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5:09pm 11/04/2020

黄子伦/当真理在系鞋带,谎言已跑遍世界

作者: 黄子伦

“为了吸引更多眼球,标题党和内容农场文章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假托名人之名杜撰的各种虚假信息和故事在你我按赞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拉低社交媒体的智力表现……”

ADVERTISEMENT


根据联网数据统计机构(Internet World Stats),全球的网络用户已经高达45亿,比20年前增加了14倍。美国市场情报机构IDC指出,2018年,全球的数据储存量已经高达33 Zettabytes(泽字节),相当于10亿个1TB,而且预计在2025年将会增加4倍以上。

看来,我们真的来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个海量的数据库。但扪心自问,这里面我们到底装了多少虚假信息和截图呢?

关于谣言,很多人都听过马克·吐温的比喻:当真理还在系鞋带,谎言已经跑遍全世界了。

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传统媒体过渡到社交媒体,我们知道的事情似乎变多了,但我们的思维和眼界真的比以前来得好吗?传统媒体要如何重生呢?

我们步向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作者波兹曼提到印刷时代和电视时代对人们的思维影响有很大不同。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印刷时代对个人有更高的要求,要懂得如何摸清思路,并且分类、推理和判断。甚至是著名演讲家(例如林肯),他们的演讲稿都非常书面语,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这对观众和演讲者来说都是一大考验。因此波兹曼认为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都相对理性和具备较高的阅读素养。

但是进入电视时代就不同了,作者认为每样技术都会鼓励某种倾向,而电视所鼓励的就是娱乐来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就连新闻报道了什么悲伤的新闻,播报员依然会笑脸迎人说:“明天同一时间再见!”这对他来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谁会想要明天再次听到新闻播报员向大家报道什么坏消息?

如果把作者这些“预言”拉到这个社交媒体当道的时代,我们就会发觉社交媒体的技术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阅读能力,以脸书的演算法为例,从一开始只是纯粹文字分享,到后来偏好图片,再到视频,再到要求互动更强的直播。和很多事情一样,为了吸引更多眼球,就注定了标题党和内容农场文章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假托名人之名而杜撰的各种虚假信息和故事在你我按赞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拉低社交媒体的智力表现,哪怕已经很低了。

仔细观察这个演变趋势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因为人们的阅读续航力不断被损耗,对一些更为严谨或者较长的文章就没有耐心阅读完。更多人崇尚的不是正确的信息,而是偏颇和混杂的观点。

曾经帮助我们建立视野的传统媒体在这个恶劣环境中,要如何生存呢?

唯like是图

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最为常见的就是以广告为生,也就是靠销量来给广告主带来曝光度。好处是可以接触不同层面的群体,因此销量是营业额多寡的风向标。坏处是,游戏规则已被网络巨头例如谷歌和脸书重写,广告变成要“精准投放”而且有投资回报率等量化因子来衡量。这么一来,锱铢必较的广告主自然就会要重新规划自己的预算。

这也成了传统媒体的软肋。加入社交媒体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平台,我们看到本末倒置的扭曲现象。《全局性思考》中,作者有提到台湾许多大众媒体已经偏离原有的宗旨,为了在社交媒体博取更多的like和流量,把各种网民单方面、未经证实、甚至不成熟的意见都奉为圭臬呈现给读者。有家本地媒体为了拉高网民关注度和人数,不断在社交媒体假借新闻之名目来撰写各种色情内容。追踪专页的网民人数是上去了,可是其品牌地位却一落千丈,沦为和街边的八卦色情杂志无异。

那么山不转水转吗?如果不想要走传统模式,那么目前看似可行的另一个模式就是订阅制,也是很多新兴媒体想要尝试的道路。然而随着壹传媒很可能退出台湾市场,这侧面说明订阅制似乎是条不归路,因为网络设备的成本高昂,不容易估算到平均流量所需的带宽,极难做到收支平衡,尤其是马来西亚这种极其有限的消费市场。

因此,留给传统媒体的选项似乎只剩下“咬紧牙关撑下去”。

真实信息的可贵

以上近乎废话的建议换作是平日可能就会被嘲笑,但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极为混乱的时代。而造成这个混乱的局面,正是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社交媒体。好听的说,社交媒体把传播的权利下放给用户,是一种解放和民主化的体现。而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当恶魔和天使都可以通过手机在社交媒体发表看法,那么天使就像一开头的马克·吐温名言,尚未开打就已经输了这场真假信息的战役。

《假新闻判读三部曲》就特别针对这种假新闻,尤其是伪科学的信息进行辟谣和纠正。作者们提出两个方式来解剖假新闻:

第一个是媒体判断力。强调读者在看到任何信息时,先要懂得分别这是一则什么信息?是新闻、科学研究?还是广告置入?或者是完全错误的劣质新闻?

