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石碑

我很少追看电视剧,但是《甄嬛传》《琅琊榜》《庆余年》这类佳作,却是破例。 2021年我开始观赏《庆余年》,一看就欲罢不能。这个改编的爽剧,口碑和收视皆夺冠。虽然如今好多剧情已经忘记,但主角范闲的善良和正义感依旧是吸引我追看此剧的主因。最近看完了《庆余年2》,我依然沉迷,意犹未尽,期待着《庆余年3》。 《庆余年2》一开始就是范闲已死的消息传到养父范建的耳中,他到鉴察院找院长陈萍萍怒诉:“那是我的儿子,不是棋子!”为父之心,感人至深。反观庆帝,只为己利,计谋深沉,直把亲孩子当棋子看,真让范闲心寒害怕。 孩子变成棋子,不念亲情,不问道义,这是因为迷恋权势、金钱、情欲所致,令人悲哀。范闲的正义善良却是强烈的对比。他不甘成为被人摆布的棋子,而要突破棋局,为苍生仗义。但他不断寻求突破和活路的底线与指引,是来自哪里呢? 其实,我一直被那个鉴察院前的“石碑”吸引着。那是范闲死去的母亲——叶轻眉的自由宣言。那也是不断鼓励范闲勇往直前的宣言。从古至今,立在宫殿、陵墓或寺庙的石碑多为了纪念或标记某件大事或精神而立。碑上镌刻的文字,意在垂之久远。叶轻眉刻意在鉴察院前立下这个石碑,意义深长。她的愿望非常明显,就是要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睦相处,获得自由。而范建的英雄气概、救世济民的浩然正气,正源于这石碑不断的提醒和巩固。 《庆余年》的核心不是爽剧或悲情,对于我,正是这座叶轻眉留下的石碑。碑上如此记载—— “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我希望这世间,再无压迫,凡生于世,都能有活着的权利,有自由的权利,亦有幸福的权利。愿终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 我国好些州属都立有二战抗日英雄纪念碑。每每旅游,或在槟城,或在怡保,或在亚依淡,我都要去瞻仰这样的石碑,并感慨万分。叶轻眉的这个石碑,同样传达了崇高的道德价值和理念。现代人大多迷失了方向,多以金钱为王道,迷失本性,走上歪路,丝毫没有羞耻和畏惧。但是范闲不同。他活出了英雄罗宾逊的气概,他看重友情、忠贞、诚信,极力济贫以及悲天悯人,让我肃然起敬,仿佛看见了人间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改变世界的人都得付上代价 《庆余年》第一季,范闲在鉴察院读完落满灰尘的碑文,知道母亲叶轻眉因为要改变整个时代而死,但他不能继承母亲宏大的遗志,与世界为敌。他还没有这样的勇气,他觉得这理想太艰难了,他只想独善其身,好好活着。 的确,要改变世界极其艰难。人心叵测、道德沦落、天灾人祸频仍,价值观乖离正道、荒谬绝伦的现代,以及错综复杂的网络文化信息,无不宛如猛兽洪流,随时能吞噬和淹没我们。我们想要好好活着就已非常艰难了,更别妄想隐遁江湖。 但是人之异于禽兽几希?仅仅是那恻隐之心吗?人是上帝创造的万物之灵,存有永恒价值与尊贵的道德,人原本就应该向往真善美,奔向永恒的国度。而在这奔向永恒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牺牲、挫败,甚至舍生取义。自古以来,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得付上生命的代价。从前,要救赎全人类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改变黑奴命运的林肯总统被刺杀;要人人平等的黑人马丁‧路德‧金被刺杀,力求正直的司马迁遭遇宫刑……在《庆余年》中,叶轻眉也不例外地被刺杀了。 《庆余年2》里,范闲渐渐承继了母亲的遗愿,势要成为下棋的人,在棋局里与仇敌恶霸对弈,也渐渐走入了江湖里的阴险,几乎丧命,步步惊心。人人平等的梦,可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 2020年5月25日,美国黑人佛洛伊德在手无寸铁下被制伏在地上时,一度遭白人警员用膝部压制颈部9分钟而死去。