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抗癌

2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5月前
(新加坡30日讯)10年抗癌路!48岁时出现背痛、疲惫症状却掉以轻心,妇女求诊后才赫然发现是末期血癌,接受治疗缓解却又三度复发,还一度被建议接受临终护理,不言败的她顽强对抗病魔重获新生。 《新明日报》报道,符美玉(现年58岁)原本生活十分活跃,每周约3天到健身房。身为食品制造公司销售经理的她常需为工作出国,因此当她在约10年前出现如疲乏、背痛、气短的症状时并未多留心,仅认为只是累。 “症状维持了月余,后来我连从卧室走到厨房都没气,就去看中医,医师只将我眼皮拉下一看,就跟我说,必须立即去医院就医。” 符美玉直到隔天才到医院急症室,被发现血红蛋白指数已低至危险水平,需要留院接受输血和更多检验。经一连串的检验后,她被确诊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由于癌细胞长于骨髓又扩散至肺部,属第四期血癌。 尽管面对晴天霹雳的噩耗,一向乐观的她很快就收拾心情,将注意力放在“解决方法”上,开始接受为期6周的化学免疫治疗。 “化疗让我失去胃口、大量脱发,但我告诉自己要抗癌就要有体力,就算吃不下、过后会吐,还是一定要吃。头发脱了还是会长,没什么比康复重要,于是我去理发院将头发先全都剃了,一了百了。” 疗程结束,检验显示体内不再有癌性活动,她亦回归之前正常的活跃生活。岂知一年后,她又再出现肩痛、气短等症状,检验后发现癌症复发了。 为不让姐受苦 不接受她骨髓 第一次复发后,除了化疗,她也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饱受35日煎熬,一度以为熬不过,而家人是她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康复约一年后,癌症二度复发,她接受治疗挺住了。2019年2月,她面对第三次复发。原本的主治医生告知她寿命或只剩半年,且能做的治疗几乎都试过了,不如考虑骨髓配对或临终护理。 “我所有兄弟姐妹都做了检验,结果只有身体最弱、最瘦小也最怕针的大姐跟我是配对的。我怎么舍得她受苦?虽然她一再说她都不怕,我怕什么,但我还是不接受,我相信一定有别的方法。” 经转介后,这回的主治医生覃峥嵘为她进行为期3个月的另一种免疫治疗,成功将她从鬼门关救回,过去4年半再无复发。 “经过这10年来的起伏,我能继续活着如获新生,我感谢自己的信仰和家人亲友的支持,也庆幸自己从未放弃。如今的我更懂得珍惜生命。” 医生:20%病患 或多次复发 淋巴癌与多发型骨髓瘤中心血液科顾问医生覃峥嵘解释,人体淋巴遍布全身,而淋巴瘤会出现的地方很多,如是颈部等较容易提早发现,但若是肺部等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他说,符美玉所患的是最常见的血癌,最初所接受的化疗有高达65%至70%的治愈率,其后的干细胞移植也有约50%的治愈率,然而仍有约30%的血癌病患对这些典型治疗反应不如预期。 “其中,若癌细胞发至骨髓或是已扩散至其他器官,复发的几率就会比较高。约有10%至20%的病患会有多次复发的可能,而符美玉正好就属于较不幸的这一群体。” 医疗科技日新月异,随着时间推移,总有新的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出现。 “如她最后所接受的免疫治疗是她最初确诊时没有的,而现在又有了新的、带有额外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案,能将治愈率提高至70%。”
6月前
