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自尊

那天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买豆腐花的女孩。她看起来不大,与我年龄相仿的样子,正拎着满满一盒的豆腐花,从餐厅外挨个询问用餐的客人,要不要买上一份。她说她家的豆腐花很甜,可好吃了,我远远地望着,那豆花水嫩嫩的,圆圆的小盒子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可当她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向她买了一份,甜度恰到好处,却和无数个不同的人做的豆腐花所差无几。 就这样望着她急匆匆地来,又急匆匆地离开,餐厅外火伞高张,她戴上头盔后便骑着摩托走了。我又继续望着前方的柏油路,灰黑的路在太阳的炙烤下隐约能见热气,无一不在烘托着她的不易。 我不禁回想起前段日子的经历,那时候学校假期,又只有短短一周,我便打起了创业的念头。不过说来漂亮,其实只是从网上学来几样简单的点心,到餐厅去变卖罢了。 那段时间网红蘸酱麻薯正风靡一时,我草草学习、草草准备,一切都聊聊草草,但大约是新手保护期吧,初次领着我那三十余盒的蘸酱麻薯到餐厅的时候,销量竟十分火热,短短半小时便尽数售出。一时的成功,我便以为是一世的成功,谁知道往后再卖,却无人问津了。 当我第无数次询问用餐的客人是否要购买却遭到拒绝的时候,与初次被拒绝时不以为意的豪迈不同,他们的眼神和语气、尴尬的笑容就像凝固在了我的脑海,随着被拒绝的次数增多,脑海中的画面来回切换,竟变成了一种心魔。我不再敢主动同客人们说话,想到被拒绝的可能,窒息感扑面而来。 仅仅一周的假期,可我的“创业”到了第五天便彻底告终,再也提不起劲。大约,我还是放不下面子吧。 我也有属于自己的,脱不下的长衫。那是我对尊严的不可侵犯,尽管没有恶意,可被拒绝的感觉,与我而言就像是尊严被人踩在脚底,是自卑又向往高处之人特有的通病。我尝试过脱下它,最终却还是被它给打败,灰溜溜地躲进自己的保护壳中,再也不侵犯。 可又有几个人能脱下自尊的长衣呢?或许是对体面工作的追求,或许是对光鲜亮丽外表的渴望,又或许,仅仅只是简单地向别人示好、示弱,我们都得衡量许久。 那一刻我忽然释怀了 就这样,我重新回到校园,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校园里过着惬意的生活,即便再次放假的时候,我也没再提起卖点心的事。偶尔回想起那段挨桌询问客人的经历,总会感到期待又痛苦——期待于免受任何人的管辖,痛苦于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拒绝。 可当我身在其中,看着那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从餐厅外走到餐厅内,她问了不下10桌的客人,拒绝的人却远远多于购买的。我暗暗为她捏了把汗,但当我望向她的脸颊,却不见半点窘态,仍旧笑眯眯的,转身继续询问下一桌的客人。 向她买豆腐花的时候,我问她:“累吗?”她没有多少疑虑,笑嘻嘻地告诉我:“当然累。”我沉默地接过袋子,心中却松了口气。何止是累,信心都要被拒绝的话磨没了! 但下一刻她说的话,却令我的沉默变得无地自容。她说:可这就是生活呀。 望着女孩远去的身影,是那么急匆匆的,与询问客人时的从容恍若两人,大抵是要急着赶往下一个餐馆,生怕晚了几分钟,便会错过用餐高峰时的人流吧! 那一刻我忽然就释怀了。说来也是无痛呻吟,我放不下的面子,于我而言更像是放假回家时的扮家家酒,与此前每一个短暂的兼职都别无二致。可对某一些人而言,却是他们的生活。我所认为的敏感的尊严,又何尝不是对努力生活的人们的不尊重呢? 那天我独自一人想了很久。倘若今天的我没有家人的支持,让我到外地念书,学习之余还有闲钱和闲暇去体会多彩的人生,而是肩负一身责任使命,我又是否会像从前那样,死命抓着那件半褪未褪的长衫不肯松手呢? 用完餐后,我正准备离开,恰巧门外走来了一名奶奶,手里提着两个袋子。她正好挡在了我的面前,对视那一刻,奶奶堆起笑脸,问我:“要买青菜吗?”我垂头看了看,菜倒是妈妈常煮的,可我却叫不出名字。 最后,我买了两把青菜,奶奶乐得眉开眼笑的,转身继续迈进餐厅里面。我回头的时候,仿佛能够在奶奶的脚边看见那一件熟悉的长衫,就着奶奶小心翼翼的声音,一点一点消散。
4月前
