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留台生

4天前
(马六甲4日讯)到台湾深造的培风中学留台生,纷纷已在社交网上报平安! 台湾发生地震尤其花莲外海7.2级强震,引起举国注目,许多市民对留台学生的安全表示关心。 黄雪莱:多数学生台北深造 马六甲培风中学校长黄雪莱受访说,台湾发生地震后,来自培风中学的留台学生已陆续在社交媒体报平安,向关心他们的亲友表示本身的安全,减少了大家的担忧。 黄雪莱说,该校大多数学生是在台北深造,地震发生后,他们都非常积极地通过脸书等网络平台报平安。至于发生强震的花莲,她表示,该校很少学生报读花莲的大学。 “近几年来,培中几乎没有学生到花莲升学。” 她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只要大家平安,财务的损失可以再找回来。 颜光辉:没接到受影响投报 此外,马六甲留台同学会会长颜光辉说,目前其手机内的各大留台相关群组,都没有接到留台同学受影响的报告。 他表示,留台同学的相关WhatsApp群组所收到的回馈都相当平安,目前为止,一切很好。 “甲州到台湾东部如东华大学、慈济大学升学的学生不多,而台中一带受地震影响的情况不大。” 他说,与学生较紧密联系的辅导组目前亦没有接到受影响投报, 希望大家都平安。 “地震发生后,引起很多人的关心,我会继续跟进情况,如有任何进展会给予通知。”
1月前
(马六甲18日讯)东吴大学校长潘维大指出,东吴大学在马来西亚招生的优势在于课程多元、师资优秀、五心级;然而,该校在面对马来西亚不同族群学生的行政同仁侨外生辅导,及优秀校友推广等需求多样性,以及少子化使得台湾高校招生竞争激烈等,仍面临着挑战。 他坦言,招生过程中的文件验证程序可能为学生增加负担,而英语授课课程的设置和推广也需要适应不同族群学生的需求。 “此外,建立回教友善环境和提供清真食品等相关设施也是一项挑战,需要适应马来西亚学生的宗教文化需求等。” 他是日前在马来西亚东吴大学校友会总会长黄志成率团带领本报记者到访母校进行交流,接受本报访问时这么指出, 潘维大说,目前东吴大学针对马来西亚学生的招生策略主要包括:强化招生宣传,充实网站内容,提供英文资讯。 他表示,该大学也提供适合课程,包括强化英语授课、推行学生多元赴外学习选择等。 开设国文及微积分专班 至于强化侨外生辅导机制方面,该大学也开设国文及微积分专班,提供侨外生专属学业辅导,为因应台湾科技岛需求,数理能力基础已成为工作必需,因此,为了侨外学生能克服语言困难,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开设微积分专班。 “这不仅提升了同学的学习效率,也为台湾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使台湾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更为脱颖而出。” 提供各项奖助学金 “我们也优先保留侨外生第一年校内宿舍,一年约可省新台币7至8万元。提供各项奖助学金,奖励及扶助本校侨外生学子,包括‘东吴大学学士班优秀侨生奖学金’、‘教育部清寒侨生助学金’、‘教育部博硕士优秀侨生奖学金’、‘东吴大学优秀外国学生奖学金’、‘东吴大学外国学生助学金’、‘东吴大学奖励马来西亚学生助学金’等,一年约可省新台币1至3万元。” 他期盼东吴大学在马来西亚能够建立良好的知名度与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前来就读。同时也希望透过招生活动,向马来西亚学生展示东吴大学的卓越教学品质、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优秀的师资团队,让他们对该校的教育环境充满信心与期待。 潘维大坦言,该校的侨生多元化,其中以港澳及马来西亚居多,而马来西亚学生中文比较好,也最容易适应台湾生活环境,而这两年侨生政策有改变,希望马来西亚留台生在台湾工作,台湾企业愿意接受留台生,因此很多人愿意留在台湾发展及落地生根。 他也赞扬马来西亚校友的热情,向学弟妹分享经验,而该校每年至少到访马来西亚一次,进行招生工作,以介绍东吴大学。 他也感谢大马校友对母校的支持,欢迎每年3月的第二星期六返校参与校庆庆典。          
