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儿童剧

7月前
儿童戏剧不是儿戏,也不是小儿科。优秀的儿童剧就像优秀的童书或优秀的动画那样,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影响孩子的一生。 什么样才是好的儿童剧?儿童剧是不是一定就要传递真善美?是不是就得表现得五彩缤纷呢?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 “儿童戏剧到底需不需要有教育意义?”这是剧场界争论已久的课题,有些人认为儿童戏剧的最大功能是娱乐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有教育意义?有些人则认为儿童戏剧不能只有娱乐效果,没有教育意义的话那还有意思吗? 这个争论没有答案,台湾剧作家及导演王友辉教授倒想提出“反教育”这个隐忧,比方说创作者本来期望儿童戏剧要有教育意义,但因为操作上不对或剧本不够周全,反而带来反教育的效果。 最典型例子是《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他说,虽然这个故事最后要教育孩童不要撒谎,可是当观众(孩童)看见大伙儿被牧童骗上山时灰头土脸的样子,很多观众心理上反而认同牧童,跟着牧童哈哈大笑,使戏剧偏离原本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 “可能你就会问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比较负面一点的东西都不能够在(儿童)戏剧中出现了吗?其实不然,我认为其实是可以做转换的。” 他日前在吉隆坡有一场讲座,主题为“儿童戏剧的秘密花园”。 他在讲座中播放影片,展示恶作剧桥段可以如何被巧妙地翻转,避免出现反教育的效果。这支影片中,有个小屁孩企图恶整一个辛勤劳动的工人,但及时被小伙伴劝阻,小伙伴反过来把恶作剧转化为一桩美事,最后反而是小屁孩被工人深深感动。王友辉说,如果创作者在创作时愿意多花点心思,其实就可以减少儿童剧中可能出现的反教育效果。 儿童剧该如何谈沉重议题? 儿童戏剧常给人五彩缤纷和阳光活泼的印象,但儿童戏剧可不可以表现得很沉重或很阴暗? 王友辉现任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专任教授兼所长,活跃于台湾当代剧场,作品类型包括青少年歌剧、歌仔戏和实验剧。 专访中,他说现当代有很多议题比如死亡和霸凌,其实很值得在儿童戏剧里去探讨,不可能完全回避,关键在于创作者要怎样带出这些议题,还有用怎样的创意给观众带来新的视野。 他以霸凌作为例子:“学生霸凌同学,然后恍然大悟,我觉得这样子不够,我们可以在戏剧情境里把霸凌这件事讲得更仔细一点,比如霸凌者跟被霸凌者,他们各自的心情怎么样?霸凌者自有他的痛苦,或者他想要掩盖什么事情,这是需要我们创作者更深入去理解议题,而不是用表面的刻板印象去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议题到了现在,他觉得几乎是没有禁忌,甚至性别议题也开始出现在戏剧中。他认为,当代议题进入儿童剧场是必然趋势,“也就是从生活里提炼某些东西,让孩子透过戏剧情境去理解,而不是只有传统的童话故事而已。” 他指出,在儿童文学领域,其实也有同样的争论——到底儿童文学是否必须很光明、很美好?而无论儿童文学或儿童戏剧,他说,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议题迫切需要让孩子知道,重点是要用什么方法让他们知道。如果平铺直叙,这个方法当然容易多了,就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效果可能并不怎么样。如果透过戏剧把孩子带入故事情境,也许就能激起他们的同理心,使他们较容易理解和思考创作者要传达的议题。 