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母语教育

7天前
3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新山6日讯)柔佛州各所华小的友族学生人数逐年快速增长,与友族家长把握孩子学习第二语文最佳年龄、欲让孩子了解国内多元文化,以及认同华小办学和积极教学方式,起着最基本且是关键因素。 根据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所得资料,柔佛州华小的友族学生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约7%。 华小的使命,除了传承母语教育,也肩负让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精髓与华人传统。 联邦法院在上月20日,以2对1票,拒绝发出上诉准令予大马伊斯兰教育发展理事会(MAPPIM)及马来作家联盟(GAPENA),证明了华小和淡小使用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符合联邦宪法之地位。 本报为此访问各界人士,以了解州内华小友族学生报读趋势与原因所在。 苏立顺:增加未来竞争优势 马来西亚华小校长协会柔佛州分会主席苏立顺受访时指出,友族家长对于华小办学和教学方式已越来越接受及认可,尤其看到世界市场趋势,尤其中国市场很大,这让友族家长期望孩子们能够多学习一种语言尤其华语,来增加未来竞争优势。 “在这方面,我们尤其看到,一些友族家长甚至是从大老远把孩子送来华小,而不是就近送孩子到住家邻近国小就读。” 他表示,一般友族家长会认为,在孩子7至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掌握好华文基础已经足够。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从华小毕业的友族学生极少选择就读独中,甚至选择前往中国、台湾深造。 “因为一到六年级的年龄,是最容易学习语文的年龄阶段,可以就此打下华文基础;然而,如果要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仅有6年的时间是不足够的。” 了解华人文化直接管道 他也看到,不少送孩子来华小就读的友族家长们,也会开始向孩子学习华文,这对于友族来说,华小成为了他们了解华裔及华人文化的一个直接管道。 他指出,尤其是在华人新村,送孩子到华小就读的友族家长,有的是宗教师、公务员等,而且有的是不怕距离远,也要送孩子就读华小。 “华小的友族学生人数比率每年都在迅速增加中,每年至少增加一两个。” 蔡俊杰:华小文化活动成“吸引点” 马来西亚校长职工会柔佛州分会主席蔡俊杰表示,部分友族学生家长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华小学习华文教育,打下基础,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华小学习了解多元种族文化。 他举例,去年一名印裔学生被家长送到华小就读,目的是让孩子在一到三年级接受华文教育,并且打算让孩子在四至六年级时,到淡米尔小学习母语。 他表示,许多华小都会在每个种族节庆时期,举办与节庆有关的文化活动,这不单让华人子弟学习了解我国多元文化,更成为了吸引友族学生就读的“吸引点”。 他也表示,根据他的观察,近10年来,友族学生人数增加速度不但快而且多。 友族生积极参与舞龙狮扯铃等 此外,他表示,可以看到的是,友族学生在华小,也很积极参与有关华人文化的活动,比如舞狮舞龙、扯铃、廿四节令鼓、华文学会,不一定只是为了学习华文基础。 “这是他们感受到与国小的学习氛围不一样之处,即可以学习到不同文化素养。” 在对华小教育认同感之处,他表示,华小教师积极教学的态度,让友族学生家长产生对华小教育的认同感。 他举例,华小教师在学生们面对求学难题时,会立即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协助学生解决课业上面对的难题。 “对友族学生家长而言,华小老师更积极采取当下行动,为孩子解决课业上面对的难题。” 哈思娜:欣赏华人强烈团结氛围 巫裔母亲哈思娜(53岁)表示,她之所以将孩子送到华小接受华文教育,是因为深刻记得前首相敦马哈迪担任首相时,鼓励生活在多元文化国度的人民,掌握3种语文。 她表示,她在四儿海卡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前,就让孩子自己选择要就读什么源流的学校,与华人邻居小孩一同长大的海卡,一直与邻居小孩“鸡同鸭讲”很难沟通,于是便选择到华小就读,学习华语。 “除了这些原因,另一方面,我过去在吉隆坡生活20年,有很多华人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华人群体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团结氛围,这是我很欣赏的。” 