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05/2014
陈美娟.让活下的人继续善生
作者: admin

我国临终关怀社工冯以量莅临双溪大年主讲时提及,“让离开的人得到善终,让活下的人继续善生。”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一名朋友,才认识不久,还见夫妇俩时常相偕结伴出席各种聚会,突然传来因一场骨痛热症,狠狠就将44岁的丈夫,押上黄泉路。

他妻子才不过35岁,孩子小学四年级。

这场意外来得突然,来得措手不及。明明就是发点烧、有点忽冷忽热,进了医院,其生命便回不来。

即使悲痛欲绝,死者在哀伤中结束了丧礼,化成一缕青烟;我们身为友人,惟有希望终日以泪洗面的妻子,将哀伤沉淀,重新振作。

一日,妻子摇个电话来说:他们建议她向医院提出诉讼,原因是不满医院疏忽和延医,导致丈夫死亡。

该妻子口中的“他们”,是身边围绕着她的亲朋戚友。

这样好吗?我想。

我和另一位任职记者的友人讨论后,皆认为:一旦提出诉讼,便是一条漫长的战争,除非有强大的证据证明,否则,这不是一条易行的路。

这是一则小故事;而我,则较希望这名终日郁郁寡欢的妻子,得到善生。

一如冯以量所说,“请不要丧亲者,作出你所要求的哀悼方式。”

台湾总统马英九母亲秦厚修去世出殡,在家祭时,已周知不公祭、不设灵堂,不过,蓝绿两营仍有不少人到场致意。惟民进党立委陈欧珀到场后,嫌礼数不足,批评马家不近人情。

我是不甚了解台湾民情,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送别自己的至亲。有心致意者,那就予以配合,这也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即使阵营有别。

一如行动党前主席卡巴星,在遗体送往火化前,其幼儿也为一名公众在多番劝解下,依然不停拍照,而愤而将其手机摔地。

很多时候,身边总有许多“好心”人,提供了许多“意见”,我们皆把一切视之为“好意”。

遗憾的是,往往这些“好意”,却让挥不去悲伤的在生者,更添茫然,也剥削了死别的家属最后的话别机会。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