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苏轼

看电视剧时,经常看到片尾出现的一行字幕:“本剧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于我而言,“巧合”还真不是虚有,而是实体存在的。且听我娓娓道来。 某天晚上,临睡前复习了苏轼的4首词后,读他的词〈临江仙〉。次日晨运后吃过早餐,精神抖擞,开始阅读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书里第四篇散文〈苏东坡突围〉详述苏东坡受一群文化官诬陷,检举揭发他诗中流露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敬,导致宋神宗判他有罪。后来虽被释放却被贬谪黄州。〈临江仙〉最后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引起看管他的太守误会他要乘小船逃走,赶往探个清楚,发觉他正在酣睡。〈苏东坡突围〉和〈临江仙〉巧合的呈现眼前,让我对词意有了深入的了解,也颇为含冤入狱的苏轼伸寃叫屈。 今天,7点25分,边吃着晚餐边观赏“爱奇艺”电视台播放的《外婆的新世界》第六集。屏幕上出现正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这正是余秋雨在〈千年庭院〉连篇累牍叙述的世上最老高等学府。早上才读到有关的事迹,此刻突然出现,太巧合了! “巧合”激起了我发财之念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这类的“巧合”叫做“共识性巧合”,或“共时性”。他认为,“共识性巧合”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跟我们的主观意愿、经验有一定的联系。意即,那是有意义的巧合。荣格认为两件事情之所以看上去有联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的意义。 “巧合”,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身上。儿子第一次驾着新车回来时,我除了赞赏车型美颜色艳,更牢记的是车牌9909。翌日,驱车购买东西后在回途中,迎面而来的轿车的9909是我遇到的另一次“巧合”。这“巧合”激起了我发财之念。它带来的却是失望与失财。一而再,再而三的“巧合”使我终于相信荣格大师所谓的“共识性的巧合”与人的主观意愿有联系。 以下则纯属本人之浅见:若有一天,你我擦肩而过,彼此复回身执手相看,千万别惊呼:“太巧合了,我前天梦见你,今天就遇见你!”或许,在潜意识中,你我是互相思念好久了,才有此巧合呢!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冠病疫情严重时,一般老人被劝告尽量少出外,免得多与人接触,染上时疫。 于是我整日囧在家中,闷得发慌,只能以刷手机、看电视或电脑中度日。玩倦了就躺在懒人椅上睡着,睡醒了再玩。尽日就这样混混沌沌过日子。因为白天睡得多,晚上反而睡不着觉,备受失眠煎熬。因此,精神萎靡、心情郁闷,健康亮起红灯! 有一天,突然肚痛难忍,便去找专科医生求治;经过照X光后,医生诊断是因为平日少运动,肠胃缺少蠕动,造成肠道阻塞,大便不通所致。幸好服了几天药后,便痊愈了。 其实,我的身体向来健康。虽然已是85岁的耄耋老翁,但蒙老天保佑,至今没有染上“三高”,平时动作敏捷,未现龙钟老态,头脑也还清醒,只是记忆力略衰退。 就因为这次的肠道阻塞,让我惊觉若是日日如此久坐,精神困顿下去,不仅会引来疾病,甚至精神也会支撑不住。因此,我要改变,改变生活的节奏——由静变动、由闲转忙。相信我的心境会因此变得平静而宽松。 减少午睡 练习书法 于是,我要在清晨就起床,陪老伴在绿草如茵的庭院散步,边走边聊,闲话家常;或一步一句,以诗词接龙的方式背诵古诗词。你错了我纠正,我忘了你补充。我们以前曾这样背过许多首诗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念奴娇等。这样,既可锻炼记忆力,也能摄取文学精华,丰富精神粮食! 要不然,我们也可利用早上的时间,栽花、除杂草,或种植蔬菜、瓜果;当这些农作物长得茂盛,尔后开花结果,我们都感到很满足;收采果实时,更令人兴奋,精神也跟着振作起来! 经过这一个早晨的流汗与劳作,便会觉得饥饿与疲倦。因此白天吃得更好,晚上睡得更香! 中午,我尽量减少午睡,而坚持练习从小就爱好的书法。写好的作品挂在墙上,可以孤芳自赏,也可以送给朋友或以前的学生。有一个学生得了我的字,他对同学说他将珍藏起来,以后传给子孙。听了,心里美美的。 傍晚是休息的时间,我会拉张懒人椅,放在“风的走廊”。(我家与隔壁中间,有块宽120呎×15呎的空地,两边是高墙,中间是窄巷。每当傍晚时分有微风吹来,我称这空间为风的走廊。)身躺懒人椅上、享受凉风的抚摸、仰看白云飘浮、倦鸟回巢,再欣赏晚霞千变万化的景象,这时的心情无比舒畅!啊!这不正是陶渊明写田园诗时的情景与心境吗?“……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没有种菊花,没得采。但能悠然见南山。我家坐北朝南,对面有远山,山坡上种着一片广袤苍翠的油棕林。 从我生活的节奏一转变,精神振奋,郁闷的心结也解开了!您说:我能不转运吗?