她说,自己在家与孩子多以英语沟通,也教导邻居英语,除了海卡会纠正她的中文发音,她其实也在教导邻居英语时互相学习,学习说华语。 查曼:希望孩子掌握华语 查曼(32岁)表示,自己自幼儿园到小学都是在华校就读,他因此也希望孩子掌握华语,而在6年前将孩子哈利丹送到高谷华小读书。 有2名孩子的他说,目前二女儿已经6岁,他也打算让女儿到华小就读,并且希望儿子哈利丹可以有能力考上独中。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李淑君老师来自霹雳实兆远,目前在雪州班登英达国中担任华文科主任。拥有20年华文教程经验的她形容自己性格温和内向,喜欢跟学生相处,喜欢简单的校园生活。 李淑君老师表示:“一路走来,本着对教程的初心和使命,认为对的就去做,许是这一份孤勇,让我不想太多,我坚信教程相长,在付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和成长。”这是她在推广学习华文、传承中华文化上越做越勇的原因。 她说:“当初如果不是获得推广学习华文的教育界前辈的赏识和认可,我想我不会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教育界同侪,及策划像全国SPM乐学华文班这种数千人等级的大型华文教程活动!”   遵循教育部规定课纲编写  乐学华文班课程内容扎实   因为“无法拒绝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李淑君老师在新纪元大学学院学生事务处总监,同时也是前国民中学校长的戴庆义的邀请下,接下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发起、《星洲日报》共同主办的2023年第一届全国SPM乐学华文班。 “2022年12月接到戴校长的电话后,我没法拒绝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就接下了统筹和共同策划乐学华文班的工作。”刚开始,李淑君老师也是茫然的,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的活动,无从参考。 “以前杨靖耀老师拉我们一起与《星洲日报学海》联办的‘爱华文’全国SPM华文作答技巧讲座属于考前最后冲刺,场数不多,每个老师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讲课时间,但这次乐学华文班我们有一整年的40堂课,有80个小时,我可以好好策划了!”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淑君老师接到这项任务,在和乐学华文班核心成员经过数次会议后,她按着教育部规定的课纲,着手策划、联系、安排了十多位华文科老师共襄盛举,为报考华文科目的SPM考生设计内容扎实的全国SPM乐学华文班课程。 “我接到任务时就想,太好了,可以放慢速度为同学们讲解SPM华文应用文、作文、概述、现代文、古文、古韵文、口试等的理论知识、例子说明和应考技巧,我也安排了文学创作课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而且还请到好些不同年龄层的老师共襄盛举,真的很棒!” 历时一年的华文班,如果要检讨的话,李淑君老师认为:“乐学华文班依然办下去的话,可以邀请更多年轻、壮年,甚至是退休的华文老师来授课,百花齐放!” 她说:“这40堂乐学华文课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一次共同成长的经历。”她强调:“华文班主持人的安排要多一些训练,特别是老师和同学们的课堂互动,主持人的角色十分关键,他可以负责协调课堂氛围、为授课老师找到切入点与同学们交流。” 李淑君老师也很期待即将在明天举行的实体版“乐学班终极集训”的到来。为了这场实体课,她再次邀请了资深老师为参与者讲解SPM华文试卷(1)、试卷(2)的作答技巧和知识理论。当天李淑君老师是主持人也是主讲人之一。 李老师除了担任2023年乐学华文班课程策划、讲师外,几乎也是每一期互动环节的主持人。即使当天华文班没有任务,李老师也会进ZOOM会议室直到那堂课结束。她说:“我会担心突发状况,曾經有几次授课老师的网线不稳定导致掉线,我这时就可以救场。”李老师会多想一些方案以便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派得上用场。 认识李老师的人对她的印象是“尽心尽力,永不言休”。她好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曾多次受邀到海外参与华文教师培训课程、教育研讨会和教师团队活动,并且被委以重任,担任教师团领队、副领队、班长等职务。 李淑君老师目前在雪州班登英达国中除了担任华文科主任、老师、华文学会的负责老师,也是该校家协的财政。多年来,李老师积极参与国内各种华文推广活动,包括担任雪州教师联谊会主办的全国SPM华文作答技巧讲座筹委会主席,星洲日报爱华文系列SPM华文作答技巧讲座主讲老师,到校外主讲作答技巧讲座,各类活动主持人,甚至后台技术人员。