凡事就该据理力争,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小时候被教育要实话实说富有正义感,就事论事据理力争,绝对能赢得胜利,卡通、电影情节也都是传达此讯息。因而培养出fight到底,不能接受不公正的事发生在自己或是周围的朋友身上。 直到出社会,历经人事的磨合,职场上几次自认正义凛然,据理力争,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所说的道理,这样单向式的表达其实不算是沟通,可想而知结果是换来一身伤。数着身上的伤疤,才知道所谓的正义感,根本不是像在电影中感受到有如英雄般出场的威风,搭配着震撼配乐与聚焦的光芒,也不是有理的一定是赢家!争来争去,不过是为了一时的面子,争得一时的快感,赢了面子,其实输掉的是人心,失去的是机会。 逞口舌之快伤人伤己 尤其理直气壮与人争论时,常是直来直往、不顾颜面,逞口舌之快其实是一件伤害别人自尊的事,如此根本无法取悦别人,自己还会被它掌控情绪,陷入无止境的焦虑中,且气急攻心,有时我会气到身体无法自主发抖,不仅赔上身体健康,破坏人际关系,更造成精神损失,真是得不偿失。 如今到了四十不惑之年,经历社会的阅历,迈入不惑之际终于明白有些事无法单纯用“讲道理”来处理,没有“人和”的加持,即使再有能力、再有道理,许多事都会差那临门一脚,最终让自己后悔不已。 因而2023年终之时,我想要放下那自以为是的“据理力争个人主义的正义感”。放下,并不是从此在我生命中消失的一干二净,而是把它归纳在“过去”的资料库里,了结这段“失落”的关系。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从今以后有话选择不直说,就代表不诚实,阿谀奉承等,而是兼顾自己及对方不同的角度,改以更有修养、更有智慧的方法圆融处世。
5月前
看着同事手中捧着暖暖的咖啡,她说:“每天必须喝一杯三合一,一天两次。” “难怪啊,那个味道好甜呢!”我呢,改喝黑咖啡两年了。 2020年起实施行动管制后,我就开始关注一些大马营养师的视频或教育短片。这仿佛打开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摒弃了许多旧有的迷思。由于自己有糖尿病家族史,家庭成员也有糖尿病患者,所以我非常小心照顾自己的饮食,更警觉自己每天摄入的糖分,三合一咖啡里的糖分也是考量之一。 看着同事边喝咖啡边打字工作,我犹豫了一阵子要不要给她我的建议,便开玩笑地对她说:“年轻真好,我应该不能像你这么喝了。” 啊,等等,这会不会是变相鼓励她呢?赶快补了句:“但……你喝的量不是很好噢,真的。”看她没有回应,我也就不说什么了。算了,忠言总是逆耳的吧。 但很快就风水轮流转,主角换成了我。下午和另一个同事一起聊天时,她拿起我的手说:“你贫血吗?看起来皮肤有点黄,好苍白啊。” “是啊,我贫血。但我有服用铁片维生素噢!”我为自己有好好照顾自己感到骄傲。但…… “我不赞成你的做法,这样不好。你应该要……”同事直接说了一系列的建议。 听完,我也安静下来。虽然我感受到她的关心,却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在她分享建议时,慢慢地选择不回应。天啊!这是不是早上那位同事的感受? 那……问题出在哪里?这明明是出自关心,但关心怎么好像变成了负担呢?这位同事会不会也觉得忠言怎么那么逆我的耳呢? 安静整理了自己的思绪。嗯,刚刚我的心里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感受到我没有先被了解,没有先被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用现有的方式,而不是对方所给的建议,例如说,有些建议我其实早已试过。整个谈话也让我觉得,自己在对方眼中仿佛挺无知的。这该死的自尊心啊!但我完全不怪这同事,闲话家常时要觉察这样的对话是挺不容易的,也许她已经刻意过滤她想说的话了呢。 谈话中多保持好奇心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会怎么和早上的同事聊这件事呢?或说,如果我就是早上的那位同事,我会希望别人怎么跟我聊呢?我模拟了以下的对话。 “看起来你很爱喝这三合一的咖啡呢。噢对,我好奇,你喜欢无糖吗?为什么呢?” 这是真的抱着好奇心,不是假的。因为,认真想了想,我其实有多了解对方呢?我怎么知道她做过什么衡量,才决定买什么来喝呢?我相信,抱着好奇的角度出发,会让我更明白对方,而不是一开始就断定她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饮食。 当她分享她的喜好或原因后,也许我可以说:“我那天听了营养师的分享,也学到了咖啡的新知识。欸,想不想听啊?”也许有些别扭或刻意,但总比我之前那句直接否定她的喜好或决定来的好。任何有意义或建设性的谈话,都需要刻意经营的,不是吗? 这让我想起我的先生,他在面对我的低潮时,做得特别棒!他不会强迫我分享难过的事,不会特地把我的困难背过去。他也不会在我哭泣时,紧张兮兮的帮我处理完所有的问题。一开始,我会觉得他怎么这样,是不是不关心我呢?因为他的关心方式跟我以往所了解的很不一样。但特别奇妙的是,也正因为他这样的关心,慢慢地让我觉得手上的困难好像没有很绝望啊!他没有负担的关心,让我觉得我有能力面对我的问题,我有智慧去选择,我能背起选择的后果。而我也知道他会在我身旁支持我,这真的很足够了。 一杯咖啡的反省,提醒我给身边人的尽可能是关心,而不是负担,也要在谈话中多多保持好奇心!