(新加坡29日讯)抗癌的历程并不轻松,但74岁的园艺师张延昌却认为抗癌过程中,仍应该积极寻找生活乐趣,并尽所能当义工回馈社会。 张延昌去年8月在女儿的鼓励下,做了身体检查,发现体内癌症肿瘤标志物(cancer marker)超标。他随后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诊第4期前列腺癌。 由于进行癌症治疗需要时间,张延昌在确诊后暂时请假,停止工作。 在家寂寞    找事来做 “我前后进行了41次放射治疗,也做了激素疗法,每天都去医院……有一次,我的朋友问我‘整天在家,你不会感到寂寞吗?’,我说当然会,因此我开始思索如何能够找些事情来做。” 于是,张延昌前往金文泰的狮子乐龄之友协会活跃乐龄站,参与那里的活动。 “最初,我每天都到活跃乐龄站报到。后来,那里的员工觉得我每天做治疗后仍坚持参加活动会很累,建议我多休息,有空再来就好了。因此,我就改成一周去两三次。” 因为张延昌有园艺经验,那里的员工也鼓励他为其他年长者教授园艺课程。他与年长者们分享园艺知识,例如为何有些国外进口的花卉在新加坡开不出来,哪些花需要阳光曝晒才能够长出来等。 张延昌也将环保元素融入园艺课程。“有些可回收物品丢弃会很浪费,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们再循环利用,做成新的摆设品,然后用来放铅笔或插花。” 张延昌在参加社区活动和担任义工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年长者如果能够找这类事情做,外出找几个伙伴聊天、参加活动,就能有个寄托,不至于一天到晚在家多想。”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8月前
(新加坡9日讯)7岁男童顽强抗癌4年,最终不敌病魔逝世,富商翁俊民安排家属带着遗照上游轮,一圆死者心愿。 《新明日报》之前报道,男童吴泓昌3岁时被发现患上急性淋巴细胞性血癌,家人得知可通过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s,简称CART)疗法抵抗癌细胞后,于2021年从马来西亚前往新加坡国大医院治疗。 在社会各界协助下,吴泓昌得以接受父亲吴乃泷捐出的骨髓,去年6月完成移植。岂料,他12月复检时,却发现癌细胞复发。 吴泓昌的病情今年7月恶化,细菌感染影响了他的肺功能,加上治疗癌症令身体失去免疫力,难以与病魔对抗。家人在7月25日为他庆祝生日后,他于27日因脑部缺氧,家属忍痛拔管。 死者父亲吴乃泷之前接受访问时透露,儿子曾说过自己没有上过游轮,希望一家人可以享受一趟游轮之旅。 印尼国信集团创办人翁俊民去年3月曾亲自登门拜访,捐助10万新元,让吴泓昌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今年也再捐出5万新元作为他的医药费。获悉吴泓昌去世的消息后,翁俊民再次向他的家人捐赠2万新元,以示慰问。 为了一圆死者的心愿,翁俊民也赞助了吴泓昌一家人,包括父母以及姐姐,于8月28日登上游轮,度过了四天三夜旅程。他们一家三口上游轮时,也带着吴泓昌的遗照同行。 翁俊民受访时说,但愿男童一路走好,男童的家人能开开心心生活。
8月前
门前有园地一张,我们称之为“长寿菜园”,但其实也没种上什么菜。 那年心系这所房子,就是喜欢她开门即自然,不需眼对面。园地本是荒草一身,是块硬土地。我和太太借了很多个晨昏,模拟那个愚先生,用一把锄头锄呀锄呀锄,然后把一桶一桶的大小石头搬去别处倒掉。如此来去地搬运,俨然像施手术铲除癌细胞,不下百回,然而石头实在太多了,就算把地面蹂躏到一肚子怨气,还是有石子砖头藏在任何一个角落,到最后,累死一双手而已,只好任凭它的顽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傻劲儿。 草地锄平后,问当时3岁的儿子先种上什么为好?那时僵尸战植物游戏正火热,大牛说前线必需做好稳固防备。我遂而向马来同事讨来椰子两个,一青一黄,儿子亲手栽下,正中再下一棵芒果树,筑起严实边防。一晃就是十多年,刻下阿青阿黄经已长成壮年,芒果树拔得搔首弄姿,有年还被风雨杀掉一半身躯,却还在开枝散叶;而当年的孩子,已是少年。 随后种上芭蕉,芭蕉繁殖力旺盛,不断地冒芽长新枝,没多久几乎半个园地都是它们的天下。可园地下石块作祟,土地质地不佳,芭蕉长得要死不死,枝干瘦巴巴好像难民一般,长出来的果实除了一次出落得比较丰美,其余大都一串忧郁不爽的样子。虽然如此,喜欢芭蕉形象充满诗情,雨后娇羞之态更是惹人怜惜,故而也不多加干涉,它爱怎么生怎么长,随它喜欢吧! 一日太太将番薯根插在边疆,不日里地瓜便可以火速冒新芽,只消一个星期枝枝蔓蔓自边疆一路向中原挺进,以卓尔不群的姿态横冲直撞,不到两个月时间,它们几乎驻军整个园地,椰树芒果树下都有它们藤藤枝枝曲折绕过的身影,一眼望去尽是长寿的身姿,那时桌上餐餐都有长寿叶,吃得如厕都能疴出青绿色,园地因此得名“菜园”。 