1年前
多年前仍住台湾,尚未因婚姻至南洋长住。某次至友人家过夜。友人的妹妹在工作几年之后,想再进修,正准备大学的插班考试。我随口问问妹妹国文(中文)这个科目有没有问题,顺便聊了起来。瞄到她讲义有这么一题:“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她笑称姐姐说答案是美女,正确答案是美丽的明月。 婵娟一语的确多指美女、美丽容颜,但在苏轼的〈水调歌头〉却也非常清楚地表明为美丽的明月,兄弟相隔千里同时观赏美丽的月光,是难得的佳话。但若共同思念某位美女,未免难登大雅。中文有时不太精确,或说十分奥妙,很多词语的意思常常是由上下文的脉络来决定。 不过,无论婵娟指的是女子、月光、容颜,皆是美丽的意思,中文字词多有类似的状况。比如,青有美好的意思,水美曰“清”、日美曰“晴”、人美曰“倩”、草美曰“菁”,字型、语音相近,字义相关,这一类文字便是文字学所谓的“形声多兼会意”。遇到不认识的字,“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确实可能猜中字音和字义。当然这是繁体字才能看到的规律,简体字就未必存在了。 惊讶在南洋的月亮好大 我没特别喜欢苏轼,倒是很羡慕他和苏辙终生不渝的手足之情。这对兄弟尽管屡屡在不同的地方为官,无法时常聚首,却留下很多诗词唱和之作,更有“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约定。不过,这原是苏轼预计留给苏辙的遗言,说来有几分悲凉。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以为或将一死,留给苏辙两首诗,并交代身后之事,其中两句便是“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幸而由于多人求情,苏轼最终免于一死。然而这段期间的折腾,不但没打垮苏轼,反倒让他日后更为旷达。身处逆境却能转化痛苦,让自己保持身心平稳,未落入愤世嫉俗的窠臼,确实不容易。难怪苏轼一直深受民间喜爱。 在南洋居住多时,偶尔会惊讶月亮好大,有时还是红月亮,让人想起倪匡有本科幻小说《红月亮》。记忆中的台湾月亮,明亮但个头小的多。可见假使两人所在的经纬度相差很多,就算有心千里共婵娟,看到的月亮其实差异很大的。
1年前
“坐安卧稳舆平肩,倚杖披衫绕四边。空腹三杯卯后酒,曲肱一觉醉中眠。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 一边在轿中安稳地又坐又躺,一边拄杖披衫到处游走。晨间空着肚子喝了3杯酒,弯着胳膊,醉里安眠。不忙不苦,有闲有乐,天天感受自在人间。白居易的〈闲乐〉写于842会昌二年,那年他71岁。 其中曲肱出自《论语·述而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调整心情,一样可以发现乐趣。 孔子心目中的乐趣都有前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接下来句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求道是生命主轴。物质生活虽然重要,但是不应超越精神需求。通过不当行为取得钱财,更是违背天理。对于儒者而言,富贵如浮云,属于虚物,不会给人生带来意义。 白居易早年是儒家信徒,以天下为己任。因为说真话而在政治上吃过大亏,不想当斗士,他在佛道思想中另寻出路。他已经努力过了,不想承担不堪负荷的理想,不想追求卓越。孔子的“曲肱而枕”有安贫乐道的内涵,白居易的“曲肱一觉”则展示诗酒自娱的潇洒。44岁被贬江州司马以后,他调整思维,不再认死理,不冒进不多管闲事,宁愿在平庸的人生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感。 白居易聪明绝顶,道家和佛家给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理论和道德的支撑。829大和三年,白居易57岁,用诗分析隐居类型。