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年红

年红善于捕捉底层人物的生活细节,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身为一名教师,年红于1975年曾被调派到一所偏远小镇的学校服务,常常能看见卡车司机奔波于山路的忙碌身影,对劳动阶级的贫困处境有着很深的感悟。他借由文学之笔,创作了〈兄弟情〉中卡车司机大猪的悲剧形象,同时敏锐地指出成绩优秀的贫困学子无法被本地大学录取,只能到国外大学就读的升学困境。家庭,是支撑着文中主角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微薄的薪资,只为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主角亡命山路的结局带给我很深的感触: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如何辛勤耕耘都无法改变贫穷的处境,只能无奈地陷入“越忙越穷”的死亡循环。他们身陷泥淖之中,用泪与汗奋力挣脱之后,才发现自己不过落入了下一个泥沼。 年红的笔调充满着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以朴实的语言直抵人心。在《送月饼的老人》中,他将目光转向逐渐被时代所遗忘的老年人,鼓励年轻的一代回乡与亲人共度佳节,带领老年人跨越时代鸿沟,强调传统社会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年红细腻地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勾勒出生活最平凡本真的一面,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 千禧年后的今天,我们作为和平时代的旁观者,对于过去的艰辛岁月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合上最后一本作品集,那个已然消逝的年代,经由年红的文字深深地镌刻入我的脑海中、心灵里。时代的洪流推搡着人们在泥尘中打滚,即使是平凡的小人物,生活中也暗藏着汹涌洪流,更让我珍惜如今这个来之不易的时代。作为当代马华文学的骁将,年红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开启了马华儿童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岁月如梭,现年84岁的年红依然笔耕不辍,以文字充实晚年时光,继续在文学与教育之路砥砺前行。 【流年有声:向马华资深作家致敬(年红篇,上)】“读书,一定要出国吗?”
6月前
缘起:为了表彰和感谢那些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默默耕耘的资深马华作家,肯定他们为华文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策划“流年有声——向马华资深作家致敬系列”,邀请资深作家发表“我写作历程中最满意的代表作”。这个系列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写作历程和文学生涯的平台,也是对那些长期以来默默为文学事业付出努力的作家们的一种诚挚的感恩和致敬。——策划人:伍燕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 新纪元中文系教授) 1975年4月,我被调派到偏远的乡镇一所小学服务,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这里的生活环境与我长期居住的城市的确有所不同;没有超市,少了娱乐场所——只有一间少人问津的露天电影院,日常生活显得单调多了。这里虽有一家私营发电厂,却常有电力不足的现象,没有自来水,每天必须打取井水。来往的通道大都是崎岖的山路,四面八方尽是农耕地,有大片的油棕园,木薯耕种地……入夜后,一片宁静。 我住的房子附近,有一间相当大的木板厂,经常有载满大树桐的大卡车经过,掀起滚滚红泥尘埃……闲暇时,我会到木板厂去看看,偶尔也会和厂工聊聊,更喜欢听驾树桐卡车的司机的惊险故事。 驾卡车载树桐是“卖命行业”,发生意外的死伤风险很大;从事这一行业的,无非是想多赚点钱养家和让子女受较好的教育。 眼看这群为生计,为理想拼命苦干的劳动者,不禁引起我内心的波动,泛起写下一篇反映他们勇于面对现实,有血有泪的小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我塑造了卡车司机大猪和跟车员疯狗仔,他们都是勤奋苦干的劳动阶级,而他们都有善良的爱心;他们有时感到无奈,但是不会放弃深藏内心的理想,特别是下一代的教育前途。除了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生活面貌,我也不忘为他们提出教育政策方面的偏差带给他的困扰和不满! 于是,我在1978年10月20日动笔写〈兄弟情〉,21日便脱稿了。隔天我把这篇短小说投寄给星洲日报【文艺春秋】的主编甄供。同年11月19日发表了,版头还有插图。 1979年6月间,我突然收到一本〈兄弟情〉的“星马文学选集”,由新加坡高虹出版社出版。对我来说,这应该是一种肯定。 过后〈兄弟情〉这篇短篇小说还先后收录在国内外的一些书刊里,〈兄弟情〉能在不同书刊上刊载,对我是一种勉励,也让我感到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语文局在1983年成立了“各民族作家活动谘询委员会”后,便积极推动各民族作家交流活动,促进团结。其中一项计划是互译各民族作家的作品。《这一代》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国家语文局为了进一步推动多元文学,宣扬“不认识就没有爱”的概念,特地选在1988年9月16日晚上举办新书推介礼。我被Dewan Sastera月刊主编兼国家语文局各民族作家活动谘询委员会主席乌斯曼阿旺(Usman Awang)安排上台朗读Tali Persaudaraan (〈兄弟情〉)。当晚,我很兴奋,也很用心地朗诵,还特别重点地念出其中几段对话: “读书,一定要跑到外国去吗?” “我也不知道。过去,我弟弟老是说,要在我国读。可是,最后,却又出国了。”大猪有些懊恼地说:“谁叫他考不进去……” “好在外国水准比较低,不然,他没书读,说不定也会和我们一样,成天在卖命哪!” “现在,我什么也不问了,只知道汇钱、汇钱,不停地汇钱……” 台下的教育部长很严肃地在聆听着,我很想让他听到我们的心声!故意通过两个老粗的口中说出二猪考不进本地大学却能升入外国大学,最后还获得奖学金到加拿大去深造。大猪的这个弟弟,本想留在本地为国服务,无奈环境所逼,学成必须留在外国工作…… 教育部长在茶叙时间只和我握握手,微笑着点点头,并没说什么。 〈兄弟情〉确是我喜欢的作品之一,所叙述和描绘的虽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然而小说中所谈及的一些问题,到今天似乎仍然存在;而像大猪和疯狗仔这样儿不幸却又勇于面对现实的人物也时时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喜欢的作品还有《井边》、《爱的赌注》、《魔轮》和《一把大雨伞》等。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