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志强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为了拉近学生和文学的距离,我们在如何提高校园文学风气的会议上,讨论出“驻校作家”概念,并且很幸运获得冰谷老师的认可,接受邀请成为双溪大年新民独中驻校作家,一起讨论如何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入作家笔下苍老广袤的胶林。 也许从小受到文学浇溉,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收获许多快乐,我一直想耕一小方沃土,盼望文学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破土而出,茁壮成一棵开花的树。 说来挺有意思,虽然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每次想起念初中时参加的那场文学营,脑海里总是很清晰浮现黄春明、施叔青、焦桐和平路等作家年轻时的脸庞,以及当年在马六甲参加文学营的各种画面,我甚至记得,在空调有点冷的礼堂聆听讲座时,自己穿的是哪一件T-恤。 除了讲座和写作,当时营员也被分成几个小组,和作家们一起游三宝庙、青云亭、圣保罗教堂,一起乘小艇,在马六甲海峡上航行、吹海风、聊天。“作家”这个名词,在短短的四天三夜(或三天两夜)间,突然从遥不可及的距离变成很亲近,往后读书不管作者为谁,是否认识,总是多了几分亲切感。 这大概就是文学的力量,即使印刷成册,读者仍能从那薄薄的纸上,触摸到作家写作的温度。 [vip_content_start] “驻校作家”概念,获得冰谷认可 为了拉近学生和文学的距离,我们在如何提高校园文学风气的会议上,讨论出“驻校作家”概念,并且很幸运获得冰谷老师的认可,接受邀请成为双溪大年新民独中驻校作家,一起讨论如何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入作家笔下苍老广袤的胶林。 冰谷出生于1940年,如今已经年逾八旬,他在霹雳州瓜拉江沙出生和长大,之后到吉打、吉隆坡、沙巴和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等地工作和生活,退休后回到吉打州双溪大年定居,继续从事写作,是我非常敬重的文坛老前辈。 他小时候生活清苦,却拥有不向命运妥协的坚毅性格,在那个教育机会并不普及的年代,勤奋自学,在胶园里挑灯夜读和写作,完成许多重要的作品,也充实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用我们现在常说的话——那就是自律、自主学习、培养面对未来的关键能力。 后来他到过许多地方,从事不同工作,即使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他都能保持学习,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他在2006年中风以后,面对健康问题,仍保持坚毅的精神,努力复建和学习新的生活方式,找回健康和自由的生活。 现代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于从前好上不少,孩子们受教育机会更为普及和平等,也更有空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甚至有各种消遣和娱乐调剂生活。这样的生活看似富足,却也让孩子们错过不少培养能力和性格的机会,比如处理繁复事务的耐心、面对挫折的心理弹性,人生不顺遂时的豁达和勇敢、分担家庭负担的责任感、与大自然的接触和观察等。 通过阅读感受祖、父辈 科技、社会、家庭经济有所进步自然是好事,也许大人们偶尔还会怀念过去的生活,但几乎不可能回到那不稳定、物资匮乏的时代,更别说下一代的孩子们了。但我们仍可以通过阅读,去感受祖、父辈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拓展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经验”。 冰谷用凝练的文字将童年到当下不同阶段的经历,写成一篇篇散文,收录在不同的文集,每本都很适合学生阅读。我们选定《橡叶飘落的季节——园丘散记》, 在有人出版社的帮助下,重刷500本,全校一起阅读、探索冰谷文字中的胶林故事。 期待冰谷作品中坚毅的生命故事,以及对自然环境、社会和生活的观察、感受与书写,引领学生感受文学和生命之美,更希望驻校作家的亲切身份,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学和生活距离很近,进而展开自己的写作之旅。
3年前
我们一直深知应试教育有其不足之处,并想方设法去弥补,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不只是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学会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学会解决问题。既然遇到疫情和种种变数,不如就趁此机会,做一次“不考试的考试”吧。 今年学校以网课的模式开启新学年,等到可以返校上课的4月,按理说也到了该进行第一学期考试的阶段了。从去年至今,我们一直鼓励老师,在线上教学或布置作业,无论教学内容、进度或模式,都宜弹性调整,以发挥网课的优势及独特性。因此,从线上回到校园,要不要进行考试,该用什么模式评估学生,成为最烧脑的教育课题。 [vip_content_start] 我们一直深知应试教育有其不足之处,并想方设法去弥补,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不只是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学会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学会解决问题。既然遇到疫情和种种变数,不如就趁此机会,做一次“不考试的考试”吧。 教务处研究了多种替代考试的方案,经过思考和反复讨论后,建议以专题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取代传统考试。 教务主任宣布“取消第一学期考试”,比教育部长宣布“取消UPSR”早两个多月,一时在老师、家长和学生间激起许多讨论,PBL一词(专题式学习的英文缩写)顿时成为社媒群组和谈话中最常出现的“热词”。 专题式学习是由老师设计专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选定主题、探索讨论、分工协作、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及展示的一种学习方式。过去学习的路径大多为“学习知识—遇到问题—回忆知识—解决问题”,而专题式学习却通过“遇到问题—产生需求—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路径,让学习者先产生知识需求再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我很期待,通过学习和评估模式的改变,带给老师对于教育的新思考,也为学生打造新的学习体验。 物理老师安排高一同学通过电脑软件去测试物理公式的理论值和现实情况是否存有差距,高二同学学习造桥及测试其承重量,高三同学自制射电望远镜,经过放大器和转换器,去收集来自银河的无线电信号。 华文老师让同学们介绍各籍贯美食,并发挥创意,将传统美食重新设计,成为受到时下年轻人欢迎的新式传统美食;科学老师让同学们制作滤水器,以过滤老师带到班上的污水;历史老师把学校变成博物馆,让同学们分组制作历史文物模型,进行展示和导览…… 同学们开始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专题该从何做起,小组讨论无法聚焦,时间不够用,工作分配不均,组员不敢发表等,老师则奔波于反复说明专题要求和辅助同学完成作品之间,大家又累又忙,还有许多不安,直呼“还是正常考试比较好”。 转换评估模式带来的各种未知,师生们纷纷遇到难题,我们也不免跟着担忧和紧张起来。这时突然想起,遇到问题不正是产生需求、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路径的起点吗?心情顿时豁然开朗。 同学们在展示和分享成果的过程中,紧张渐渐转为踏实,不安也渐渐转为兴奋: “有同学着魔了,开始研究还没教到的章节内容……”“在班上几乎不说话的同学,昨天鼓起勇气在台前报告了……”“原来学习和评估,可以这么百花齐放……”“完成不可能任务,真的很有成就感……”“老师说我们的小组得到满分了,可是我还想把一些细节改得更好……”“遇到问题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了……” 听到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这些对话,感觉特别温暖。大家一起往前走,收获了满满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