第二个是科学判断力。这则新闻的内容具备什么功能?有没有根据?是以偏概全吗?还是小样本实验的结果?或是夸大其词?

书中一个例子就是电子锅煮饭致癌的新闻。经过作者们抽丝剥茧的解说,读者可以知道电子锅的材料要达到极高的沸点才会释放毒物,这在一般生活里是不可能办得到。而且这些所谓的致癌物的含量是极度少,即使使用电子锅煮饭多年,要吃下“足够”的致癌物到患癌还差十万八千里。

从这例子可以看到,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虽然不一定要具备什么微积分背景或化学博士学位,但基本的科学和逻辑思维必不可少,还要愿意打破沙锅问到底。许多新时代的读者都未必具备这些要求,对习惯了传统媒体的长辈来说就更是不友好。

这里似乎给传统媒体提供一个杀出血路的想法。

走出自己的特色

原本人们对这种真假信息混淆的情况可说是满不在乎,因为错误信息带来的代价不高。但,这只限于平日。

有观察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人们会发现,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的“吃盐抗辐射”,到马航MH370的各种找到失踪飞机的假消息和阴谋论,再到如今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至今所流传的各种中美病毒实验阴谋论等等,都不难看出越是紧急时刻,人们对正确的资讯越是渴望,却越是急病乱投医。

很多人以为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信息过载。但这只是一部分的事实。准确来说,我们并没有信息过载,因为有用的信息始终太少了。我们要的是真实度够高,准确和全面的新闻来源,来帮助我们判断。不要忘记,人类是追求安全的生物,在危急时刻,我们急需一些确定的信息来获得安全感。谁能够在这个群魔乱舞的信息时代让人产生“我看XX的报道就好,因为最可靠”的印象,那么其权威形象就得以建立。

的确,知识和教育普及化使得许多大众开始有信心去质疑权威,这一点在《专业之死》里就有详细解释。作者进一步解释,除了人们的知识水平提升,更多的是无知和傲慢的后遗症。但这不代表人们就不需要专业人士,就拿华人父母最推崇的医生律师工程师来说,这些都是含金量十足的专业工作。比起电视媒体打造出来的名嘴靠谱得多。无关痛痒的和平时期,权威固然会被奚落。但我们的信息战场却是一点也不和平。

这时,传统媒体可以见缝插针,给民众一个可靠的形象,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专业和权威,犹如定海神针的形象。这样的策略,也许会越来越小众,销量越来越低,读者群却是越来越忠诚。时代的潮流虽本不可逆,但可以顺势而为,借用香港反送中时那句“时代革命,光复香港”的口号,传统媒体也可以吹起自己的“信息革命,光复权威”的号角。

推荐阅读:

娱乐至死/波兹曼

虽然这本书写于电视时代,不过当中的判断放在这个信息时代却一点也不过时,甚至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寓言感觉。对很多想要进一步了解媒体如何影响人的思维,以及审视社交媒体对人们的影响,有极大帮助。

专业之死/汤姆·尼可斯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自称专家的年代,真正的专业人士无论在发表意见或建议都遭到民众百般质疑,甚至还被误会是卖弄权威的虚伪之辈。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人们有这么大的信心觉得专家都是“骗人”?本书提出的观点也许会让人瞠目结舌,但却又极为合理。

假新闻判读三部曲:❶新时代判读力 X ❷新生活判读力 X ❸新媒体判读力/“新闻科学解剖室”作者群、黄俊儒

假新闻让人觉得可恨,伪科学的新闻就更让人赔上信任和健康。本书通过集合多位各领域组成的专家团所撰写的,列举了许多常见的伪科学信息,以及教导读者学会识别假新闻的方式,可以说是相当实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