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丹心

“员工幸福感”(employee well-being)是近日的时髦词语。 除了薪资,企业雇主还有人资都像是在变着戏法,时刻进行不同的“员工幸福感”企划,为的是提升雇主品牌,招到想要的人才,留住内部有潜力的员工。在发想着明年该怎么进行全远端的“提升员工幸福感企划”时,听闻Netflix近期推出的新纪录片《史塔兹的疗愈之道》好评如潮,特意安排了周六下午观看,没想到的是,竟在一天内重看了两次。 第一次是好奇,第二次是笔记。 贯穿整部作品的,是史塔兹心系于在人生里迷失前来寻求他的协助的人们。他倾向于给予大家一系列的“工具”,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在日常里在感受到负面情绪的那个当下拿出来使用,为“自己能好起来”的想像加强了能实现的概率。 我记得史塔兹是这么说的:“工具是能够立即实时地改变你的内在状态的东西,它把通常不愉快的经历,转化为机会。” 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摆渡人吧,难关你要自己过,自愈能力也得自己提升。最亲密的人,即便有多担忧,也无法确切体会那些我们需要自己去经历的生命中那些艰难时光。到最后,还是得自己来。 现实的配方:痛苦、不确定性、不间断的努力 “如果有工具,我们就能扭转局面,我们就能继续前进。” 那是不是,有了工具,工作上的负面情绪也能好好地被处理,不会影响到生活? 在工作上听到最多的,是“我做不到”、“我不行”、“我在这里不快乐”。细问之下,抽丝剥茧后,98%都是因为外来因素如“给我的项目太难了”、“经理太刁难了”、“客户要求不合理”。很多的不满还有很多的委屈于是日积月累,到最后成了倦怠(burnout),再衍生成愤而离职和怨恨等其他负面情况。把气出在家人、伴侣和小孩身上,也是很多人后悔不堪的经历。 史塔兹说人的一生躲避不了现实的三个要素,生活里的痛苦、不确定性,和必须时刻进行的努力。既然躲避不了,不如正面迎战。 史塔兹也说,一切的问题,都可以从提升自己的“生命力”(life force)着手解决。从把自己的健康照顾好开始,再到和他人建立起能滋养彼此的关系,最后一关,是我们如何与自己自处。 追根究底,我们得向内看,因为我们自身是一切的解答。 生活和工作是互相滋养的 成为把下一颗珍珠串在绳子上的人 史塔兹在纪录片里分享了很多工具,其中一个是“珍珠串”,大意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生命的目的就是继续前进。 持续地把下一颗珍珠串在绳子上,若结果是坏的,那就做些调整,重新串起珍珠。看到这里,其实和工作上的项目还有企划类似。在发想时,先从“最小可行性产品”开始,从中收集回馈,再去调整和优化。那为什么从学习里还有工作上学到的技能,我们无法运用在生活里呢?那一刻犹如当头棒喝,生活和工作,该是环环相扣,互相滋养的。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工具”二字,这会是明年“提升员工幸福感企划”的主题。在经济不景气、企业大裁员的情况下,所有的企划和项目预算,能省则省,但我们的幸福感,还是要顾。 “预算砍了一大半,你们人资明年还能有什么玩意儿啊?”预算会议结束后,其他部门的工作伙伴看似担忧也看似看好戏般的问道。 不如明年我们为大家预备方便在脑海里携带的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合上,遇到艰难事时就能就地运用,减少职业倦怠的几率。 那会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疗愈之道。
1年前
“他把车停在医院的停车场,就是坐在车里一直哭,不想上班。” 这是好多年前,刚出社会的我们聚在一起时,和彼此分享踏入江湖的点滴时听到的。这里的“他”,在学生时期的闪闪发光大家有目共睹,在做实习医生时的跌宕大家也看在眼里。 前几天朋友A在IG“限动”(限时动态,Story)上转发了一名实习医生坠楼的新闻,在一连串的限动里,他写下也曾是实习医生的自己遇到的坎坷;现在想来,其实也是整个实习医生群体须面对的日常。 但这所谓的“常态”,真的正常吗? 在职场上被骂、被羞辱,提出异议时,前辈总说“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好似我们撑不下去,就是不一样,就是草莓族,就是心理素质有问题。搭配着今早在报章上看到的标题“建议医科学生进行测试,确保具好医生心理素质”,内心有疑问,所谓“好医生”,该是学习和经验的总和,不该在18岁入学时,就把标签贴上,决定他们的一生。 你看,箭靶始终是对着接收谩骂、被霸凌和选择跳下的一方。 事情发生了,我们的目光是落在坠落的对方身上:你的韧性不够吗?你不够坚强吗?你的内心不够强大吗? 若我们抬起头,把目光看向前方,是否会看到那巨大的,有着人为和环境因素构成的阴影,在高楼之上? 职场霸凌和过劳文化,无所不在。这样的职场文化,不只在医界发生。 在任何行业,随手抓个社会新鲜人,他的故事,都有雷同之处。主管嘶吼,前辈的辱骂,也发生在茶水间、会议室,在所有的四面墙之间和之外。 还有一个常态是,工时要长,你才是好员工。我曾在职场上,看着同事在吃午餐时,互相比较昨天谁做得最晚,对比之下最早放工的那位,面对的是“你很爽哦?不忙哦?”的窘境。