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9/2010
刘永山.保存乡音,维护身份认同
作者: admin

上个月,海内外华人对中国广州和香港两地掀起的保护粤语热潮为之震惊。事情过后虽然冷静下来,但是对于普通话(华语)和广东话(粤语)之间的关系,海内外华人同胞依然议论纷纷。

在我国,舆论界的讨论也同样出现,但由于华裔社群的多元性,其讨论空间不仅局限在华语─粤语的关系,也涉及华语─方言的关系,甚至粤语─其他方言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国粤系籍贯人口众多,粤语成为华裔的强势方言,但是在这近500万的华裔人口当中,福建籍华裔占大多数约40%(约5%为福州话为主的闽东方言、约0.6%包括莆田、仙游和福清为主的闽中方言和35%以厦门话为标准的闽南方言),接着是客家人(24.5%)、广东人(18.3%)、潮州人(11%)和海南人(3.7%)。

一般非粤语系的华裔普遍认为,我国一般不需捍卫粤语,因为粤语是“强势语言”,反之其他方言则长期被边缘化。

粤语成为其中一支主流方言,除了因为口操粤语的华裔大多集中在工商重镇的中马之外,早期香港的粤语娱乐文化也成功让粤语成为国内华裔的主流方言。

虽然粤语在我国根本谈不上捍卫,但是华裔身份认同不能仅仅依靠主流的华文教育而已,反之祖先南来马来西亚所带来的风俗习惯、精神文化、乡音乡语和宗教信仰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份,必须获得华社的保留和传承。

我所担忧的是,华语已经静悄悄地迫使传统方言在许多新生代华裔家庭消失。许多新生代华裔家庭已经不再以方言和孩子沟通。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华裔家庭甚至以英语和孩子交谈。其他地区的华裔新生代家庭则以华语和孩子沟通。

由于学校一般都教导华语和英语,因此一般的家长都希望尽早让孩子在入学之前就掌握这两种语言。但是,这种做法间接导致乡音乡语逐渐远离华裔社会的新生代。这对华裔社会的文化认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恐怕是弊多于利。

而且,我对所谓的“方言”存疑。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方言,每一种语言都是方言。只有当一个语言获得官方位置之后,有关方言才升格成为“国语”或一个民族的代表语言。因此,一个民族的代表语言和一个国家的国语,简单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政治决定。

因此,我认为本地舆论界在谈论这个课题而已不应只讨论广东话或粤语的存亡而已,而是马来西亚各籍贯方言的保存。

可能因为香港作为东亚电影和娱乐文化的先驱,再加上海外华侨多为粤闽两地侨民,同时台湾闽南语电影和娱乐文化在上世纪中尚未起步,结果港式粤语为主导的娱乐潮流间接维持了粤语在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中部大城市华裔社群的主流地位。

与其说粤语是强势语言,倒不如说它是因为港式粤语娱乐潮流成功让它成功度过这些挑战。过去10年,新加坡和台湾制作闽南语(或台词带有闽南语风味和韵调的)电影和电视剧逐渐流行,如长篇连续剧《意难忘》以及著名导演梁智强的电影等等。寰宇电视也开创全马第一个福建娱乐电视台《欢喜台》。很肯定的,这反映闽南语将会崛起成为其中一个强势语言。

值得高兴的是,华语电台爱FM也专设《乡音乡语》节目,让不同方言群有机会在空中与华裔听众交流。然而,我国华裔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在华语逐渐成为主流语言的当而,我们还要如何加强努力又如何保护各个籍贯的方言,让这些处在生死存亡的乡音乡语能够大放异彩?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