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塑料瓶

8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75岁古稀之年可以做些什么?来自东甲的黄朝兴就动手把一个个废弃的塑料瓶,变成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小灯笼! 黄朝兴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透露,自己自年轻就喜欢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惟因工作关系无法将之付诸于行动,只能偶尔参加灯笼制作比赛。 如今,已从养家糊口线上退下来的他,因疫情关系无法外出,今年6月偶然看到屋外废弃的塑料瓶,觉得丢了可惜,就巧思妙想,把塑料瓶化废为宝。 他除了重新赋予塑料瓶价值,也把家中的一角装饰地充满喜庆,更让他生活中有了精神寄托及满足感,一举多得。 重听更能专心制作 黄朝兴年轻时在新加坡工作,因长期的机械噪音导致如今重听,但也因为如此,更能让他专心在制作手工上。 他在制作灯笼时,不喜旁人打扰,总是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慢慢动手,同时不断思考要如何让作品更上一层楼,或制作其他造型。 其作品大部分是传统的圆形灯笼,与数十年前流行的美禄罐灯笼相似,惟他为灯笼涂上鲜艳色彩及加上装饰,显得更喜庆及精致。 其他造型还包括莲花、旋转型灯笼及鼓型,一些灯笼也装上灯泡,每当灯泡亮时,就显得夺目靓丽。 切割考验耐性专注力 黄朝兴主要以孙子喝完的羊奶罐为材料,加上洗、量、割、缝、上色及贴装饰等工序后,漂亮的小灯笼才出炉。 看着制作过程并不特别难,却非常考验耐性及专注力,尤其是在切割部分,只要切割不平均,就影响整个造型。 黄朝兴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披露,开始制作时难免会面对问题,有时候甚至会睡不着,只想着要怎样解决和改进,因此,每当完成一个作品,他就会很有满足感。 6个月完成逾30灯笼 如今,他在6个月内已完成超过30个灯笼,尽管如此,他还是时常动手制作,享受灯笼成型的满足感。 黄朝兴非常注重细节,他披露,在制作初期发现灯笼会褪色,研究后才发现是塑料片没有洗干净。 他也会用难度较高的针线缝合切口,以免切口处变形,同时会在灯笼底面贴上反光贴,以便灯泡亮时,灯光会因折射而更加明亮。 1987年夺奖 奖杯保留至今 黄朝兴曾在1987年制作小龙造型的灯笼,参加中秋灯笼制作比赛公开赛,并夺得亚军,这个奖杯也被他好好保留至今。 他之后因为工作关系,鲜少再参与比赛,直到2015年他退休返回家乡,才又开始制作。 他在2019年为了让外孙参加中秋节服装赛,就用塑料瓶制作了“莲花装”让孙子成功跻身三甲。 他表示,所有作品都是自己想象,没有参考其他作品,只要灵感到了,他就会动手尝试。 陈秀伍:作品只能看不能碰 黄朝兴的作品也是他的心肝宝贝,只供观赏,不供玩赏。 黄朝兴的太太陈秀伍表示,丈夫的作品是其心血,漂亮精细,虽然家人都很喜欢,却只能看不能碰。 她说,丈夫过去常常到咖啡店喝茶,如今已减少外出,反倒是在家做手工。 她补充,丈夫对作品有较高要求,一旦感到不满意,就会舍弃。 黄美娴:父亲出手帮忙制作 另外,他33岁的女儿黄美娴则说,父亲在动手制作时,从不允许别人干扰,孩子们都了解其个性,所以都不敢靠近,免得被骂。 尽管如此,黄朝兴还是很乐意为孩子们动手,就如黄美娴小时候的灯笼比赛,甚至是她孩子的中秋节服装造型,都是出自他的手。 黄朝兴也表示,他将继续制作更多灯笼,若有慈善组织想学,他也非常乐意教导。
2年前
2年前
几天前工作时,忽然嘴痒想吃麦当劳,便透过手机程式点了一套午餐。30分钟后食物送到,我就后悔了:3个褐色纸袋,分别装着一杯雪糕丶一杯饮料和一盒椰浆饭。把食物从袋子里拿出,才发现里面还有两支汤匙和一支叉子。已经很懊恼的自己更埋怨自己点餐时,忘了写上不要餐具(虽然我记得注明不要吸管)。这样一个午餐,就制造了9样垃圾。唉,早知道就拿自己的食物容器去附近的小贩中心打包午餐就好了,一来不会用到任何一次性的食物容器或餐具,二来也可以增加小贩的收入,尤其是在这大家都过得不容易的疫情之下。 说起环保,其实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就一直灌输我们环保的意识。出外打包食物,妈妈都带着3层铁制饭格去装。有时候她在学校监考,会把用来装考卷、印有SULIT字样的塑料袋拿回家替我们包书本(结果我的书本在老师的桌上十分容易被认出)。她也教我们利用食物残余来制造天然肥料,提醒我们要把纸张的两面都写完后才丢弃。此外,她还一直鼓励我们参加《星星周刊》每一期都会举办的环保问答比赛。我们把表格填上后,会贴在硬纸皮上替代信封,再把邮票黏上就可以寄出了。每次问答比赛我们多会参加,所以几乎不同类型的奖品我们都赢过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星洲日报》副刊里的“零垃圾”专栏。作者郑凤云总不吝分享她如何实践她的零垃圾生活,尽管周遭的生活环境其实不便利。我很佩服她的勇气与决心,要不顾他人异样的眼光并不容易,况且还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制造垃圾,这才是最难的,因为在这个社会里物资来得太容易了。饿了吗?网上点餐就好。想喝奶茶?奶茶店到处都是。吃饱喝足后,只需一秒,把餐盒和塑料杯扔到垃圾桶就好了,眼不见为净。 不需要一步登天 当我开始觉察自己可以为地球做得更多时,除了从念书时期养成的自带食物容器和不用塑料袋的习惯,我开始把环保概念延伸到生活细节里。看电影时,如果已打算购买爆米花配套,我会把我的食物袋和塑料瓶带去,吩咐电影院员工把爆米花和可乐直接装到食物袋和塑料瓶里(我曾经历过员工把已装了爆米花的盒子放进食物袋里)。想买珍珠奶茶时,我会特地带塑料瓶去装,虽然免不了异样眼光,我其实都不在乎。 我也会把家里的快递纸盒和塑料瓶等拿到办公室,只因为办公室里有3R回收桶。同事下午想点外卖,我都会尽量压抑食欲,笑笑婉拒。看着同事每天打包午餐都用保丽龙餐盒,外加一个塑料汤匙和一个塑料袋,我有时忍不住对他说:“带办公室里的食物容器去打包不就好了吗?”换来的回答却是懒惰洗容器和餐具。 衣服我也少买了。制衣业是污染地球的元凶之一,只因其制造过程涉及很多化学染料及很高的用水量,而且人们不断的追求时尚导致快时尚的出现,衣服不断被生产,也不断被丢弃。 环保其实不需要一步登天,也不需要强迫自己立刻变成达人。我们只需把环保意识慢慢植入自己的脑里,消费前停下来思考,慢慢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慢慢的影响身边的人。这样,其实就很足够了。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