这起事件掀起了示威浪潮,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标语,耀目锥心。我想起了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人人生而平等。但,这毕竟是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去世至今,全世界仍然存有种族歧视。 这是一场无止境的战争,仍然需要更多人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尽管我们已经心力交瘁,已经灰心丧胆,但是,那个正义的石碑必须仍在心灵深处,屹立不倒。 我也想起牧师说过,纽约市的拉尔夫·本奇和平公园(Ralph Bunche Park)与联合国总部大楼只相隔被称为“联合国广场”的一段第一大道,其西北角花岗岩阶梯的墙上刻有《以赛亚书》第2章第4节的一段名言:“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遂称该面墙壁为“以赛亚墙”。这个宣扬和平的《圣经》经文,和叶轻眉的石碑相似,都是要我们追求人人平等,不再为权利私欲,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人生苦短,我们赤身而来,也将赤身而去,何必要争夺这些浮云般的凡尘世物,或争个你死我活呢? 我家后山,竖立着许多墓碑,铭刻着各种年龄的生死。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在马六甲教堂的壁墙上,读到好多生离死别的碑文。有一则是深情又伤情的丈夫,如此铭记妻儿逝世的经历:“吾妻安娜马利亚(Anna Maria, 1831-1856)死时24岁,而其三位分别是1岁、4岁、5岁的孩子,也在这母亲离世15天内,因为白喉病去世。”文末引用了约伯记1章21节:“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大多碑文都写明了故者的年龄和日期,都年轻得令人唏嘘不已。既然生命如此短暂匆匆,为何我们不好好地和睦相处,好好地守护这片如天堂般充满美丽生命的地球呢? 但愿那石碑,一直在我们心里竖立,擦亮;一如鼓励牵引着范闲般,也鼓励牵引着我们走向光明正道,直到我们自己变成了那个石碑。
1星期前
2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3月上旬,适逢假期,家人看了日历,吉日。我们决定不在清明正日扫墓,选择比他人早几星期去扫墓,一来不烦没地方泊车,二来可以避开人群。 公公婆婆和外公外婆原先是土葬。每每和叔叔阿姨们去扫墓,都看到直立的石碑已出现多条裂痕,刻在石碑上的字迹逐渐模糊,再加上那个时候也许家庭生活苦不堪言,墓地也是“廉价”的,原本凸起的小山丘经过岁月的洗礼,眼看就快成为平地了。那时候,长辈们曾提出打算拾金迁葬,让祖先们有个舒适的好住所。 翌年,公公婆婆、外公外婆便有了自己的新家,不必再饱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日子。 我们去了3处扫墓,各具特色。 公公婆婆、外公外婆拾金后,尸骨被放进骨灰瓮里并住进了较舒适的住所。望着公公婆婆的遗照,我是感到陌生的。那是因为他们在爸爸尚小的时候就离世了,爸爸也不曾向我们提起公公婆婆的事迹。拜祭完公公婆婆后,我们前往拜祭外公外婆。外公外婆那儿的骨灰塔范围面积不大,一眼望去,“住户”不多。但,环境清幽。 点了炷香,凝望着外婆的遗照,心想那么多年过去了,外婆投胎转世了没? 对于外婆,我的记忆停留在她老人家被医护人员抬上担架上的那一幕。那时候外婆强力反抗,也许她老人家怕去医院吧。之后的几天,舅舅家里就办丧事了。外婆走的时候我只是个6岁的小孩。我也没哭闹。外婆那和蔼的脸孔,对我的疼爱,只能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阿公和小舅吃饱了 第三处到的就是爸爸弟弟的骨灰塔了。