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4:41pm 19/07/2021

叶福炎/右翼?非左翼?马华文学与《蕉风》研究

作者: 叶福炎(东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蕉风》创刊于1955年,它不仅是马华文学重要出版物,也是华文文学世界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刊物。这一份比马来西亚还要年长的刊物,出版共计488期。历经半月刊、月刊、双月刊的变革,《蕉风》于1999年2月停刊,2002年12月才复刊。虽说它在马华文学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吊诡的是,《蕉风》相关研究却没有与其份量呈正比。

ADVERTISEMENT

《蕉风与非左翼的马华文学》可谓是第一本对于《蕉风》有深入研究的论文集。自2009年《性别与本土:在地的马华文学论述》出版以来,这是林春美教授交出来的第二本论文集。在〈绪言〉文中,作者自陈大部分的内容是自己10年内的著作。研究旷日费时,更需要作者的全心投入。更何况,如黄锦树教授所言,“马华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

不论是从书名或者目次,不难发现,作者都在回应近年来《蕉风》研究的一个命题:如历史档案中所揭示的那样,《蕉风》是亚洲基金会金援下其中一份刊物,被视为是当时美国在东南亚进行反共工作的文化媒介。然而,真的是如此吗?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开展。倘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唯有进入刊物内部(不论是从刊物文本还是编辑思考),才能获知一二。

读者可以先从〈非左翼的本邦〉及〈独立前的《蕉风》与马来亚之国族想像〉两篇开始,让作者为我们剖析《蕉风》创刊的主张与理念,以及在编辑实务上如何落实文学的马来亚化。接着,作者对于《蕉风》编辑方天、白垚、黄崖的知人论世,更进一步诠释,每位编辑分别于《蕉风》不同时期所做出的努力:方天的马来亚化、白垚的新诗再革命、黄崖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一发展的时间轴线上,《蕉风》的作者张寒和梁园分别是1960年代的“现代派”的两个不同代表,而与《蕉风》有相当渊源的“大山脚小说家”,他们的集体叙事也彰显了1970年代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部分面向。

这些研究,固然是足以回应那些对于曾接受过美援《蕉风》的种种质疑,虽然有人仍坚持以编辑群与出版社的社会交织网络,借以定调这一冷战下的产物。或许,在跳脱左、右翼的思维框架之后,我们才能走进《蕉风》于不同发展时期所呈现的马华文坛及其写作实践,究竟有哪些论辩?它对于后来的马华文学发展有着怎样的决定性影响?后人又该如何评价这些事迹?

无论如何,这本论文集是马华文学研究的重要著作。读者不仅能够了解马华文学历史的某个切面之外,它也让有志于马华文学研究的研究生能够从中获得相当好的索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