专家说番薯叶营养价值高,为菜中第一抗癌高手,故而放任其胡乱生长,那段日子,芭蕉更显落寞憔悴。后来有一天,站在园地外瞧着园内毫无章法一片狼藉的形象,加之番薯叶吃得也快要成为番薯脸,于是征得太太同意,夫妻俩一起威武地走进园地,捋起地下枝藤,风风火火之间哀鸿遍地,满地的番薯藤就这样被我们清除成一堆干尸,见了心里还真是颇为不舍! 番薯叶被驱逐以后,园地一时之间国防虚空,只有几株老弱残兵撑着前锋守土。太太随即调兵遣将,开始是一株一株的富贵花驻军园地,不久她也不知道用哪儿来的神通,一块一块四方体重不轻的白石砖,在园地里被我们摆成循环有复的栈道,有时风雨发起急攻携带千军水淹园地,栈道此时方便我们探视前线。 再后来,胡姬茉莉凤先芦荟辣椒左手香九层塔小鸟花,纷纷自生活四面八方入住中原,将士军援满布园地,在园地里精神饱满的各司其职。儿子有时来到园地,语带玩笑说,阿妈这般布阵,僵尸岂能越雷池半步? 园地里煮茶煮日常 太太经营园地,是用满腹的心思,俨然在经营一个孩子。周末或遇有假日,家中不闻其声,必在园地见踪影。她可以早晨走入园地,一去便是半个渊明。她许多次傍晚散步时,看见路旁被人丢弃垂死的富贵,带回原地用半天阳光将它们起死回生。有时她在园地也没做什么,就是随意夹起芒果树抛弃的枯叶,瞧瞧椰树身下的孔雀鱼,也可以让她快乐一天。 有时园地里清风哈拉哈拉高调路过,声声召唤。她会煮一壶清茶,拉着我到园地里煮茶煮日常,度过半天闲闲的午后。那样的日子写意啊! 那日邻居安哥说,老师你不搭车棚了?想到满园尽是太太精心布置的精兵良将,每寸皆心血,说要将之夷为水泥地,岂是这般容易?那日夫妻俩早餐回来,从远处惊见栽了近20年的芒果树竟然长果子,密密麻麻的绿珠在枝头摇得含羞答答,想到那时差点儿就把它杀了,心中庆幸。 偶尔走入园地,鼻闻茉莉阵阵清香,抬眼一颗颗金黄艳绿的椰子抱成一团,就会想到张子寿诗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心里就会泛起阵阵的惬意。有门前园地如此,真好!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18日讯)19岁在理工学院一场献血活动中捐出第一包血后,现年50岁的工程师许俊暖30年来不曾停歇,每年定期献血至少3次,就连生产一个月后也不忘捐血。 配合世界献血者日,新加坡红十字会与卫生科学局昨日举行颁奖仪式,表扬1876名冠军献血者与29个流动献血主办方。 《联合早报》报道,至今累计献血102次的许俊暖,是今年52名“钻石奖”得主之一。今年共有4名女性献血者得奖。男女献血者得分别累计献血125次和100次,才可获颁钻石奖。 许俊暖多年来也鼓励家人献血,如今丈夫和哥哥都是铜奖得主,累计献血至少25次。她20岁的儿子至今也献血6次。 “我们会选在周末一起捐血,就像是我们的家庭活动,我们还会比较看谁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指数最高。” 为了捐血,每天离不开咖啡的许俊暖,必须在捐血前一周戒掉咖啡,不然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就无法达标。“虽然很难受,但我告诉自己不可以半途而废。所以我每次捐完血就立刻去喝咖啡。” 她认为献血是举手之劳,“能帮助别人,自己又没有任何损失,还会觉得开心”。 令许俊暖欣慰的是,新加坡其实有不少踊跃捐血的热心民众。两个星期前,她到位于欧南园的卫生科学局捐血中心捐血,旁边一名50多岁男士的捐血机器中途发出声响,护士检查后发现他的血液太浓,无法继续献血。 “但他没有放弃,问护士,另一只手可以捐吗?护士说不行,得等一个月后才能回来。他脸上的失望让我很有感触,新加坡还是有很多人对捐血是很积极的。” 抗癌者:善心人士捐出的血是一条生命线 9年前,新婚一个月的苏慧嘉(37岁)确诊患有淋巴癌第三期,得进行化疗。 18周的化疗影响了她的血细胞,除了每天得打针增加白血球指数外,她也接受了两次红血球和一次血小板输血。 她说,善心人士捐出的血是一条生命线,支撑她完成化疗,并给了她多一个为生命奋斗的机会。 苏慧嘉最终成功抗癌,如今是两个儿子的母亲。重获新生后,她的母亲经常鼓励周围的人献血,丈夫也是献血者,自己则通过社媒积极推广捐血运动。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