抵达时已近中午,还好当天放晴,没有下雨。爸爸离世快10年,离开的情景,我总是会逃避,不去想。10年就这样过去了,只能陷入淡淡的哀愁。弟弟的骨灰瓮和爸爸同一排,隔壁空的位置已被我们买去,那是妹妹的。她说要和他们住在一起,死后有个照应。 每年清明或是爸爸弟弟的忌日,我们都重复同样的动作,买了水果、衣箱,捻炷香,看著袅袅香火,心里默念。他们是否听到我内心的声音呢?他们可否安好? 这时,我总会想到友人离世后,骨灰直接撒入大海一事。他选择这样做,也许是不想让后人麻烦吧——单身,无儿无女,试问若干后还有谁会来祭拜?干脆把骨灰撒入大海,省事。 忽然听到掷筊落地的声音。 “是圣杯哦!”外甥说。 妹妹接着应:“你阿公和小舅吃饱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说完就领着衣箱和莲花扎纸往烧金纸炉去。我则双手合十,心中的话语只有爸爸、弟弟知道……
1年前
新山绵裕亭墓园,有一座题作”南洋柔佛华侨公所鸣谢端亚山“的石碑,矗立在新伯公庙的左侧,这是该墓园现今最具历史性的文物之一。它第一次立于何处之谜终于被破解了,这是新山史学界一大收获。 新山绵裕亭墓园,是由柔佛苏丹阿布峇卡于1885年移交给新山华社管理,作为百年终老之用。 有义山即有伯公庙,因此该墓园旧有的伯公庙,在那时即已存在。后来随着新山的发展,而于1973年被拆除。在此后的41年间,绵裕亭墓园没有伯公庙,被供奉的感天大帝神像,安置在殡仪馆内一个特设的地方,一度还被放置在一棵大树下,因而闹了不知所终的插曲。于2014年3月17日新伯公庙才建成,墓园的格局才正式完成。 至于该石碑是立于1927年8月9日,前后经几次的迁移,最后才落在现址。前二、三、四次石碑立于何处都已知晓,唯独第一次位在何方,一直是一个待解之谜。直至日前,靠一本马来文杂志终协助破解了这个谜。蒙该书的拥有者不吝惠借,允准拍摄杂志中两张旧伯公庙的旧照,始知该石碑最早原来是立在该旧伯公庙之旁。 之前的报导是讲该石碑立在义山左侧,面向原义兴路,与旧有的伯公庙相距不远。1978年,绵裕亭墓园第一座殡仪馆启用,石碑即在其左边。2013年殡仪馆扩建后,石碑恰好位在该殡仪馆第二与第三格的石阶边,这一改变,让石碑更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不知为何物。2014年9月9日,在时任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拿督斯里郑金财与墓园管委会主席李富新策划安排下,迁出殡仪馆,先立在新伯公庙前 ,最后再迁至左侧与“绵裕亭碑坊”并列,成为该墓园另一亮点。 当年立该石碑的用意,是新山华社最高领导柔佛华侨公所,为感谢新山首富阿拉伯人端亚山的宽宏大度、不计嫌、不追究,一派成全他人之美的心意,既知自己7亩地被侵占,经该会陈述后,不索回或求陪偿。为表谢意与感恩,特立此石碑在伯公庙旁。 石碑碑文全文如下: “端亚山先生,希腊国人,柔佛实业家,也有地在二条半石与绵裕亭毗连。而葬者自葬,曾不知超出范围。嗣后华侨公所成立,有收受公众业管理之权,为避牛羊践踏之计,遂圈环铁时。端亚山先生始言本亭葬过其地七于吉。但年代即远,细勘之率多,坟土加坟,碍难奉还用具,上述理由面陈端亚山先生,即蒙察谅,将该七于吉腾出,送与本亭,俾安葬者得所其想,善与人同,中外无间也。同人等感铭之余,谨叙其事,特立石碑,为永远纪念焉。
1年前
陈开顺港主石碑安置与牌位晋位仪式,于3月25日成功的在陈厝港灵山宫举行,这是谋划陈开顺纪念馆开馆工作第一步。 出席当天仪式者包括地不佬区国会议员潘伟斯、新山中华公会、五帮、各华团会长及各受邀嘉宾等,场面热烈。 据该宫新任管委会主席洪德荣及现任执行顾问拿督陈耀宽在会上演讲时指出的,一旦陈开顺历史纪念馆建成后,陈开顺的石碑与牌位,即将移入该纪念馆内。 该纪念馆将建在该宫的后面,面积约有半亩。洪德荣在受访时指出,该宫在70年前即拥有该地的地契,目前利用与发展该地的初步工作已在规划中。 至于陈开顺牌位与石碑未来如何在纪念馆安置的问题,据拿督陈耀宽在会上讲话指出,当天在该宫礼堂举行的仪式,陈开顺的牌位是供奉在前,后方则安置陈开顺与夫人的石碑,未来的陈设也将照此模式,规模会更为庄严。 