,我说当然会,因此我开始思索如何能够找些事情来做。” 于是,张延昌前往金文泰的狮子乐龄之友协会活跃乐龄站,参与那里的活动。 “最初,我每天都到活跃乐龄站报到。后来,那里的员工觉得我每天做治疗后仍坚持参加活动会很累,建议我多休息,有空再来就好了。因此,我就改成一周去两三次。” 因为张延昌有园艺经验,那里的员工也鼓励他为其他年长者教授园艺课程。他与年长者们分享园艺知识,例如为何有些国外进口的花卉在新加坡开不出来,哪些花需要阳光曝晒才能够长出来等。 张延昌也将环保元素融入园艺课程。“有些可回收物品丢弃会很浪费,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们再循环利用,做成新的摆设品,然后用来放铅笔或插花。” 张延昌在参加社区活动和担任义工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年长者如果能够找这类事情做,外出找几个伙伴聊天、参加活动,就能有个寄托,不至于一天到晚在家多想。”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