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1/04/2022

焦点

气候变化

气候变迁

IPCC

海平面上升

京都议定书

巴黎协议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气候变迁与你我/02】对应气候变化机制不是公式123 因地制宜为上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敬晖、黄志汉
2021年12月18日的大水灾,让受灾最严重的沙亚南太子园,沦为水乡泽国近一周。(档案照)

2018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中,数千名科学家和政府评审人倡议认为,将全球温度上升限制在1.5℃以下,但是根据目前的国家行动计划,到本世纪末,全球变暖预计将达到2.7℃。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消息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约高出了1.2℃,2021年则为1.11(±0.13)℃,并认为未来5年升温暂时达到1.5℃的可能增大。

ADVERTISEMENT

我们该怎么办呢?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敬晖、黄志汉

带来的其中一项后果,是洪水泛滥,去年年底雪州的一场洪灾让人心有余悸,然而这场洪灾可能会再次上演。
拉曼大学李光前工程与科学学院副院长林磊博士分享他近期与他人交流的一段对话经历。

对方询问他为何没有使用大马的设计代码(Design Code)时,他回复道:“许多传统公式与推导模式来自外国而延用至今, 更出现在工程系的教科书。”

长期将这些带有浓厚国外区域性元素的教材、公式与模式应用在大马,而忘了因时、因地制宜,忘了应对的需求校对及审核区域性最新数据,导致发展区的排水量设计经常缺乏当地的降雨量数据,必须依靠邻区的数据。

“有时候甚至面对断续与数据不足的窘境来组建模式或依靠传统的公式计算。气候变化带来无数的不明确。许多现有的设计都依赖或参考以往的数据库,忽略收集时下数据校对。”

他担心,现有的设计指南是按照过往的数据来编制, 气候变化也许早已淘汰许多机制,甚至是传统公式。

他的研究理念跟方向是朝向定位追踪,区域性量化管理的研究模式来收集最新数据, 组建经济形的区域性排水量模式来模拟,并推测近期的区域性排水量,还应用了推论统计学来管理组建模式并审核结果。

该理念于2021年9月份获得了大马高教部基础研究资助计划的研究经费,开始研发区域性及适用于马来西亚本土的排水量公式。

林磊认为,大马的设计代码(Design Code)应该因时因地制宜,还要考虑到气候变迁带来的变化,而非参照国外的模式生搬硬套。

气候变化管不了,那就管好地上的事

根据他多年的观察,滂沱大雨未必泛滥成灾,连绵细雨也许会毁家灭国,而现有的设计代码是引用过去10年至30年的降雨量来推算未来的降雨量会达到多少,并没有把气候变化的可能纳入其中。

他叹道,以过去的数据作为降雨量的标准,是一种“科技包袱”,因为所设计的东西是建立在“变化”来到之前,即便有300年的数据参考都未必有用。

“那就要回归基本,重新找区域的降雨量。”

此外,城市规划不周全亦是一个硬伤。

“即便是某个地区发生水灾几率很低,那总归有这个几率。”

他说,气候变不变实在管不了,那只能管好地上的事情,要如何应对?然后能承担决策的后果。

“所以在国外的部分大学会有城市规划的科系,就是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专业的工程师、水文学、地质学等专家告诉你,哪些地区可以或不可以发展。”

“我在美国加州时,看到一些地区,心想若在大马的话,随便拿来盖房子,发展商估计已经赚了几百亿。但是在美国不行,因为环保审查不过关。”

他解释,那是一个高山区,一旦开发了,水往低处流,位于高山区附近的低洼地区会有什么后果便可想而知。

去年杪的大水灾,造成雪州面临高达31亿令吉的经济损失。(档案照)

买房时要做好功课

巴生河流域,就是很显著的例子。

“经常有人问我,他们的发展计划在‘鱼缸地’(低洼区域)里该怎么办?当你的房子建在地势最低的位置,水基本排不出去,只能等。”

等什么?“等灾难咯。”他无奈回答。

他建议大家在选购房子时,可以多花时间勘察附近地形,不仅要看自己心意那区,还得查看旁边的区域。

“旁边的区域比较高的话,要看他们将来会不会打算铲掉了高山?如果把山上的树都砍了,这一区还有没有意义?”

不过让人无奈的是,也许当初购买时,附近真的是一处茂密树林高山区,后来才被开发了,真的千算万算不如政府的盘算,业主只能欲哭无泪。

“在美国的话,会划定一个永久保留的国家公园。但是在马来西亚?唉,是不是很无奈?”

