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昔约今城

|
发布: 7:00am 12/04/2021

郑锦华/昔日的蚶去了哪?

作者: 郑锦华
蚶,是槟城福建人对血蛤的叫法,广府人称之为“蛳蚶”。
蚶,是槟城福建人对血蛤的叫法,广府人称之为“蛳蚶”。

蚶,是槟城福建人对血蛤的叫法,广府人则称之为“蛳蚶”。近这两年,居住的社区少说也有十多档的炒粿条,突然间没有再以味极鲜美的血蚶作配料,打着著名传统炒粿条招牌的,也只以三两片薄小的鱼饼替代。从小就爱吃的槟城咖哩面,对里头佐配的血蚶情有独钟。这两年,昔日一公斤3至4令吉不等的血蚶,就好像流逝的时光一样,从社区的炒粿条与古早味的咖哩面配料中消失。

询问过多位业者,都异口同声说昔日廉价的血蚶,近年来价格翻近5倍高涨,为了应对大部分中等收入的社区居民顾客,不提高售价,只有去掉昂贵的血蚶以低成本的鱼饼或其它配料代替。

ADVERTISEMENT

一位老家在槟城大山脚的学生说她小时候住的甘榜,有一户在地居住几十年的人家,历经三代经营咖哩面小贩生意,每天用数以百计的血蚶作配料,无数蚶壳,一一倾倒在甘榜住家前泥路,久而久之,逾百公尺长的泥路底下铺满了大大小小而且坚硬的蚶壳,尚未被泥土掩埋底下的,在静谧午后或恬静夜晚,被偶尔经过的摩托脚车或汽车的车轮碾压时发出噼噼啪啪的贝壳破裂声,成为甘榜大自然淳朴生活令人赏心悦目的地籁曲目。

蚶壳掩埋底下的泥路特别坚硬,不怕雨后路面烂泥溜滑。小时候居住的甘榜,也有一户经营咖哩面的人家历经多年铺成一条不长的“蚶壳路”,甘榜老人称之为“财路”,只因贝壳在古代被视为钱币,槟城老辈人称之为“蚶壳钱”的关系而得名。在基本设施缺乏,甘榜少有柏油路的旧年代,以贝壳“筑路”,无不展现出前辈先贤的生活智慧。

近年价格高涨的血蚶,逐渐从槟城炒粿条与咖哩面的配料中消失。
近年价格高涨的血蚶,逐渐从槟城炒粿条与咖哩面的配料中消失。

根据《左传》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古人很早就有以贝壳、海蛎等作为墓室的主要材料的记录,这种以防水防潮的蛤壳筑成的贝墓,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盛行于西汉。

《辞海》解释,蜃是大蛤。《周礼‧地官》:“掌蜃,下士二人,府一人,……掌敛互物蜃物,以共闻圹。之蜃。祭祀,共蜃器之蜃“。被视为周朝时期特设的“掌蜃”官职,掌收敛蜃物,供应蜃物。有丧事,掌蜃官供应蜃壳供棺木左右上下防潮湿用,祭祀时,供应画有蜃图或用蜃壳装饰的祭器,抹墙时供应蜃壳灰。

贝墓在东汉中期开始少见,如今更已成为少人关注的考古话题,但与蛤壳或血蚶祭祀有关的习俗,在槟城某些籍贯人士祭拜先人坟墓时还可窥见一二。

槟城一些潮州人士在清明扫墓,有吃蚶撒蚶壳钱在祖先坟墓的习俗,但认识的几位普宁和惠来的年轻朋友,虽听说过有此习俗,但自跟随父母清明祖先扫墓以来,却未曾有过在祖先坟墓前吃蚶撒蚶壳钱的体验。

70年代或更早之前盛行土葬,槟城部分闽籍人,在先人去世筑好坟墓进行谢土祭祀时,以蚶祭祀,并在墓前与先人“共食”祭品,临离开前,把吃过蚶肉的蚶壳撒落在先人的墓龟坟土上,象征财帛铺顶,黄金满地。如今盛行火葬的年代,筑建坟墓竣工谢土的蚶壳钱撒墓习俗,与炒粿条或咖哩面配料中逐渐不见的血蚶一样,日渐消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