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12/2012
陈莉珍.谈言论自由
作者: admin

几个星期前,我和一个年轻人谈到国家、社会渴求“改变”的决心。我用年轻人来形容他,因为甫大学毕业,工作经验不超过一年,可谓入世未深。有别与一般年轻人的看法,他对于时下年轻人常挂在嘴上的“改变”,尤以藉由在大选“推翻”现有政府就能够改变社会的想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当东盟邻居的经济都在起飞之际,我们却面临人才外流、竞争力不足等课题更令人担忧,他最忧心的是,这些对“改变”迫切的希冀,或将让马来西亚失去多年来相较于邻近国家如泰国或印尼的优势,即稳定的政治局势。

星洲日报副总编辑在几天前接到恐吓电邮事件,让我突发奇想,如果,上述这个年轻人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想法,不知网民会有怎样的反应?我相信有人会标榜他为执政者的爪牙。

可他其实不是,他的工作与政党或政府都无关,他只不过是一个对国家社会发展抱有不同看法的年轻人。

如果你是社交媒体使用者,每天惯性查阅面子书帐号上的分享贴文,你可能会发现很多网民大量分享的帖子,都带着反对当政者的色彩,而一些网民带着立场出发,若是碰上一些不合意的评论,他们的反应往往会让人生畏:除了大力抨击外,其中还可能夹带着人身攻击等不雅文字,什么素养都欠奉。很多人以为,言论自由在网络、社交媒体蓬勃的时代,应该可以大行其道,其实不然,网络世界,有时往往是打造“一言堂”的温床。但试想,年轻一代对于这样的文字习以为常,如果这种“文化”持续下去,我们会造就怎样的一代人?

就以恐吓电邮一事来说,我试着从肇事者的角度出发,探讨是什么样的情绪能让他如此愤怒,以致于想要同归于尽?但反复思考,都理不出个所以然。若肇事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过是开玩笑而已,那他就太无知,简直胡闹。若肇事者,想要通过这等行为,阻止一个评论人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未免太过偏激,更完全漠视言论自由的真正意义。

对别人的看法,持反对的立场,也是一种言论自由权利的表现,不过如果反对的手法超乎了道德或法律的界限,那就违背了言论自由的真正意义:言论自由捍卫的不是发言者的内容,而是发言者发言的权利。

如果我们都渴望一个更美好的社会,那我们不要忘了这世上不可能只有一把声音,不管在任何平台,行使你的言论自由之前,不要忘了你素养还有责任。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