他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小隐在宁静山林,大隐在热闹朝市,白居易取中间。 “不辱”生活让苏轼羡慕 隐居是文人处世的重要类型,在先秦就有巢父和许由的传说。政治昏暗,士人无力解困救危,抽身而退,远离社会无疑是选项。中国文人认为走向山林对人格理想,心理建构都有正面意义,这是小隐。隐居的目的是让心性自由,没有挂碍,不少人以此作为凭借阐述新说,强调不一定要奔向山林,人多之处更可考验修行。更高层次的闲逸潇洒,也可在朝廷之中实现。在喧嚣中提高心境,被称为大隐。 大隐或小隐的生活只能向往,白居易实践不来。小隐虽能洁身自好,但是日子困窘寂寞,吃饭看书,都是问题。大隐烦恼更多,在君之侧,有名禄之实,纷争必多。大智若愚可以减少冲突,但是说易行难,历史中可以借鉴的例子少之又少。白居易认为自己笨拙,想要幸福安逸,中隐最好。白居易为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当官可以,但是不做京官。不求名不求利,官位不大不小,节奏不紧不慢,有时间游山玩水,有时间喝酒吟诗,不喜不忧才是美好人生。 白居易一直都是老百姓喜欢的好官,只不过比同僚更早看破功名利禄。白居易得年74,和同辈相比是长寿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将他和杨虞卿、元稹、牛僧孺、李文饶等人相比,说白居易最大特色是“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由于只求中等官阶,面对激烈斗争的牛李二党,周旋其中互不得罪。他是少数主动自请外放的官员,58岁时以太子宾客分司洛阳,就是不想淌长安浑水。陈寅恪说白居易奥妙之处在于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盖求不辱,必知足而始可也。” “不辱”生活,让一生颠沛流离的苏轼羡慕不已。白居易的晚年非常惬意,他爱酒爱诗爱琴,这是他的北窗三友。官闲俸厚的洛阳留守生涯,使他有能力享受丰裕物质的生活。白居易拥有不少歌妓,所住之地面积不小,“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重点不在房地产和财富,而是颐养天年的素质,快乐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是白居易写家中女婢诗句,白居易招待朋友都让樊素和小蛮表演助兴。樊素善歌,小蛮善舞。这两位女婢在《旧唐书》中都留有名字。苏轼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苏轼晚年没有逍遥的条件。 白居易为樊素和小蛮留下不少诗,后人写白居易的情感生涯时,更是加油添酱,让故事增添伤感。白居易68岁半身不遂时,虽然依依不舍,却让樊素和小蛮趁年轻时嫁人。在得和舍之间,作了很人性化的决定。“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在谈到两位女婢和白居易的知足生涯时,好朋友刘禹锡为他留下这么一笔。
2年前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这是苏轼的〈次荆公韵四绝其三〉。王安石骑驴沿荒坡野岭而走,渺渺山色,孑然一身。怎么说都应该趁王安石未病前拜访,时间一蹉跎,来晚了,有些歉疚。闲聊时王安石建议苏轼找三亩宅地定居于此。说的正是苏轼心中话,王安石退休那一天他们就应该结邻。一惊,10年已过。 此诗写于1084年。宋神宗下诏“人才实难,不忍终弃”,被贬黄州4年的苏轼“蒙恩量移”至河南汝州。途中他先到筠州见弟弟苏辙,同游庐山之后,绕道江宁,拜访8年前退休宰相王安石。诗提10年,取整数泛称。 1068年神宗继位。为了解决积贫积弱困境,他用王安石发动政治和经济改革,涉及领域包括农业、商业、军事、赋税及教育。梁启超于1908年出版的《王荆公》中说王安石是史上少有大政治家,管仲、子产、商君、诸葛亮等,规模都不及王安石之宏远。 