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三国演义

缘起:为了表彰和感谢那些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默默耕耘的资深马华作家,肯定他们为华文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策划“流年有声——向马华资深作家致敬系列”,邀请资深作家发表“我写作历程中最满意的代表作”。这个系列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写作历程和文学生涯的平台,也是对那些长期以来默默为文学事业付出努力的作家们的一种诚挚的感恩和致敬。——策划人:伍燕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 新纪元中文系教授) 后来与马共文胆刘波见面,她笑着说:同志们都认为作者应该是来自我们区里,这故事与老汉的家变与境遇何其相似!真没想到原来是你。 我从事文字工作的历史很长,但最有意义,或说值得一提的是,从1991到2004年的十余年间,先后以一场历时几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斗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创作,那就是中篇《硝烟散尽时》及长篇《沙哑的红树林》与《寂寞行者》等。两部长篇都是为了参加福联会主办的创作比赛而写。结果《沙哑的红树林》获得第三奖(首二奖悬空),奖金2万令吉。5年后的赛事《寂寞行者》只得入选奖,奖金1万令吉。一切都差强人意,不过自己内心却感到安慰,觉得自己已经尽了责任。 之前的《硝烟散尽时》没参加过什么比赛,也就没得过什么奖。不过,却是我最为喜爱的一部作品,自觉笔触深入而细致,写来得心应手。事缘马泰政府与马共三方通过谈判达致和解,消息传来令我兴奋不已,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一线曙光。于是决定把同一屋檐下生活过的柳金燕一家的悲欢离合写下来,作为我反战的心声。 文字很快便在某报每天的小说专页刊出,每天一则,千字左右,相信读者不少,连载约两个月,几次被似曾相识的读者追问某些情节的真实性。后来与马共文胆刘波见面,她笑着说:同志们都认为作者应该是来自我们区里,这故事与老汉的家变与境遇何其相似!真没想到原来是你。嗯,你的吴新权已经变成了独臂老翁,而我们的老汉依然四肢完好,同中有异啊!我也发觉,新闻媒体的用语,似乎也在不知不觉间以“硝烟”取代了“战争”。 2012年,接受东南亚历史学家陈剑先生的对话邀请。陈剑先生说:对于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课题,一直有争议。焦点在小说作为虚构成分为主的文学作品,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故事”可否歪曲历史事实?这论争至今没有定论。您认为历史叙述与文学叙述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史实必须尊重。不过,历史小说毕竟不能当正史看。就如《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一样。小说为了人物形象的突出,免不了夸张与渲染。为了吸引读者,作者也允许自行设计正史中没有记载的事件与情节。但也必须合情合理,符和人物的思想性格。换句话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骨架、文学为血肉的艺术制造。因此,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不能混为一谈,更不需要争论。我写的是类似演义的小说,不能当作正史来指指点点,至于历史叙述与文学叙述的最大不同点,我认为前者求真,言必有据;后者除了“真”之外,还要加上“善”与“美”。前者是属于学术的范畴,后者则属于艺术的天地。 言归正传,话说回头,今天依然四处硝烟,夫复何言,但愿世人有幡然醒悟的一天,毅然决然摆脱战事贩子,让后代子孙安享和平的文明生活。
5月前
6月前