身为虔诚基督教徒的她说,每一次能够与不同的朋友结识、收获他人给予的机会和赏识都是上天馈赠的礼物,让她能够在教育和人生路上坚持和奉献。 然而,人在江湖,即使圣贤也难逃他人的批评。遇到有人消极批评或不能理解时,李老师都以正面态度穿过乌云。她说,只要不违背初心良心,拥抱正面态度和使命感,任何难题都可迎刃而解。尤其是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项挑战。 在前辈的提携和栽培下,发扬母语教育的精神和使命感才会一代代传承,李淑君老师说:“我很感谢提携我的前辈和同路人如林世英老师、已故杨靖耀老师、戴庆义校长等,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和学到传承中华文化和优秀教育者的精神。” 善用科技辅助   让教程成绩事半功倍 李淑君老师在出席不同的活动时,皆有乐学华文班的学生前来打招呼。她说:“学生走到我的面前来跟我打招呼并要求合照,说她们是乐学华文班学生,很开心能看到我!” 李淑君老师表示自己也很开心,因为乐学华文班旨在鼓励中学生爱华文,考华文,同时协助舒缓华文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强化全国中学生华文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开课至今有四千多人报名上课,让她深深感受到网络授课的力量。 她颇有感触的说,乐学华文班学生书写的学习心得让她深受感动。有学子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华文,学校没有华文老师,周遭几里内也找不到补习老师,后来机缘巧合报读乐学华文班,很是感恩。 “珺婷同学说她的华文成绩进步了,让消极许久的她受到了鼓舞。善恩同学表示从成绩不好到全班第一,语句间可以感受到她的喜悦!凯欣同学说乐学华文课让她多了许多时间学华文新知识……”在一次大考后,李淑君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许多同学留言表示成绩进步了,让她很欣慰,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看到他们的成长,那种满足感是空前的。”李淑君老师说。她常常鼓励学生不要小看自己,要坚持不断的尝试,尽力而为。她认为,灌输学生正确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之一。她希望学生别把输赢看得太重,而是享受过程和经验所带来的愉悦。 李老师以2022年她带的一位学生为例,她回忆:“这名学生从开始的连字都写不好,更别谈及格与否,到后来在SPM华文拿到C的成绩,这种进步是老师们最难能可贵的成就感。” 她表示,要善用科技辅助,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果效。她拿出手机打开她和这位学生的WhatsApp:“拜科技之赐,同时也在学生愿意学习的情况下,增加课内与课后作业,反复纠正他的错误,从每日一读一抄、语音朗读,坚持到后来让他尝试作文,在过程中我们都学习和成长了不少。” 加入探寻祖籍课程    与学生分享民族精神 另一个突破是,李老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和祖籍身份进行探索与分享。有感于年轻人可能“忘祖”,她在课堂上加入探寻祖籍的额外课程,让学生们回家向家中长辈询问自己祖辈来自何处?介绍自己籍贯的语言、名人、美食、祖籍发源地的历史,透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学习、理解、撰稿、书写和口说能力。 做中学,学中做,累积经验,发扬传承是李淑君老师踏入教育界以来,秉持的教育精神。她认为,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志业,我们无法以简单的“价格”来衡量教育,好的教育素质价值无限。教育除了传递知识也有传承民族精神的意义。 “在教育线上,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选择,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只要是对社会、对学生有助益的,我都会勇于挑起责任,当一个孤勇者。”李淑君老师说。她口中的“孤勇者”,是不是陈奕迅唱的“去吗?去啊!以最卑微的梦/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的孤勇者吗? 李淑君老师灵动的双眼凝视着前方,手轻触下颚,说:“作为教师,我有责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身为一名教师,谨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下去吧!唯有坚持,你才能亲自参与整个过程,排除万难收获成果。”
4月前
5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