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6/10/2020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1】武吉丁宜──高山围绕的小镇

作者: 本刊 白慧琪、摄影:本报 谭湘璇

新区有最早的排屋,也有后来建的组屋和新兴百万豪宅。
新区有最早的排屋,也有后来建的组屋和新兴百万豪宅。

ADVERTISEMENT

吉隆坡通往彭亨州的加叻大道上,经过云顶高原路口又尚未抵达文冬前有一座被大道一分为二的小镇——武吉丁宜(Bukit Tinggi)。也许是地理位置使然,这里总被忽略:没有银行、邮政局、水务局等,居民得到30公里外的吉隆坡鹅唛或20公里外的文冬办事;最近的提款机位在大道休息站的油站商店里,就连当地盛产的姜也被取名为“文冬姜”。

对了,再三提醒,这里说的是彭亨州文冬县的武吉丁宜,不是同名的雪州巴生县武吉丁宜。虽然同名,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何处才是顾名思义,名正言顺的“高山”。

直到近10年,加叻大道旁的武吉丁宜渐渐兴旺起来。游客在风和日丽的早上出发前往文冬或云顶观光,下山返回吉隆坡时绕经当地,吃顿饭、买买菜,才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归途。

云顶下山往文冬方向行驶,经过一个隧道U转就弯进武吉丁宜镇上,文武圣帝庙屹立路旁。沿路是一整排餐馆,不怕竞争,因为慕名前来吃好菜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大家都有生意做。再往前走,经过一座牌坊就来到武吉丁宜新村。

武吉丁宜新村沿坡而建,一条主要干道把新村左右分,山坡顶上是警察局。在下坡处停好车往上走,一摊摊档口摆卖新鲜蔬菜,还有当地最有名的姜。

这也是新村里唯一一条大路,村里的屋子前后左右紧挨着彼此,只保持两三公尺的距离,前后有楼梯衔接,左右隔着沟渠。穿梭在巷弄间,有几户围上篱笆或筑了矮墙,有些保留原始形态,经过时可以看见在屋里看电视的阿公阿婆。如此特殊又密集的格局,村民只能步行或骑摩托进出,车辆都得停在山坡下的停车场。

采访团队一行人于9月16日到此,虽是落在周三的单日公共假日,却也非常热闹,车水马龙,车满为患。除了到此吃吃喝喝买菜的游客,还有马来骑士结伴骑经这里,往更高处的贞德拜(Janda Baik)观光去。

沿坡而上,来到当地历史悠久的咖啡店泗和兴与老村民李官顺(71岁)见面,上山骑士一班接一班,引擎声轰隆隆不断,几度打断对话。

“太热闹了啰!”李官顺说,若是碰上长周末,游客更多,出个门很辛苦。说着比划道,“你看对面那个山顶,就是云顶,但是我们这里去要两三个小时,看得到去不到啊!”

李官顺小时候随父亲从而连突迁来武吉丁宜。
李官顺小时候随父亲从而连突迁来武吉丁宜。

陈亚斯记得当年Home Guard曾和马共驳火。
陈亚斯记得当年Home Guard曾和马共驳火。

每逢假日,武吉丁宜十分热闹。
每逢假日,武吉丁宜十分热闹。


装载马共历史的新村

武吉丁宜新村和其他华人新村一样,是英殖民时期紧急状态下的产物,唯地形关系,依山而建,房屋密不可分。根据当地人黎秉辛在脸书专页“彭亨武吉丁宜高山新村”分享,1950年英政府把散居在旧路18碑至22碑的村民集中迁到20碑,围篱成新村。县长基逊的随从哈里逊见四面高山围绕,建议命名为Bukit Tinggi(高山),新村才因而得名。

武吉丁宜华小董事长陈亚斯也说,早期当地原住户不多,相隔一两公里才一户人家。当时英政府也把周遭马共活跃地区,例如而连突(Jerantut)、直凉(Teriang)的居民迁居至此。受访村民李官顺小时候随父亲和祖父从直凉迁来;另一老村民高发则来自金马仑。