2月前
(马六甲17日讯)台湾东吴大学从过去提供双主修、辅系、跨领域的学分学程,近一两年也努力推动跨域学习的第二专长课程,通过各学院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学习方向,让学生进行多元学习,不只是掌握一个专业。 马来西亚东吴大学校友会总会长黄志成日前率团带领本报记者到访母校进行交流。即将于4月份掌校的现任副校长詹乾隆日前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很多学子喜欢修读网红经济(youtuber)、逻辑思维,以及音乐培养,作为第二专长课程。 他说,有者则考虑到未来专业上的发展及考取第二证照,一些选择修读故宫博物馆艺术品鉴赏及语言方面的课程,包括韩文班和日文班都深受学子的青睐。 他表示,东吴大学除了栽培全台湾最多律师及会计师,社会工作、心理咨商、财务分析都是该大学的124年的强项,同时该校也针对第二个领域进行发展,进行跨域学习,目的是培育学生具备多元能力,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 此外,詹乾隆指出,该大学也逐步开设生成式AI、半导体方面的课程,包括邀请14家半导体企业的董事长到该校演讲及授课,同时也挑选有关企业未来所需的人才。 台东吴大学向大马生招手 詹乾隆表示,东吴大学是一所124年历史悠久学校,教学非常严谨,除了负责教好学生,为学子们进入职场打好基础,同时也有超过15万校友在社会上给予学弟妹支持及协助,甚至有些校友提供优厚的工作机会予学弟妹,因此他欢迎大马学子到该校继续深造。 与全世界353院校合作 “东吴大学和全世界353个签订校级及院级的合作,已经跨越各地区,因此我们一开始走上国际化,国际学生对我们是很重要是家庭一份子。来到东吴以后,我们都不当外人,并为国际学生办各种活动及关怀,也提供奖助学金、就业机会,因此国际学生应该在东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家庭成员一份子。” 他说,目前该大学和多个国家的18所大专学府进行双联学制合作,让该校学子通过双联学制到国外进修一年,并可获得双硕士学位。 新生注册率创新高 他指出,该校112学年度日间学士班新生注册率达98.72%,创历年新高!此项成绩为学校全体共同不懈努力,致力于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社会影响之成效,深获家长与学子的信赖,肯定该校办学绩效。 “东吴大学相较于其他台湾大学更吸引学生的优势在于位居台北市市区,交通方便;拥有优良师资和教学热诚,提供高品质的教学环境与学术资源。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并与业界及社会保持紧密连结,为未来的职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法政类排行蝉联5年私校第一 1900年创校于中国苏州的东吴大学,并于1954年在台湾复校,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并分为外双溪及城中校区,设有人文社会、外语学院、商学院、理学院、法学院以及巨量资料管理学院。 其中2015年成立的巨量资料管理学院更是台湾首个以大数据为主轴的学院级单位,同时该校也携手以色列、新加坡等国际级资安公司成立资讯安全战情室,通过实战学习累积资安相关技术及经验。 