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07/2008
文平强.成立华人档案馆
作者: admin

近年来,国内对华人社会研究有扩大的趋势,华社和华人学术单位也频频举办文化与学术活动,这是很令人鼓舞的现象。

独立后50年,身为马来西亚公民,华人的认同与地位还是处在与官方力争、拉扯的处境,例如有关华人在国家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官方的认同。海外华人对本地华社的成就有深刻的印象、甚至感到敬佩,而且他们往往以一个理想或浪漫的心态来看华人的成就,其中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在各领域的成就都是因为不断地争取而建立起来的。

因为得来不易,我们更须珍惜。除了政治与经济,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历史与文化。在建构华人历史与保存文化工作上,华社还需要做一番的努力。我们不仅要重视历史文化研究,更需要进行收集、保存和管理资料的工作。至今华社还没有一所代表性的博物馆,也没有成立这类型博物馆的计划。历史研究需要史料,至今华社还没有一所华人档案馆。

在国家档案局里,我们找不到有关华文档案。原因包括:一、殖民时代和当代的官方档案没有中文版;二、是华人社会或华人社团没有提供资料给档案局的习惯。几年前华总与国家档案局进行交流,档案局表示乐意收集华文资料,但该局没有谙华文的职员,并请求华社帮忙。即使华社伸出援手,这种非职业性的安排也不是长期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保存华文人档案方面,官方所作的是一个空白,同样地,华社所作的也是一片空白。1985年华社成立的华社研究中心原本就是收集资料及进行研究工作的机构,20多年来,华研收集了一些资料,主要的包括选择性的华文剪报资料、一些会馆的特刊与校刊、有关中国文史的书籍、本地出版的某些书籍等。过去20多年,因为华社不断的资助,华研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收集、保存、管理及利用档案及参考资料,毕竟是一门高度专业的工作,需要一个特别的机构来管理和收藏。

官方的档案局没有华文档案,对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的建构同非常不利,唯一的补救办法是华社本身设立一所专业的华人档案馆。没有档案馆,存留在华社民间的资料如会馆资料、商业档案、族谱、个人文献如书信或日记等,因为没有保管的渠道最终会丢失。这些是历史的见证的资料,也是华社的共同记忆;一旦失去了,将是华社永远的损失。

普遍上,华社对历史的意识不高,这点不如西方国家,它们不管是私人或是官方的档案,经常被保存及收集。根据何丙郁就教授的回忆录,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大师李约瑟从来不丢去任何纸张,即使是停车标。去世后,这位大师的一切私人文献都被保留着,50年后对外开放。

我们有几千所华人社团,设立华人档案馆,一部份的会馆资料如特刊和年度报告等长期保留,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个人的各种文献,若有条件保存在档案馆,有朝一日,也将成为宝贵的参考资料。今天的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资料就是历史的来源。华社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料,那里有正确与完整的历史?(作者为华社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