若完全避而不谈那些沉重的议题,他认为不是好办法,因为大人不可能防堵小孩从其他管道接触到这些资讯。因此,重点还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儿童戏剧要如何带出那些议题,“是当代创作者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儿童剧一定要很热闹? 要吸引观众不容易,尤其现在孩童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习惯于短视频和碎片式内容,儿童戏剧若要争取他们的注意力,是不是就得变成短小精悍? 王友辉确实发现,很多孩童已经习惯于数码内容的节奏和长度,引起关于专注力的问题。但他必须说,如果戏剧的故事能够吸引孩童,孩童就不会在意时间的长短。 “我就举个例子,一般孩子在观看比如他喜欢的动画的时候,他看一百遍都无所谓。即使是90分钟或100分钟的影片,他喜欢的话就会目不转睛,连饭都可以不吃,为什么?因为内容吸引他。那么我们从事创作的人,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吸引他,让他无形中进入情境,还有满足他的想像。这时候节奏变得很重要,但不是说所有都要快节奏。” 以台湾儿童剧为例,他说,现在很多儿童剧都很吵、很亢奋,仿佛担心一旦节奏慢下来或气氛安静下来,观众的心就会跑掉。但他觉得戏剧的调度还是需要有些反差,不是说安静就不好。至于要如何安静得恰到好处,他说其实是有方法的,比如可以故意说话小声一点或放慢速度,而不是突然静音。 近年,台湾很多大剧场都很强调跟观众互动及让观众有参与感,但是不是一定要有互动,他认为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些互动能够把观众带入戏剧的情境里面,他觉得没问题;但如果所谓的互动并没有产生这种效果,而是纯粹要让观众情绪很高昂,他认为这样可能就不对了。比方说,台湾有个剧团有阵子常利用大玩偶跟观众互动,结果有些小朋友入场后一心期待玩偶出现,台上演什么根本不重要,他认为这样是有问题的。 相较于上述这些表面的互动,他觉得心灵的互动才是剧场里面非常重要的元素,他希望他的观众因为进入戏剧情境而哭、而笑、而感动。 做戏剧就像放风筝 对于儿童戏剧,很多人的印象是演员的声音似乎都很尖细,而儿童剧是不是必然都这样子? 对此,王友辉认为,音调高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演员形塑出来的角色能够说服观众,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真诚,那么他觉得音调是高是低,在这个时候就不是问题。 他说,儿童戏剧里,人声只是一种表演元素,有时是用灯光、音乐或动作去吸引观众,总之不是只有单一的方法。重要的是,“剧场从业人员必须有种自觉,不是说我做出来的东西,观众就一定会买单。而要观众买单,也不是一定就要迎合观众。”他形容,做戏剧其实就像放风筝,风筝时而收时而放才能飞得更高,如何收放自如是儿童剧场从业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戏剧培养美学和创造力 此次讲座中,他主要介绍儿童戏剧的种类、历史发展和特色。他将儿童戏剧定义为与儿童相关的戏剧性表演活动,而为什么要加“活动”这两个字?因为戏剧不是只有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可以是在课堂里面的活动。 他指出,儿童戏剧大致可分为由儿童演戏(by children)、为儿童而演(for children)和与儿童共演(with children)。 “by children”——台湾早期认为的儿童剧。简单来说,由小孩出演的就叫儿童剧。 “for children”——成人有目的地演给小孩看。 “with children”——成人与小孩一起演出。 每种类别的需求都不太一样。他认为,一部好的戏剧应该兼具教育性、娱乐性、想像力和童趣。 