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9:00am 31/01/2020

【爱长在】第五堂:节哀顺变真的能够节哀吗?谈丧亲陪伴

作者: 报道 / 摄影:本刊特约 李秀华

报道/摄影:本刊特约 李秀华

主讲人:新纪元大学学院辅导中心咨商师 黄章健

ADVERTISEMENT

日期:2020年1月4日(星期六)     地点: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3620SWY202011013749554276.jpg

1. 死亡的失落带来的哀伤是人之常情,可人们却惯性使用“节哀顺变” 来慰唁死者家属,以期对方抑制悲哀、顺应变故。

2. “节哀顺变” 蕴藏著古人对礼制与人情关系的洞见,展示的是古代丧礼的基本精神,用意是让遭遇到丧亲之痛的人,能够在丧礼的仪式中得到情感抒发和宣泄。

3. “礼”, 是为“称情而立文”,此外还有 “节情”的目的,即,节制人的情感以免过分表达。 “节制”并非压抑,而是让人的情感能够在不同的礼制规定下,其哀伤之情能够逐渐获得缓解、平覆,从而走过丧亲之痛,以免身心无法符合,以致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

4. 悲伤代表脱离幸福状态,因此,悲伤的感受是复杂而非单一的感受,最直接的悲伤反应便是哭,吊诡的是,眼泪在华人文化中似乎存在许多误谬之处。

5. 人们重视解决问题,却忽视人的情感。然而,悲伤时会哭泣是很自然的反应。矛盾的是,小孩从小被教导“哭是没用的”,以致孩子面对挫折或感到悲伤时困惑于“我是否能够哭?”。

6. 人有6种基本的情状态,即高兴、悲伤、生气、恐惧、惊讶以及恶心,人们却似乎只喜欢“高兴”,且尽可能避开或压抑其他情绪,然而,情绪是无法压抑的,“老羞成怒”这句成语就告诉人们–无法展现的羞愧只好以愤怒代为表达。

7. 唯有能够陪伴自己悲伤的人,才能真正的陪伴他人过度哀伤,否则,面对他人的悲伤时会不知所措,并且,想尽办法给予帮助。但其实,最好的帮助是“聆听”。

8. 一个人在面对痛失亲人的丧恸时,基本上会经历 5个哀伤的阶段;拒绝接受(Denial)、愤怒(Anger)、商谈(Bargaining)、抑郁(Depression)和接受(Acceptance )。这5个哀伤阶段并非循序渐进,而是自然的流动。因此,对方会在期间游走徘徊,陪伴著切勿严格要求对方在经历五个阶段后能够 “离苦得乐”。

9. 哀痛就像“盒子里的球与按钮”。一开始的时候,球很大,它在盒子里滚来滚去,很容易的、一次又一次撞击到触发心痛的按钮。随著时间的推移,球会慢慢变小,撞击到按钮的次数也跟著减少,然而,疼痛还在。即使哀伤逐渐减少,撞击的次数越来越低,球,也总会在不经意下撞击到按钮。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盒子里的球”永远不会消失。尽管如此,人有复原(resilience)的能力,因此,每一次的撞击都不会是一痛不起,而是在痛著的时候也有疗伤的能力。

10. 聆听他人的哀伤时,切勿说出否定、可怜、比较、增加罪恶感的话,甚至也试著别记者给对方建议。尝试与对方站在同一阵线上,试图换位思考,“如果经历哀伤的人是我,我希望与不希望对方如何回应我的哀伤?”。

11. 回应他人的哀伤时,可以尝试以自己听懂的对方的感受来回应。无论你的回应是否准确,都有可能给予对方更多表达真实感受的机会。

黄章健—— 新纪元大学学院辅导中心咨商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