王安石的视野和政见,超越同时代人,可惜在现实中却遭挫折,许多有影响力的知识精英无法认同新法,苏轼为其一。苏轼批评新法,“求治太急”、“进人太锐”。他对科举变革、青苗法、免疫法,都提反对意见。《宋史·苏轼传》说“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困苏轼于忙碌工作中,谁料苏轼找出时间,依然不停上书批评新法。王安石越来越不耐烦,苏轼觉得气氛不对,有感在中央无法发挥己长,又随时可能被对付,于是自请远离。苏轼最后被调到杭州担任通判。 苏轼因为立场吃亏,王安石的宰相生涯一样波澜起伏。从1070年到1076年,6年间两度任相,两度被罢,最后心灰意冷,定居江宁。神宗自觉歉疚,赐一名马,方便他出游骑乘。马死后,他以毛驴代替。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在〈马死〉一诗他说“小蹇载闲身”。蹇即驴,他清闲无事,和驴相依为命。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王安石不耐静坐,“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卧睡。” 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几乎命丧黄泉,王安石虽不在朝,但是关心政治,他反感因言获罪的龌龊手段,力保苏轼。《太仓稊米集》说王安石上书神宗言“岂有盛世杀才士乎?”王安石的话神宗听进去了,最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写〈次荆公韵四绝其三〉时,苏轼已经有更多的人生体验,新法并非全无可取,他对改革有新的理解,虽知其失,却不简单地全盘否定。王安石罢相后由吕惠卿接任,吕惠卿不只打击元老旧党,即使新法同僚,不合其意者一样被排斥。他利用王安石私函,举报王安石。想到他一手提携的学生恩将仇报,不免百感交集。反倒是苏轼泱泱作风让王安石觉得可贵。 共同点比分歧点多 民间小说《曲洧旧闻》说二人见面时苏轼希望王安石不怪他“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则回答“礼岂为我辈设哉?”苏轼在江宁住了一个月,那是从来没有过的近距离交流。二人纵论古今、游山玩水、煮酒作诗。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纠缠多年,一放松,云淡风轻,萧萧然似尘外人。 “从公已觉十年迟”说了心中遗憾。二人在朝廷见面无数次,相见却不相识。苏轼感叹假如能够更早知道王安石为人,他必做其门生。苏轼不是心胸狭窄之人,王安石也一样,偶尔发小脾气是人之常情,不必追究。两年后,王安石去世,苏轼继续他起伏的政治生涯。 王安石大苏轼16岁。《西清诗话》中记载王安石给这位后辈的评价是“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苏轼读王安石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后,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苏轼向王安石力荐学生秦观,后又致书找安石帮忙扶秦观一把:“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认真阅读秦观作品,称赞秦观诗歌“清新似鲍、谢”。他完全认可苏轼眼光,不少议题二人共同点必比分歧点多。 抄这首诗,想到好心态的重要。历史人物经过同时代人互衬,更能凸显意义。王安石和苏轼虽是政敌,但只有君子之争,无小人之怨,人品和操守决定格局。历史中出现无数英才,无嫉妒之心的人并不常见。读王苏二人和诗,仿佛大热天遇清凉之风。人生实景并非黑白二分,人和人的相处常会出现折腾、矛盾、风雨,去掉芥蒂在于自己,意想不到的磨合会让人生少一些遗憾。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