他本身与儿童戏剧的缘分,始于他还在就读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的时候。那时1980年代,台北市教育局要在市内学校发展儿童剧,可是很多老师没受过戏剧训练,所以只好找外援。当时大学的老师推荐他去帮忙编导,他就从此涉足儿童戏剧。 他常开玩笑说,如果他是教育部长,他一定会通令所有学校只要上戏剧课,其他学科要学习的内容就透过戏剧来学习。这当然只是玩笑话,他认为,戏剧本身最大的功能在于美学能力的涵养和创造潜能的开发,而这些能力其实可以运用在各行各业甚至日常生活中。 1980年代创作儿童戏剧的那批孩子,后来听说没有一位成为剧场工作者,可是当年的演出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经验,形成了“带得走”的能力。这种潜移默化,他认为才是戏剧非常重要的意义。 更多【新教育】文章: 学校的灵魂 谢上才校长/用热血与睿智推动教育 大马动画师Kim Leow梦想成真 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展现才华 古典音乐推手黄嘉富/不为自己设限 音乐世界很宽阔 好声音提升自信 声音教练黄英威教你把话说清楚 难民首先是人 相信艺术可以疗愈伤痛
8月前
8月前
1年前
(新山15日讯)公益儿童剧《小心,别上当!》倍受师生喜爱!受访师生皆希望演出能增加场次,让更多学生深刻体会网络世界潜伏的危机,提高警惕。 这项活动是由圆聚基金会主办、非剧坊呈献、林柭控股有限公司赞助。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为指定宣传媒体。从8月2日起至9月21日,此剧会在柔南区的24所华小巡演。 配合巡演,林柭控股有限公司也特别赠送300份的《小星星》予每一场巡演的学校。 巡演列车于9月13和14日,先后开抵了新山宽柔二小、士姑来国光二校、避兰东建集华小、马西启东华小。 宽柔二小 罗俊芳:可穿插成语互动环节 9月13日早上10时,宽柔二小的三、四、五、六年级,逾900名学生聚集在学校礼堂观赏儿童剧演出,期间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笑声。 宽柔二小校长罗俊芳受访时表示,这项儿童剧的剧情非常适合学生观赏。学生可借此了解网络世界时暗藏的危险,从而提高警惕。 她表示,由于当日观赏对象主要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她建议剧情中穿插的成语互动环节,可稍微提升难度。 她也希望来届儿童剧增加场次,让各年级学生都有机会观赏表演。 关靖慈:内容精彩生动 来自宽柔二小六年级的学生关靖慈受访时说,过去两年因疫情关系,她本身通过手机上网课,以及使用手机应用程式联系老师。 关靖慈认为,儿童剧内容精彩生动,将传统童话故事改编,增添新鲜感。 她说,她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拥有脸书账号,看完演出后,同学们更清楚知道,在网络世界不可随意相信陌生人,更不能胡乱下载软件。 当日出席的嘉宾包括:林柭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营运员姚瑞才、合约行政部高级经理黄种胜,星洲日报柔州高级采访主任贺婉蜜、非剧坊团长叶伟章。 国光二校 彭薆郿:唤醒罪案防范意识 9月13日下午2时30分,国光二校的一、二三年级,逾1500名学生聚集在学校礼堂,兴奋地观赏儿童剧演出,学生在互动环节表现得十分踊跃。 国光二校校长彭薆郿受访时表示,演出单位把家喻户晓的小红帽改编成为网络诈骗剧情,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也突显网络可能衍生的问题。 彭薆郿透露,以舞台剧方式展现网络诈骗故事,能更贴近学生。学生看了舞台剧之后,将更懂得善用网络,并知道如何分析和判断,不会轻易成为诈骗案受害者。 她希望有关活动往后成为常年活动,每年带出社会上的一些课题,以唤醒学生对罪案的防范意识。 