此外,该大学以法商学院闻名,根据《远见杂志》进行的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显示,该大学的法政类排行蝉联五年私校第一,全国前四名;商管类于2020年及2021年荣获私校第一,全国第四名。 根据东吴大学国际处资料显示,目前东吴大学共有52名来自大马的学子到该校深造,就读的热门课系包括商学院的企业管理学系、心理学、音乐系、日文系等,而该大学也在各行各业栽培不同的人才,其中包括著名作家金庸及张曼娟皆为东吴校友。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感谢同学的分享,但马来西亚是国家而非家乡,你应该更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你的家乡。” 台底下,教授、同学们仿若合体为巨大的奇怪生物,每个人同步着彼此的呼吸与心跳,与教室严肃氛围达成和谐。怪物几十双眼睛睽睽着台上,一股静默的压力,扑面而来。我紧握麦克风,清晰地瞧见自己的身影倒映在各式瞳孔里:单薄T恤微胖躯体,颤抖着手中麦克风。再三深呼吸,希望以此冷静那掀起汹涌巨浪的内心;同时紧盯几十个瞳孔中的自己,试图专注回忆,放大、再放大脑海中的地图,像操作谷歌地图,可以从马来半岛,一直透过加号来重现当中每个城市、小镇、小村风景,而后顺利定位家乡,用语言好好地把它给描绘出来。 聚焦到某个程度后,有一股力量阻止我再放大记忆,只有一段“Jalan Ipoh-Rawang-Ulu Yam”的轮廓残存;前几天在餐厅吃饭看见的苍蝇蓦然闯入精神世界,流窜其中——它飞旋在点了臭豆腐的隔壁桌,又嗡嗡离开,飞往靠近我的玻璃门,一撞再撞那透明门。它先轻轻地飞过去而被弹回来,然后蓄力,从远处急速飞行,希望能借着惯性撞破隔阂,却被弹得更远。尝试了几回,应是撞得头昏脑胀,只见它如醉汉,漫无目的在我附近盘旋。 然后店员拿了蝇拍,一把拍得它尸体四散,嘴里说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蝇拍还有碎裂的残骸,生与死竟只有一线之差,最后还不明不白客死他乡,不禁感到些许悲哀。或许从它身上找到了部分自己吧。 小时候,父母在万挠开店,我们家的孩子就顺其自然地在万挠上学。上小学的每个上学天几乎都是重复开学第一天。天未亮,6点钟就得被妈妈摇醒,最晚6点45分就得出发,然后半梦半醒地压线踏入校门;偶尔路上塞车,就得在警卫处填迟到表,快步跑到教室,在惊讶、恼怒眼神中半途加入学习氛围正浓的课堂。放学也没有别的去处:阿姨家、父母亲的店、补习班,一天时间大部分都在车上度过。我偏好靠窗位,尤其透明窗,总认为这是距离自由,距离精彩的外面世界最近之时。有时也会轻轻地撞一下车窗,幻想着某天能不小心撞破它,就此实现自由——事实上,我也毅然跑到吉隆坡怡保路的华人独中上中学,但那不过是换了另一辆车,又再重复6年相似的生活与车外景。匆匆上学,匆匆放学赶校车,匆匆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乡?他们说你长时间所生活的地方即是。可如果长时间都在车上度过呢?来到台湾留学,无可避免都会有与家乡相关的话题,但这种场合我都选择闭嘴,或是只谈食物:Rawang某家吃了十几年的客家面、身分证上标示的Ulu Yam小镇某家卤面、Jalan Ipoh Mutiara商场里与友人经常吃的奶皇鸡饭。游离三地,所有景都是一瞬即逝,即使再熟悉,也不过地理位置上的谂熟。社交关系更让人空虚,就算有过几年深交,但离开后,彼此也只能透过Instagram、Facebook了解对方近况,甚至有时还会被演算法给排除,仅成为“好友”其中一名而已。只有食物,让我的感官、灵魂真切地知道:我曾经来过,尽管大多时候都得先行离别,而后重复我的车上漂泊。 如是,我愈发同情那忽然被碾扁的苍蝇,毕竟我们都围绕着食物、香气团团转,也向往着玻璃外更广阔的世界。 (会不会哪天,生活就如蝇拍,把我也打得粉身碎骨,尸骨不存?) 所以。“乡”,如此模糊的概念,也难怪我只能窥探其轮廓而无法精确定位。