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3:38pm 30/09/2021

芙蓉

面包

行善

芙蓉

面包

行善

万条黄面包 暖胃暖心 老板娘转捐过剩面包行善

报道:李彩婷 照片:受访者提供
“黄面包”是芙蓉人,甚至是森州人集体的老味道,承载着许多回忆。

30日讯)一条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疫情下,它却传递了爱。

在疫情爆发一年多来,芙蓉的“黄面包”便为社区有需要的人送出了超过1万条面包,业者觉得自己也只是凭能力而为,在疫情下,她看到许多人没收入、生活困苦等等,并且看到另有一些热心人不停的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因此她也加入疫情的行列,让有需要的人取得温饱。

走过约半世纪的“黄面包”,是芙蓉人的共同回忆。生产“黄面包”的鸿运面包厂第三代业传人郑慧瑜记得,去年落实行动管制令时,很多行业都停顿,而本身面包厂是庆幸属于必需品,尚获得继续运作。

疫情初期面包滞销

尽管如此,疫情还是为面包厂带来一定的影响,郑慧瑜说,在疫情初期,每天都会照常生产大量面包,但订单却开始不稳,有些订单会在最后一分钟告吹,也因此不时会出现面包过剩的情况。

郑慧瑜当时在想,把过剩的面包丢掉,岂不是很浪费?送给员工,员工也吃不了多少。

“那时候,有认识当义工的朋友,看见他们开始一直有派饭、派物资给有需要的人,我就问,那面包能捐吗?”

义工朋友就告知:“面包也可以捐啊!”就这样,郑慧瑜就把面包陆续捐到老人院、孤儿院、甚至通过慈善机构或州议员服务中心,转赠给需要填饱肚子的人。

疫情一年多来,郑慧瑜(右二)便送出了超过1万条“黄面包”给社区有需要的人。
8年前已捐面包给善团

事实上,郑慧瑜不是疫情才开始行善,早在七八年前,她便偶尔会捐面包到食物库、文丁慈善机构、原住民村、缅甸难民等,只是数量没有像疫情间捐得多。

在疫情爆发,她看见了疫情的冲击,许多无法工作的人,眼神流露了无奈也多了抱怨,也有的在面对生活困苦下有口难言。

她记得,在疫情发生后的连续数个月,她是几乎每周会有好几天,都会不断送出面包。

郑慧瑜从来没为自己计算过,到底在疫情间送了多少条面包,直到近月,有人告诉她,她所捐的面包已经超过1万条,当时她便默默在心里点算,也确认了自己在疫情间不知不觉累积送出了超过1万条的黄面包。

“之前行管令很严厉时,许多人手停口停下,捐面包的数量会比较多,到后来逐渐有不同行业放宽,堂食也开放了,所捐的面包数量便也少了,不过,我到现在还是会维持每周选一天做善事,就会拿到食物库、文丁慈善机构或通过州议员捐面包。”

有人会问,疫情期间大家生活陷困,为何不选择捐钱助人度难关?郑慧瑜觉得,捐面包会比捐钱来得更实际,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善用捐款,面包至少一到手,就可以直接温饱。

郑慧瑜:受父亲影响行善

郑慧瑜在中学时期,不时看到已故父亲会拿着黄面包送到老人院,她相信是在潜移默化下,行善的种子不知不觉种在自己心田里,长大后也懂得在能力范围内,为社区献一份力。

在自己的行善路上,看过贪心的人,也看过不贪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有人向我讨2条面包,我送上一包5条,对方却婉拒,坚持要两条,说拿两条就已经足够了。”

“也有一次,我送面包到食物库,遇到一名行动不便者拿了一包米及油上车,然后转头望了我很久,我问他,你要面包是吗?对方表示不需要面包,他只是想帮邻居拿多一包米和油,但是自己再去拿,会不好,希望我帮忙,我见他老实,因此便决定帮他。”

面包一拿到手便能吃,因此也让郑慧瑜觉得,捐面包比捐钱来得更实际。
郑慧瑜现今每周会选择一天行善,把自己面包厂生产的面包,送给需要填饱肚子的人。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