“这里发生过Home Guard(地方警卫队)和马共驳火。”陈亚斯说,当年村民志愿参与地方警卫队,是佩枪的。武吉丁宜恰好位于主干山脉(蒂蒂旺沙山脉)的分水岭,是重要战略地带,马共分子常向农民索取物资,“当时村民只好双方都‘讨好’。”

几位老村民也回忆,戒严时期新村只有两处闸门,村民早上去芭场耕作都需经过严格检查。傍晚落闸后村民仍可在村里走动,唯,听到警钟大响就得立刻回家,那表示发现马共分子出没。

从加叻大道上远望武吉丁宜新区。
从加叻大道上远望武吉丁宜新区。

文武圣帝庙当年没有让路给加叻大道,庙的外围仿造万里长城,从大道望去非常醒目。
文武圣帝庙当年没有让路给加叻大道,庙的外围仿造万里长城,从大道望去非常醒目。


一条大道,切开成新旧区

武吉丁宜被加叻大道一分为二,新村一侧称为“旧区”,大道对面为“新区”。跟随老村民高发来到新村巴刹前,他指着马路说,“这就是我以前的老家。”

高发是当地庙宇文武圣帝庙的创庙元老之一。60年代,当地村民倡议兴建庙宇,讨个好风水,在河边集财气的地点建庙。“文武圣帝庙”前两个字,恰好对上文冬和武吉丁宜两个地名。

1972年,政府兴建加叻大道,武吉丁宜华小和新村四十多户村民被迫搬迁。看地图,这条大道好像特地为文武圣帝庙绕个弯。高发回答,庙地比较敏感,所以当时政府并没有要求庙方搬迁。

1975年加叻大道开通,第一批搬迁的村民住进新型住宅区“武吉丁宜花园”,坐落在Tanglir河旁,河中有很多天然大岩石。

在新区游车河,处处可见一整片绿油油的菜园,远望山坡还有种植豆类的架子。除了早期的排屋,后来也陆续兴建了组屋和公寓,近来更兴建了百万豪宅围篱社区。武吉丁宜临近吉隆坡,地理环境好山好水,近来已有多家发展商进驻,兴建高级住宅和商圈。再往山上深处,也有休闲民宿,是许多都市人放松的好去处。

5304PHK202010201222515635940.JPG

武吉丁宜新村依山而建,房屋前后左右紧挨着彼此,十分拥挤。
武吉丁宜新村依山而建,房屋前后左右紧挨着彼此,十分拥挤。

高发指向老家原址,当年四十多户人家一起搬到对面新区。
高发指向老家原址,当年四十多户人家一起搬到对面新区。


实心的武吉丁宜西洋菜

武吉丁宜以蔬菜闻名,游客途经都会顺便买菜回家。建村前到现在,武吉丁宜村民几乎以种菜为生,农作物包括茄子、西洋菜、乌龟豆等等。50年代交通不发达,农民都靠菜车来收菜,载往吉隆坡贩卖。

“我们的西洋菜和金马仑的不一样,本地的是实心的,金马仑是空心的。”李官顺说,西洋菜曾是武吉丁宜盛产的蔬菜,但随着云顶高原发展,处于下游的武吉丁宜河水因此变得浑浊,就不再适合种植西洋菜。

水质不再清澈,当地农民转而种姜,没想到种植效果特别好,香浓辛辣,姜渣又少。然而,当时武吉丁宜还没什么名气,这么好品种的姜就错报产地,命名为“文冬姜”……

新区地广,处处可见绿油油的菜园。
新区地广,处处可见绿油油的菜园。

武吉丁宜的西洋菜是实心的。
武吉丁宜的西洋菜是实心的。

武吉丁宜以蔬菜闻名,许多游客慕名来买菜。
武吉丁宜以蔬菜闻名,许多游客慕名来买菜。

影音:本刊 林芷桑(欢迎到星洲网,点选副刊→短片观赏视频)

更多文字报道: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2】揭开文冬姜的身世之谜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3】不再ulu的高山华小 

【登上高山Bukit Tinggi/04】隐于山里的休闲农庄 

影片请点:

【短片】武吉丁宜──高山围绕的小镇 

【短片】原来文冬姜不在文冬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