他续说,在牌位的两旁设计池塘和走道,祭拜人士可到后面参观石碑文物。这是该纪念馆初步的构想。 陈开顺于1844年,响应天猛公的号召率众前来开辟陈厝港,写下新山华人历史最新的一章。 1855年新山开埠,陈开顺负责警卫工作,是新山第一位华人甲必丹,于1857年逝世,终年57岁。 陈开顺是一位备受陈厝港人民崇敬的历史人物,历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以纪念他: 石碑──他的坟墓原在陈厝港,1985因该地发展的缘故,致被挖掘,遗物与其他9人移葬于乌鲁槽华人义山。墓碑由掘金人带至他在笨珍的工作坊,一放就是35年,经各方考证后,始知道墓中人的真正身分,而于2021年1月11日,在一项庄严仪式中运回灵山宫放置。 牌位──从1989年开始,灵山宫就在宫后礼堂一角落,立了陈开顺碑位,后移至该宫殿堂的神台上,与其他神明共排列,供人们祭拜。 新墓──陈开顺新墓于2021年4月30日完成了圆坟仪式,此后将永远立在新山绵裕亭幕园内。新墓在圆坟仪式上,柔佛苏丹陛下致送花圈致意,这进一步肯定了陈开顺名居新山开埠人的地位。 洪德荣在当天的仪式上宣布,明年是陈厝港开港180周年纪念,届时,将开展一连串的庆祝活动。 陈厝港曾于2000年庆祝开埠156年纪念,由新山主办的第1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于当年选择在陈厝港举行开幕礼,这一炮重新打响了陈厝港的声名。希望洪德荣这一倡议,在新山华社全力支持下,不但能让陈开顺纪念馆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借此再度重振陈厝港过往的辉煌。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历史没有印记 这些街道被雨水刻上时间痕迹 一个名,连谷歌也默认为最终航点 原始森林被砍伐那天 我想起你上岸的码头 这里是异域,土人狩猎人头 海水溅不湿族谱 一些人弃了姓,一些存在墓碑上 老死,陪葬的是鸦片和胭脂 我尝试去想瑞天咸 如何理解人们的矛盾 在黑帮与良民间穿插律法 举一根矛,很容易就被反刺 拿一支笔 也写不出帝国烈阳 于是有叶氏王朝 用锡筑搭了白银家当 一座座宗祠,庙宇 从唐山移民 私塾不再念诵甲骨文 人们脱下汉服 打起领带,手执刀叉 还是点了份卤猪脚 成茶,去骨 就在同善后面 窄窄的巷子里 老鼠和蟑螂依然 啃食民国的遗族 你或许会记得 这条街都是铁锈 日照蒸熟了鱼头 打铁烧焊的师傅 修补铁路,到文冬 爬过一座山 落地就长了根 骗秤头的金 也成了嫁妆 手饰依然优雅 是一条蜈蚣缠上颈项 绕着乡音的愁 河婆,是擂茶 偏了音就不纯 混了番邦的血 打起沙龙 匕首也算雪亮 你别忘了书院还在 地铁也得绕道 拆的至多是宾馆餐室赌坊 总算留下石碑 满满的文字,像鸟爪 疯狂在历史课本上抓过 是长在残崖断壁上的藤蔓 腐蚀了刺绣 静静往返两地的书信,还在 衣柜上的皮箱,还在 发了霉,每年得擦几遍 才能看见上面的名字 有姓,自然得归家 虽然谷歌不了地名 翻个墙,还是看到故乡 一个小村庄,野生的 鱼,肥美土腥的点心 去年已结业 优惠的固本还在 还不了的债卷在户籍里 拖欠几代 换成香油 还是得定期缴付 人情、身分 赎不回的文化信仰 沉淀在当铺深处 我说的人在潮汐里流失 一浪洗过一浪 琉琅盘中没有分类 历史,是地底下的墙根 长不出野故事 仇恨太多,说不了 忧伤太多,解不了 负担太多 会慢慢累计,成山 所以你选择埋葬命运和贡献 关闭锡矿胶园茶楼 躲进商场 过年时张灯结彩 学习斋戒 南狮还在鼓声带点嘻哈 舞蹈已不是扇子薄纱 鞭炮换成烟花 天空依然闪亮 节庆还在 清明不忘登山中秋吃月饼 汤圆的馅料是黑糖糯米 粽子里肥肉鸭蛋 依然传统 就算神话也只是汉都亚 救不了的皇朝 历史不会有印记 它不是石碑 总会碳化 就像点过的甘文烟 浓郁以后 慢慢淡化 它留下影子 暗暗的光 循月色来时 前面必然是巨大的墙 它才出现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