她也建议主办单位增加演出场次,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观赏儿童剧表演。 罗映含:了解网络世界危险 另外,国光二校三年级学生罗映含受访时说,这是她首次观赏儿童剧。她觉得,此剧精彩好看,尤其中间搞笑段落,特别有趣。她希望明年还有机会观赏类似的表演。 罗映含表示,过去两年疫情期间,她使用手机上网课。不过,平日,手机是由妈妈保管,她并没使用手机上网,也没脸书帐号等。  她说,看了儿童剧之后,她开始了解网络世界所存在的危险,一定要加倍小心。 当日出席的嘉宾尚包括:林柭控股有限公司合约行政部高级经理黄种胜、圆聚基金会主席拿汀威拉李世爱,星洲日报柔佛州业务开发及促进主任杨顺发、“学生阅报计划”柔州策划主任李瑞华等。 建集华小 蔡美亮:容易产生共鸣 9月14日早上10时,避兰东建集华小三至六年级逾900名学生聚集在学校礼堂观赏儿童剧演出,学生深深被演出吸引,频频给予演员热烈掌声。 建集华小校长蔡美亮受访时指出,此儿童剧的故事取材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同深受,容易产生共鸣。 蔡美亮觉得,历经冠病疫情两年,这是儿童剧第一次走入校园,剧情中一些段落真实反映当今家长忙于工作,忽略孩子,孩子因为寂寞而掉入网络陷阱,值得人们省思。 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儿童剧来到校园,并增加演出场次,让全校师生皆有机会观赏,从中受益。 谭智荣:可加入恐怖元素 建集华小六年级学生谭智荣受访时坦承,他本身曾在电视或网络上接触过儿童剧,而这是他首次现场观赏儿童剧。 谭智荣认为,在网络世界,绝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或随意透露个资,而家长也应多陪伴孩子,勿让孩子觉得孤单。 谭智荣希望往后能有机会欣赏其他不同内容和题材的儿童剧,除了搞笑外,或可加入一些恐怖和惊悚元素。 当日出席的嘉宾包括:林柭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品质管理经理陈彩芬、圆聚基金会主席拿汀威拉李世爱、星洲日报柔佛州业务开发及促进主任杨顺发、“学生阅报计划”柔州策划主任李瑞华等。 启东华小 陈咏铭:深切明白网络诈骗 巡演列车于9月14日下午2时开到启东华小礼堂,会上总计逾1100名学生一同观赏儿童剧演出。除此以外,该校董事长洪自光、家协主席王嘉尧、校长陈咏铭等人也陪同学生一同欣赏表演。 陈咏铭受访时表示,这项儿童剧展现的是现代孩童的真实生活,包括孩童使用平板,以及家长忙碌的工作情况。 他认为,运用孩童共同的语言,能更容易带领孩童了解儿童剧所要传达的讯息,深切明白当今社会所出现的网络诈骗问题。 他建议主办单位每年针对不同主题,持续举办儿童剧演出,增加表演档次。此外,他也希望其他团体也通过不同的艺术表演方式,如舞蹈或相声表演等,给孩子们带来教育启发。 许瑜恒:理解勇敢拒绝陌生人 另一方面,启东华小六年级学生许瑜恒透露,这儿童剧与他过去看到的小红帽与大灰狼童话故事有很大差别,里头增添了平板、魔术师、猜成语互动游戏,剧情搞笑。 许瑜恒表示,他本身拥有脸书账号,脸书友来自各方,而从这出儿童剧,他理解到必须勇敢拒绝陌生人,否则将面对危险,甚至被拐带。 他建议儿童剧以后加场演出,演出主题可扩大至消防员或警察故事,剧情以搞笑刺激为主。
2年前