餐厅那只死去却在我脑海中复活的苍蝇,又上演了撞墙戏,只不过这次是我的躯壳隔阂它与外界。它撞一次、两次,第三次终于从眼眸处挣脱出来,依附在眼前的怪物。我看着它、他们瞳孔中的自己,单薄T恤不再摇动,麦克风也抓得比较稳了。遭受质疑的紧张缓和后,终于想起本次报告不限主题…… 我忽然疑惑起那只苍蝇不是才飞荡在我的记忆里吗?台下众人也在报告中应当能掌握到我对“乡”的阐释从不单指某处,而是一种广泛、模糊的指涉。然,课堂时间紧迫,我说:“谢谢同学指点。” 下台后,原本和谐的教室又充斥着各种不协律,有者报告、有者打游戏、有者正如我开着笔电敲敲打打。我再也没见过那只死去的苍蝇出现在课堂上,但偶尔课堂还能听见耳边有嗡嗡的飞鸣声。挥之不去,令人反感、烦躁不已。 相关文章: 金睿瑜/稍息,立正 陈颖萱/亚叁雨 林惠洲/秋风月影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的首个重要课题是经济与工业发展。与此紧扣的是人才,如一般大专的毕业生,尤其是理工专才。教育学位于此便若隐若现。他们中不少千山独行,也有不少试图陆地行舟,比较多的在阴影下默默地逆流而上:所踏上的都是一条既漫长又崎岖的难民路,只因书包里收藏着的是一张不被承认的文凭,有技士学士硕士博士。 其中,学士文凭是根基,之后更高的学位有被政府一视同仁的,又有被另作考虑的。至于个人选择方面,是身不由己(奖学金)的或是自有主张(家属资助),很难说得清楚。 总之,持有这类文凭学位的,不妨称之为“夜行侠客”,而其中研读理工的则可尊为“夜行军”。 教育学位的面向 在该时,读大学已是很了不起的事,尤其是能进入国内唯一的马来亚大学,或大英国协的大学。比较没那么了不起的,是进入南大、香港、台湾的大学。那时中国尚未开放。英属香港的学院乃指尚未合组成日后的中文大学的新亚、崇基、浸会书院。岭南和珠海也招收海外学生。 至于由南洋到中国大陆留学的讯息尚相当缺乏,仅知道他们是多从印尼走单行道回国的归侨,如北京大学的梁英明教授。归侨中另一位为北大副校长兼法学院院长罗豪才,他是1950年代的星马侨生。 几乎在50年后,大马的华校生才开始陆续前往大陆攻读高级学位;陈美萍和潘永强分别获得大陆清华和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安焕然是厦门大学的博士。后两位乃是在本世纪的夜行侠,陈博士是正规军:马大学士。间中也听闻过千禧年初还有数位大马学生就读于北大,梁靖芬、詹缘端乃其中两位。 一般说来,马大对非大英国协大学的学位,似乎并没与时共进。不过,槟城的理科大学曾聘用过好几名南大生任教,直到退休。董玉炽和管启新两博士便是一例,却不知他们自觉是夜行军还是正规军。 大马的工业化是否得益于夜行军,尚有待了解。但可肯定的是他们对非官立的中小学,和4间私立的学院(拉曼、南方、新纪元、韩江),提供了大量的师资。该类教育机构的存在,对大马一般的社会素质应有正面的影响。优良的社会素质,当然是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条件。 其实,当时台湾还设有一年半载的短期技术训练班,数百名星马的华校生已受训成为技士。电脑科学刚萌芽,正是其中一大吸引力,斯时电脑算命给相术带来了新气象。这是一批被忽视了的行业发展生力军。 同一时段在新加坡,其民事服务及高等教育部门对华文大学的学位多作弹性处理,且倾向于开放。也因此理工专科的夜行军的贡献,也得加以表扬。 就校刊资料所示,南大首几届获得西方博士后回母校任教至退休的,数目庞大。在70年代已担任高级讲师的便有郑奋兴、周金麟、李秉彝、高立人、高初人、许乐斯、陈旭明、丘才新、雷永泉、曾传仲、陈国璠、张浩棠、梁国新、陈圣齐等等,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电脑、数学、植物学专才。他们中有被承认的大英博士,也有不被承认的美国博士。 约同时期亦曾任教于南大的,是赴港台留学的两名怡保人,刘伯松和张弈善;可惜没作久留。