还有在会议上或绩效评估过程中,工时长的,会归类在培养、高年终奖金的位置上。 而工时长的、过劳的,在返家路上遇到车祸,也是企业内常遇见的事。但大家仍旧不以为然,仍歌颂着超时工作,喜滋滋的把“我昨晚10点才下班”当成勋章挂在身上。 抽丝剥茧这些所谓的“常态”,你会看到前人留下的足迹,最常听到都是“我以前的执行长说能熬的才是好员工”、“要经得起骂和攻击才是心理素质强的人”、“我们以前都是这样那样”等。于是一辈再一辈,一代再一代,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然后内化,再到输出,我们最终都成为了当初自己惧怕的那个人。 不是说前辈的方式不对,在他们的年代,或许是要拼了命,或许是要树立权威,或许是要以骂的方式,才能把工作做好。不同年代要面对的课题,始终不同。这一代不是草莓族,也不是弱不禁风。只是把事情完成的方式不一样了,我们想要的是,是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在朝九晚五的工作里,多一些的尊重,多一些的包容,多一些的同理。 我们始终,是在不同年代赋予的环境下,长大成人。 那这个历史弥久的问题,有解方吗? 在职场里,让我们开始注入“心理安全感”。 构筑安全的职场文化 一些企业这几年已开始积极倡导“多元共融”(Diversity & Inclusion)的实践。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造就了职场上的多元团队。但不同于你我的人多了,下一步该怎么走? 几个月前麦当劳在对待身心障碍群体一事里,就已展现出“多元共融”的重要。若我们也能把此概念,在每一个领域和行业,由内而外的落实,我们的职场,可以不一样。 而“多元共融”影响的,不只是职场的塑造,还有团队和企业的工作表现。谷歌发起的“亚里士多德项目”结果揭露,有着“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的团队工作表现高效,因为他们勇于分享不同的意见,遇到难题敢举手指出问题所在。有着“心理安全感”的团队,没有不安,没有恐惧,没有指责。有的只是,大家齐心协力,往共同的目标迈进。所以在过程中,大家提出的异议,或有别于大多数人的想法,会被认为是善意的而不遭到无谓的攻击。 若一家企业有着让人心里感到安全的职场文化,员工在面对霸凌、不良善的工作环境时,会勇于站出来提出意见做出改变。而非被迫唯唯诺诺,隐忍所有,当最后一根稻草往身上扔,最终从高楼上,一跃而下。 所谓解方,是时间、努力和方法的总和。这一次实习医生坠楼事件,还有好多没上社会新闻但我们都知道的员工崩溃描述,是体制和职场文化的产物。 去解构整个职场文化,再构筑一个我们的理想职场模样,需要时间,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再看到,更多坠落的生命。
2年前
“时间,是能给一个人最珍贵的礼物。”——我好几年前通过“女人迷”网站看到了这一段话,从此铭记在心。郑重其事的,只要是和爱的人在一起,我的手机不是在包里就是在很遥远的某处。 在还能到处溜达时,我一直很珍惜这个习惯,可是待在家久了,开始喜欢时不时的滑手机,连和家人朋友打电话,我也会同时滑着脸书、Instagram看看朋友的动态。今天和朋友堂食去了,几个月的不见,我们兴奋的吃着聊着,然后我注意到一些小细节——同性的在一桌,总有聊不完的话。男孩们说到激动处,还会比手画脚,笑声洪亮。女孩们则是叽叽喳喳地说不停,中间穿插着自拍。两队从没把眼神定格在各自的手机上。男女朋友们呢,一入座后就没了交流,各自玩着各自的手机。其中一对从坐下到吃完,也没和对方开口说过话。 我把见到的和内化的道理与朋友分享:会不会是因为相处久了,觉得和对方相处的时间变得理所当然?即便再次封城,在家还是可以见面的嘛。朋友一听莞尔,说,不是每对爱侣都是如此,也有很能聊且都不看手机的。 他说的是我们逛超市时遇见的一对:白衣男孩坐在凳子上,紧靠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孩,两人小声亲昵地聊天。口罩遮盖了他们上扬的嘴角,却掩盖不住那弯起来的双眸。 我们都说,眼睛藏不住心事。当一个人深情地望向另一个人,旁观者必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牵绊和爱意。我们经过他俩时,我不禁蹑手蹑脚,朋友疑惑地问我在干嘛。我说,我不想我的脚步声,打破这一刻的爱恋。多隆重啊,他们耐心地和彼此聊天的架势,还有他们看着彼此然后眼睛弯成一线的模样,好像整个世界只有彼此。 没有过去的羁绊,也没有未来的想像,他们有的,就是此时此刻。所以才能如此专注地看着对方,认真地、尊重地,给予对方此刻自己唯一的拥有——“时间”吧。 “女人迷”网站创办人之一的张玮轩曾在Instagram发了一个“和人吃饭不看手机”的帖子,我感触很深,所以至今依然记得。他们吃饭的店家也点出了他俩认真和彼此说话不看手机的场景,她的老公说了一句:因为我们都很努力吧。——非常努力地抵抗手机的诱惑,因为眼前的人真的好重要,重要到我们可以忽略别人在社群网上的动态,重要到此刻我们只想听对方说话,一起好好吃个饭。 总要付出什么去对抗手机的召唤。面对爱的人时,无论是另外一半、家人、朋友,我们都要倾注所有,因为我们拥有的,真的只有当下。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