(新山18日讯)《小心,别上当!》儿童剧来到了第三个星期,非剧坊团长叶伟章深深体会,编写能吸引小学生的儿童剧实际上不简单! “儿童剧故事情节需要简单易懂,用词不能太深奥,最重要是让小孩子容易吸收。” 叶伟章继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能一直说教,还是要留下让儿童自己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当中要如何平衡,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另一方面,《小心,别上当!》以童话故事改编,熟悉的故事情节更能引起共鸣;此外,《小心,别上当!》中加入了许多小观众们熟悉的元素,例如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的音乐等。 公益儿童剧《小心,别上当!》华小巡演活动,由圆聚基金会主办、非剧坊团呈现、林柭控股有限公司赞助。在完成了12场暨一半的巡演场次后,叶伟章接受活动的指定宣传媒体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的访问时,如是表示。 本周16日及17日,由4位演员组成的演出团队,分别在坚柏华小、五间店平民华小、辅莱华小及道文华小,完成了精彩的演出。 《小心,别上当!》是以提防诈骗为主题的儿童剧,除了倡导防诈骗意识以外,主办方也希望能透过上述巡回儿童剧,推动本地剧场表演活动。 非剧坊团长叶伟章是于2000年,毕业于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影剧系,回国后曾于MSC戏剧系、新纪元戏剧与影像学系担任兼职讲师,并曾担任多所大专和高中戏剧学会的指导老师及演出指导。 他指出,实际上4位演员及他本身都是自由职业者,在巡回演出的6个星期内,他们每周一从吉隆坡来到柔佛州,星期二和星期三演出完后,星期四再返回吉隆坡。 他表示,《小心,别上当!》中的4位演员梁兆雯、罗妙玲、王一祥及郭碧容,皆是早前合作演出《甲虫の梦》舞台剧的演员。 他说:“《甲虫の梦》舞台剧结束后,正好能衔接上《小心,别上当!》,于是大家继续合作。” 叶伟章坦言,除了倡导提防诈骗以外,实际上华小公益演出也能向小学生们推广戏剧。 他说:“很多时候戏剧演员会感慨,为什么大家不来看戏剧,实际上许多人从未接触过戏剧,并不知道有这个选择,又如何会对戏剧感兴趣呢?” 他表示,本地艺术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有许多,除了资金方面,人民对于艺术活动的了解和兴趣不足也是对艺术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考验。 他坦言,本地社会对艺术的需求量不大,大家一般上并不会认为艺术是重要的;对他来说,改善艺术氛围的方式是教育,而支持剧场活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看戏”。 他说:“年轻演员未必成熟,但如果没有给他们机会,他们要如何做得更好呢?” 叶伟章认为,能从小培养观看戏剧的习惯是最好的,他说:“如果其中还有人觉得有趣,那接下来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当被询及12场演出下来学生们的反应如何,他坦言:“学生们的反应非常好!” 叶伟章认为,小学生的反应是非常直接的,喜欢或不喜欢都会直接表现出来。 他说:“当大灰狼跟着小红帽的时候,小学生们在现场不断提醒小红帽,说大灰狼就在后面,这些互动的感觉非常好。” 他坦言,这几场下来,学生们的反应让他很直接的体会所谓的“现场感”。
2年前
2年前
槟城噪音演艺屋(Noise Performance House)线上演出《不得了,巫婆靓靓不见啦》。此剧的重点在于道德灌输、游戏与剧场参与三者并重。这也是许多儿童剧的标配。在本剧,道德即戏主题——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不懂欣赏别人的人。剧中主人公少年毛毛天资聪颖,学术、才艺出众,但由于自视过高,且喜欢嘲弄同学,故无朋友。同时戏剧又提出了一种吸引力法则——同类相吸:毛毛因为这样的性格缺陷而吸引了坏巫师卑底(Baddie)的到来。来者不善,卑底此行目的就是要把毛毛投进去他煮的一锅汤。 这里要岔开说一下这个剧本浓浓的粤文化——“煲汤”文化的应用。“煲汤”是粤方言,意即煮汤,这是包括香港等粤文化区人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年四季转换,就有不同煮法配方的“煲汤”。