周日晚上九点多,正想躺下来舒服的看报纸,手机忽然在床头响起,是台湾的男孙打来的。 “什么事?家睿!” “爷爷,我想请你讲故事,妹妹在旁边,她也喜欢听。” 今年农历新年孩子一家回来过年,茶余饭后,两个孙儿缠着我,要我讲故事、说笑话。11岁男孙有时会忽然问我《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袁绍是好人还是坏人?关云长怎样过五关斩六将?张飞怎样喝断长坂桥?有时我真的答不上来,只好趁他不留意,偷偷去翻书来看,惭愧,因为在他的眼中,我是见多识广,精通各种典故,知识渊博,道貌岸然的爷爷。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向父亲要钱到镇上的书店买了一套上中下三册香港广智书局出版的大字《西游记》,老板亚和伯惊讶的问:“是你自己要看的吗?” “是的,因为我太喜欢孙悟空了。” 当时我家对面药材店有一位老伙计,喜欢傍晚来串门,能言善道,讲故事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说到激情昂扬时更口沫横飞,比手划脚会忍不住演绎起故事的精彩情节。 他讲的多是一些民间传奇神话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岳飞、关公还有徐文长等事迹。 有时他也会在讲完故事后警戒我们,不要像徐文长那样卖弄小聪明,作弄小市民如骗卖鸡蛋的小贩,双手围着堆叠起来的鸡蛋,然后谎说回家拿钱,却一去不回头,一走了之。“做人不可以这样,就算这个小贩是势利眼、白鸽眼,也不可以这样欺负他的!” 一班小不点,老缠着他,甚至要求讲又长又好听的故事,他拗不过我们的胡闹,有时会敷衍地说:“一群蚂蚁发现洞里有很多白糖,就排队进去搬运,一个进去啣一粒糖出来,第二个又进去啣一粒出来,第三个又进去……” “怎么还没有完?”我们喧嚷起来。 “是你们说要长长的故事……”他停顿一下再继续:“糖很多,蚂蚁搬不完,一个进去又出来,又一个……” “没完没了!不要听了!”我们不耐烦,一哄而散。 小学时候,老师也会在下课前几分钟的空档,一时兴起讲故事给我们听。不过,有一位体育老师很喜欢讲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年幼无知的我们听得一知半解,有同学发出笑声,全班也跟着傻傻地笑。 上世纪5O年代末,马来亚风云变幻,社会动荡,当时马新人民可以自由往来,不需要护照。和现在马劳过长堤工作的情况相反,也有新加坡人来马工作。父亲在小镇的洋货店请了一位周姓新加坡年轻小伙子。他能言善道,风流倜傥,很得镇上少女们的欢心。晚上关店休息后,他如没出去活动,心情好时会讲一些故事给我和弟妹听,多是一些爱情故事如《西厢记》、《白蛇传》和《梁祝》等,绘声绘影的描述,我们似懂非懂,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他参加了属于政府部门的自卫团(Home Guard)。有个晚上巡逻时,他们的三人小队和马共冤家路窄,狭路相逢引发巷战驳火,被打死了两人,他是其中一个,这事件轰动全国。(我曾于2015年8月25日星洲日报【星云】里的〈动荡岁月〉叙述过这件事。) 说到讲故事,朋友老李对我说,上世纪70年代,他和一群同志在扣留营时,有一位难友可说是讲故事的高手,能将平淡无奇的说得引人入胜,曲折离奇的情节处理得有纹有路,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在叙述《红岩》的革命故事时,更是让听者思想激荡、人心沸腾。 今天晚上男孙又打电话来,他有两个想法想要告诉我,却提出交换条件:要求我讲两个比较长的、好听又好笑的、妹妹也喜欢听的故事。在电话那头我也听到他的妹妹叫我:爷爷!爷爷,要好听又好笑的! 他告诉我的想法,让我很惊讶,怀疑不是出自11岁的他,而是从书上或经父母授意,又或是从别的地方抄袭了才转发给我的。 电话里我再三追问,是不是你自己原创的?他也郑重其事的再三表态:是他自己想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个孙子怎么了?竟然和爷爷谈条件! 以下就是孙儿传给我的两则有些哲理的想法—— 1.大树·人生 人生像一棵树,有大有小,一开始,是一个种子,就像小宝宝慢慢长大,被蚂蚁咬,就像生病。变老,撑不住就是死。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就开始。 开花结果,种子落下,又一个生命开始,就这样一直循环。 2. 路 ·人生 人生像一条路,一条路高低起伏,往上走代表吃苦,往下走代表享受。当然,有很多条路能走,踏出就无法改变了,走到累了撑不住就代表死。 看来孙儿是不会满足和沉迷于河边丢斧头、白雪公主与猎人、小红帽狼外婆等童话王国故事,而是走向更高层次的。 明年新年前,我必须做足功课才行。
7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