9月前
不晓得大家知不知道“自我内耗”这个词语,即自己消耗自己。一个人如果陷入自我内耗,伴随的症状往往有焦虑、自我怀疑、沮丧等等。一个“拧巴”(编按:又作扭捏、别扭)的人正好最容易撞在自我内耗的枪口上。而我非常清楚自己就是个拧巴的人,当然我的拧巴很常是自我纠结,我很少会和别人过不去。 作为一个拧巴的人,每次做决定前要思考很久,瞻前顾后,决定后又会陷入自我怀疑,甚至有时还会后悔。几年前,一个算命先生就明确表示我有选择困难症,先不论迷不迷信,我确实是有这个毛病的,甚至到了现在还有这个症状。小到今天吃什么,大到可能改变人生的决定,我都很常陷入选择困难和自我内耗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拧巴的人容易想太多。我们很难接受不完美,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我们希望面面俱到,可是人生总不会那么顺逐。渐渐地,我们会逃避,我们会拖延,我们的内心兵荒马乱,最终敷衍了事,或是停滞不前。而这种状态对于生活,学业或事业都是不利的,许许多多的机会很常因为拖延或是想太多就错失了,比如我接触蛮多的辩论会,我很常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想把比赛的机会让给别人,可是内心又无比希望上场侃侃而谈,打赢对手的是自己。又或是对于有好感的女生,我有时认为已经可以踏出下一步确认对方怎么看待我们的关系,却又会害怕失去彼此之间的友谊而不了了之。 如果你注意到了什么,那便是拧巴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自己的思想作战,自我怀疑,反刍过去,思虑未来,最终忽略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想辩论可是不够优秀就该多去训练,对女生有好感便应该去确认心意,直接了当一点,困扰着我们的烦恼很多时候应该就得以解决。 然而,中岛敦《山月记》的两句话:“人生一事不为则太长,欲为一事则太短。事实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惰怠,就是我的全部了”和“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大概就能概括一个拧巴人的内心真实写照。 对于我们这种人,要克服自我内耗确实很有难度。我们会羡慕活得通透的人,我们会羡慕当机立断的人,当然这些人通常也会很难理解我们的拧巴。 我们不必变得完美 所以为了和我一样拧巴的人们,我来尝试写下一点法则,帮助我们好好地生存下去。 首先,在选择时,遵循自己的第一念头。如果一瞬间有很多念头,我有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抛硬币决定。比如:选择一是正面,选择二是反面。通常在抛的当下,那就是你希望会抛到的那面,就是你内心想要的决定,那不要想那么多,直接去做吧。 第二,接受不完美和可能会发生的失败。承接上一个法则,很多时候害怕选择是因为害怕选错引发的后果,但是失败并没有那么可怕,努力活在当下,放弃自己能掌控所有事物的想法,尽人事,听天命。 第三,在做着第一和第二法则的时候,努力找寻并明确自己真正要达到的目标。我发现,拧巴人的纠结很常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探寻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物或者人生意义,所以如果有了目标,请一定要坚定地前进,把自我内耗的精力转化成向目标前进的动力,努力活在当下。 当然我理解拧巴的人对于目标通常有“我想要但又不想要”的奇怪心理,所以,这种时候请遵循第一法则,不要想那么多,踏出那一步吧! 最后,作为一个拧巴的人,我深刻地明白这种状态会时常让我们感到困难和挫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我们也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不再被自我内耗所束缚。我们不必变得完美,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加自信、坚定和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可以设想未来,但更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老实说,我自己还没有完全脱离这种状态,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和我一样拧巴的各位,我们一起努力,早日脱离这种自我内耗。活着纵然辛苦,但至少还有可能。愿各位安好。