在剧中,卑底要煮的是“蝎子毒蛇丑陋汤”,配方除了蝎子毒蛇,还加上老鼠、耳屎,以及“一个自私自大、损人利己的孩子”。这就是他来找毛毛的原因。而老鼠,他就现场向小观众征求。够重口味儿吧?对抗卑底的好巫婆姑底要煮的是“花花笑声靓靓汤”。配方是小观众带来的爱心花花卡片以及现场发出的笑声,姑底用一个捉蝴蝶的扫网收集笑声煮汤。很搞笑吧?   天马行空的“煲汤”文化 “煲汤”文化的加入,让这个儿童剧的游戏与剧场参与部分得以天马行空乃至荒诞不经的开展。可说是到了一种黑色幽默境界,这在儿童剧中是较少见的。在引导观众参与方面,可能是线上的限制——演员没有太充裕的视角看清观众的反应,或担心线上有很多不可知状况,于是点到为止,这让热度无法更热。演员的一些特技表演例如变魔术,可能是功夫还没到家,不敢太施展,有点遮遮掩掩。 除了煲汤,本剧的另一个文化元素就是女巫文化。这一东一西的混合,让人很自然地与剧本出处——香港这个华洋混杂的社会联想起来。剧中一共有两个女巫和一个男巫角色。主角张晓晶创造了一个有点功力不强、乐于助人的好巫婆,她的人物设计与表演节奏方式挺有趣的,有点儿憨、有点滑稽的老女人。梁文辉饰演的坏巫师卑底节奏快了点儿,或许是还不适应线上表演,感觉他有点儿沉不住气,总想速战速决。其实相对于晓晶,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能吸引小观众注意力,如果能悠着点儿就好了。饰演毛毛的张茗杰演技语言和其他演员相距较远,有待磨练。陈龙金是很出色的讲故事人(听过他的故事集音频),但在本剧他作为说书人,说话的音调和情绪好像过高了,听起来减少了美感,这一点可能和角色的定位不明确有关。   塑造儿童剧中的英雄角色 用“说书人”来指龙金的角色,是因为他第一个出场,带领观众进入戏剧,并过后宣布故事结束。在戏剧一个关键情节,他也参与到剧中带领小观众协助好巫婆战胜坏巫师。一般戏剧里,“纯粹”的说书人可以在戏剧开始、结束和幕间出现,有连接、过渡戏剧各场的作用:戏剧不想做或不可能做的就让他来说。而像本剧,说书人和剧中人对话、介入戏剧也是常用手法。但“游戏规则”要先设置好——铺垫。龙金在戏剧开场后就一直藏在幕后,却在本戏已经演了五分之四,进入关键高潮场景时突然跑进来,高调参与并决定了戏剧的转折,难免让人感觉突兀了。这里出现的问题是: 一,如果龙金是被设置为故事的角色,以作为其他角色与小观众之间的桥梁,那就让他在全剧中不时参与;如果只是作为纯粹说书人,就让他连接、过渡戏剧各场,不去干涉剧情。现在龙金的定位好像是这种:(从开头和结尾来看)但又不是这种(没有在各场负起叙述与连接的功能),却突然在关键时刻介入。感觉人物定位模糊。 二,本剧的道德灌输,是通过正邪大战,让邪不胜正,以获取道德荣誉感:毛毛决定痛改前非,自我救赎;小观众通过参与灭魔,认同道德。于是,这场大战就要有一个战役统帅,下达指令指挥全体参与者齐心合力攻敌。那么,这个统帅或英雄是谁呢?从剧本的人物设置来看,显然是好巫婆姑底。因为戏剧的主要线索就是她出招打退卑底救出靓靓巫婆与毛毛。来到决战时刻,改编却临阵换帅:姑底向说书人求救,使他得以介入戏剧带领观众击垮卑底,无端领得头功。 说书人在剧中只是一种功能角色,由于没有清晰的人物形象与个性创造,也就不承担行为模楷的教育功能。反之姑底在剧中的人物形象与行动,都可以成为小观众的学习模仿对象,在儿童剧中可视之为英雄。临阵换帅虽不至于冲淡本剧的教育主题,却冲走了英雄——减少了人与思想的粘合剂——儿童剧通过对英雄的塑造,从情感上吸引儿童观众接受某种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   更多文章:  谭宝婷/艺术没有界限──Telur Pecah 2021当代艺术展  郭碧容/线上剧场的媒介运用——新加坡实践剧场《她门的秘密》  吴伟才/爱琳的日常之美  粉墨勾兰/触目惊心的校园黑暗 意想不到的《吹冷气》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