曾尝试负负得正算术原理的夜行侠便有黄枝连、王润华、赖瑞和,他们都赴美攻读另一个不被承认的学位。赴港的夜行侠客还有吉隆坡的文青周唤和怡保的钢琴家林挺坤。 新加坡独立后,本来的马来亚大学迁校到吉隆坡,留下更名为新加坡大学的,得开始张罗,尤其是建立被搬走的工学院。它的第一位院长周书涛和一大批教学人员,多是拥有美国大学工程博士的台湾留美学生;李成烈教授的印尼背景是个例外。第一位英语源流的新加坡留美工程博士迟至1973年才回校服务。 工业化的面向 新加坡因建国(1965)需要而聘请了大批理工人才,也因此吸引了日本和欧洲科技的进驻,在裕廊开设了工业区。那时正好碰上早期的(1960-1968)马来亚留台的理工毕业生。所知怡保的较多,如梁潜昌、李冠芳、李保章、王治平、张天昌、黄满城、罗南昌、苏汉发、许振明、游汉维、汤福增等等。在台专攻农业的新加坡高安顺,其在美化新加坡的景观方面正好大展拳脚。该时期管理新加坡农场的南大生,如槟城的梁普照博士,来得正逢其时。这都是楚材晋用的实例。 此外,据说早期有数名马来亚侨生就读于台湾国防医学院。较后还有4知名的医科毕业生:读医事技术的罗权光、医学系的林福春、辜健智、廖宏强等。已知辜医生在新山行医。廖医生仍留在台湾医院工作。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主体经济首选人才。尊他们为夜行军一点不为过,他们其实是夜行侠的核心人物。夜行侠者乃涵盖一般人文社会学科的专才,因数量庞大,只得割爱。已知在新加坡政历史博物馆的林孝胜,国大的许统义、许国华和黄贤强。 南大学位的不受官府承认,多年来都是一个争论的议题,可由傅孙中于1984年编纂的增订本窥见一斑。无论如何,从1970年起,新加坡已开始接受华语人才进入新加坡大学执教;所知其中两位为留学台湾的物理、电脑专家郑汉川,和读化学工程系的张华群。 再者,南大生中的张浩棠、梁国新、许乐斯等等,曾分别担任过南大及国大的电脑中心主任。后来承继中心主任并任教于系统科的林卓旺,据说是当时唯一专攻电脑博士的南大生。 这批于1960年末在新加坡偶然形成的工业夜行军,和在大马散布各学术、教育机构的夜行侠,至今已徐徐老去矣。 夜行侠的日光灯 在大马的夜行侠目前依然在默默地摸黑奋斗,冀望有朝一日会时来运转,获得中央的器重。在新加坡的夜行军,在千禧年初已“间接地”受到当地政府的赞扬,颁予“建国先驱”(Pioneer)的荣誉。那本是颁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的,授予条件是他们在2014年时满65岁,且在1986年已成为公民。这岁数与大马和印尼华裔负笈台湾年代相当吻合。这当也涵盖了南大首几届毕业生。在社会、医疗、经济方面,先驱者是享受到实质的优惠的,如公共交通收费及公家诊疗所的折扣等。也算是迟来的荣光 ,且他们过去在语言上所受到的歧视多少平息了。 若记忆尚良好,在1970代新加坡曾在这批夜行军聚集的裕廊镇湖景区兴建了好几栋公寓,以让他们安居。因为地点靠近南大校园,算是巧合,不少在该校工作的教职员也住在公寓里。那儿毗邻比较繁华的文礼镇,故在周末或大日子时,到处都可听到华语对话。在华人新年期间,在文礼镇便看到大批又大批的马来亚华人等侯长途巴士还乡。我在1978年就为这批夜行侠夜行军写过一首新诗,兹节录如下: 〈文礼园、除夕泪〉 生产力队伍已开进文礼园的灿烂灯光, 工业化填满了他们的行囊……, 第一串鞭炮将在家乡的猪寮燃上……, 来,让咱们趁早把青岛啤干杯。 也不必理我们呵,牛车水的兄弟, 店子关门咱们就走,走向长堤。 在2022年8月18日,新加坡前任外交部长杨荣文在一个访谈时,就外界要求官方承认华文一事回应说:现代已不能忽视华语的国际性,政府可选取或设立特殊华校,以发展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华语华文。这无疑会给夜行军的先驱者带来一盏日光灯,影射出夜行军建国以来的贡献。
1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