12月前
后来我想明白了,优秀的人被群众排挤,不是因为他们太优秀,而是因为他们看起来不合群;比如,这些人的行事作风和一般人有明显不同,而让别人把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自然有更多的机会挑出他们的毛病。足够聪明的人会设法避开这一类外显不合群的风险,而对此毫不避忌的人则显现出对世事天真但心思纯净的意味。 老祖宗教你低调做人,不时刻强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或是彰显自己比他人优越。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容易,低潮有时,顺境有时;我不晓得有没有人性的本质这种东西,但可以确定的是,某些境况会引出人性里的善,有些情况必然会导向人性里的恶。 而照顾他人的生存焦虑和自尊心,其实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人们打压出头鸟,有时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故意为之,而是一种不自觉的群体狂热情绪。没有太多人会时刻审视自己的生存处境是否符合某种自订的伦理准则,也不太可能为了真理而放弃社群认同,更多时候我们都顺着难以压制的情绪涌动做事——而理性只是把我们稍微往回拉的微弱力量。 如果不想和这些复杂的人际往来打交道,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想要在群体里高调地做自己,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设法让自己有能力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身上赚钱,或是用原始资本直接产生现金收益。如此一来,你就不需要谨小慎微地压抑自己的个性,以求和身边的“人脉圈”维持和谐的关系。 再来,你还可以让自己身上拥有大部分人所欲求的资源,这样身边的人为了维持和你的关系,会愿意忍受你的脾性。 然而,这两个条件并不容易达成,因此大部分人采取的是第三种选择:轻松交朋友找A圈子的人,谈利益谈生意则找B圈子的人,而这两个圈子一般没有交集。但你也知道嘛,讲的比说的容易,日子久了两个圈子难免会交叠,于是最后可能只有你的伴侣才知道你真实的性情。 人类这种生物,既需要依存群体、寻找同类来确立自己的存在,也同时需要区隔于他人的差异来找到感觉良好的自我。于是人们在群体互动中的各种表现,难免会渗出优越感的味道。心理学家阿德勒当初提出“优越感”这一概念时,曾认为这是人类应该要追求的目标,因为优越感代表的是一个人对自我能力与成就的自信。 保持头脑清明的方法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优越感,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别漂亮,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学历亮眼,有些人相信自己听的音乐更有品味,有些人为自己建立的商业王国感到志得意满——你本来不知道自己好不好,但透过和别人比较之后确立了自己某方面的相对优越,你就找到了标杆位置。 如今,优越感已经被污名化了。“人人生而平等”作为信念被普遍接受以后,真实世界的阶级依然存在。世界变得复杂,人们的自我在群体里互相碰撞,有些人或许是内心的自我意识已经过度膨胀,也可能是出于对自身不足的自卑与焦虑,他们开始透过贬低他人来求取自信心,“来秀优越感了”。 这里面的问题是,他们往往只在自己处于优势的领域和他人比较,忽略了他人的优势,结果每一次的较量都加强了自己的信心,也同时让他们的认知和真实情况出现了偏差。随着这个带有偏误的自信心扩大,人们忘了如何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却沉浸在狭隘的满足感里原地踏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持谦虚并非客套辞令,而是让自己保持头脑清明的方法。 曾和朋友到某国大使馆申请入境签证,现场人山人海,估计要耗一整天的时间。办事人员公然索贿,说想要插队嘛,可以,给钱罢了。朋友欣然接受,给了钱,10分钟办好走人。问他怎么想,不会觉得在助长不公义的社会结构吗?朋友说,我只在意自己有没有被优待,选择花点小钱就能做到,还省得我去套人情规则了。 嗯,我能理解。就像有时人们选择主动去做一些不善良的事,也是出于某种恐惧之心,担忧自己不被命运优待。他们相信,作为一个比较优越的人,可以享有更多身为人的权利。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