“然后当我回来时,我觉得蛮失望的是,环境工程师和水文学永远是最后一个被想到的,等建完了才问我们水沟怎么建?排水系统怎么做?那时候已经大势已去,为时已晚。”

面对变化,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凡人的我们,无法呼风唤雨,无法操控气候,让它不变化;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无法决定迁都与否,无法决定城市怎么规划。

那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我问。

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是出乎意料的简单:不要随便乱丢垃圾。

“水沟就只有那么大,哪怕只是落叶,也不要让它们掉进去了,这点大家都做得到。”林磊道,“很多人会觉得叶子关我什么事?可是连自己都改变不了,又如何能改变天?”他叹,试问有多少人走在街上,看到地上有垃圾是会捡起来的?有多少人“戒掉”了免洗筷、塑料袋?

“短期内要做这种思维改变会很痛苦,甚至有的人这么做会被嘲笑。比如自带杯子到咖啡店,别人会觉得很夸张,因为他们没想到咖啡店在多洗一个杯子,雨天后洗车和冲刷车库又会往水渠里增加多少排水量?”

“可是,把杯子带回家洗,不也同样会用洗洁精和水吗?”我问。

于是,他再次提到“区域性”观念。

以巴生或低洼地区为例,那些地区本来就已经不容易排水,无节制的用水和排水,无疑都会加重了那个区域的排水负担。他最常做的事情,便是旱季带着学生们看水沟。明明双溪龙已经好久不下雨,可是排水口的水量却跟小瀑布一样,源源不绝地排入沟里,水从哪里来?

“这正是牵一发动全身。”

人为制造的排水,加上数天的连绵细雨,我们的大地承受不了这些水量时只能往外“吐水”,接着涨水、土崩、山崩便随之而来。

除了垃圾,枯叶也很容易造成沟渠堵塞,引发闪电水灾。(档案照)

做好适应的准备

环境教育博士高佩瑶指出,气候变迁的警钟是在2007年敲响的。当时)发布第四次气候变迁报告,提醒大众气候变迁是真的发生了,且并非自然现象而是人为造成的。

“距离现在已经十几年,我们做了什么?《》、《》,每个国家都签署了,承诺要减碳。我国承诺了相比起2005年,我们要减碳45%,可是在2020年仅逾30%。”她说,如今世界各国意识到气候变迁是不可逆转的,科学家也提出靠节能减碳是无法阻止气候变迁,气温必然会上升,那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继续努力减碳,不要让它成为一个灾难。2007年的时候,科学家把全球气温上升的临界点设定在2℃,但前两年已经把它下调到1.5℃,因为他们发现当气温上升1.5℃时,便已经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包括传染病。”

而原本在气温上升1.5℃时才会发生的全球性传染病,提前发生了。

“更重要的方式,我们要适应它。每个国家,包括每个人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未来即将活在气候暖化的环境。要开始思考如何适应极端天气,比如暴雨、水灾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会常态化。”

她以荷兰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地带,将遭到淹没,因此该国很早就做好准备,其城市规划是能“与水共舞”的,而且房屋是可以浮动的。

要提高灾难意识

“可是,反观马来西亚长期遭遇水灾,却什么准备都没有,也没有去适应。”她说,老一辈的大马人反而会做足准备,比如兴建高脚屋、在家里准备小船只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与水共舞以及提高灾难意识。

高佩瑶建议,在拓宽河道、沟渠之余,也制造“大海绵”──绿地、湿地等吸收洪水化为重要的水资源。

“像日本常常地震,地震发生后,大家会拿起紧急备用包到政府指定的避难场所,等到灾难过后才重返家园,避免影响日常生活。但马来西亚没有这一套系统。”她强调,在国家城市规划的部分,应该考虑到如何让水迅速排走,马来西亚水灾的问题往往是积水无法流走。

“不断加宽河道、沟渠是追不上气候变迁的,每当极端气候来袭时,根本无法负荷。”所以,在拓宽河道、沟渠之余,应该制造“大海绵”吸收洪水化为重要的水资源,例如新加坡。

“新加坡开辟湿地,面积也越来越大,另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绿地,这些都是吸水很重要的机制。中国也是很好的例子,该国的地理特质是拥有很多湖泊,尝试将流域两岸的湖泊串连起来,变成疏洪吸水的方式。”

采访来到尾声,高佩瑶看了看窗外提醒道,“我看这天好像要下雨,你等会儿回去的时候要小心点,因为加影经常淹水。”

去年的洪灾让我闻水色变,慌忙地收拾东西,加快走向车子的脚步,心里开始隐隐担忧起来。

根据治理与政治研究中心(CentGPS)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2050年,我国9个州属即玻璃市、吉打、槟城、霹雳、森美兰、登嘉楼、彭亨、吉兰丹以及砂拉越的主要城市将会因为低于海平面遭到淹没,而我们的高山绿地不增反减,还有不到30年的时间,一切来得及吗?

延伸阅读:

【气候变迁与你我/01】气候变化关你什么事?

相关稿件:

灾区动物救援行动02人不救去救动物?灾难当前,动物的生命也是命

【日本核废水/0110年前核泄漏,苦福岛 10年后核废水排放决定,苦全世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