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7:21pm 21/04/2020

【全民阅读】我的漫畫大時代(上)

作者: 越读者

越读者版主之一:杨慧琪
越读者版主之一:杨慧琪

ADVERTISEMENT

杨慧琪(越读者版主之一):

漫画,相信一定曾经出现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也许是单纯的孩提时段,青涩的少年时期,仰或成熟壮年之时。

小时候我零零散散读过一些热门漫画,如《小叮当》、《老夫子》等。真正追读一些长篇的热门漫画,还是这几年的事,如手冢治虫的经典作品。漫画,开拓了我的阅读视野,许多看似搞笑的漫画里头,蕴藏了许多人生哲学,在你哈哈大笑的同时,不经意地在你脑海里沉淀发酵,这不就是我们生活里俯拾皆是的小幸福吗?

这一期〈我的漫画大时代〉的主题,且看漫画爱好者分享他们的收藏,以及阅读漫画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和启发。

杨纹善 (八打灵人):感谢哆啦A梦

“你的女儿还真乖,那么爱看书!”阿姨说。“哎呀,她就只爱看漫画,成绩都不怎么样啦!”,我妈是个传统女性——严苛兼不善于夸奖孩子。

我儿时跟随父母造访阿姨时,总是爱坐在客厅一角自顾自的看《哆啦A梦》。我喜欢沉浸在哆啦A梦的漫画世界里,当时的我,是多么地渴望能拥有哆啦A梦啊!

小时候,我最想要的道具是“计算机铅笔”。因为,这个道具只要拿在手中,便会自动回答所有的问题。这样,可用来完成考题与假期作业!

如今想想,我儿时跟大雄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我并没有大雄那么幸运,有哆啦A梦在紧要关头伸出援手。

然而,我深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有如雏鹰学飞,必得经历重重的磨难和考验,最后才得以实现在湛蓝的天空中展翅高飞的梦想!

感谢哆啦A梦在陪伴着我成长的路上,就像小孩会天真地相信圣诞节会有圣诞老公公在深夜里把礼物送来一样,让儿时的我一直有个美丽的梦。

由于covid-19,大家都尽可能在家闭门不出。我想,若是有个“观光旅行窗口”的话,就能欣赏世界各地的美景,心情自然也会更加愉悦了。

陈耀泉博士 (前理大讲师,霹雳州人):幽默风趣的“Lat”

Lat是马来西亚国宝级漫画家,他的漫画备受各族的欢迎。Lat出生于1951年,原名是Mohammad Nor Khalid。他从小就有一个圆圆的脸蛋,因此有了一个Bulat(圆)的绰号,Lat就是Bulat的缩写。

我在1979年开始接触Lat的漫画。当时买了他的《甘榜小孩》(The Kampung Boy),被他的幽默风趣打动,成为他的漫画迷。这本漫画是Lat成名作,总共卖了七万本,风靡一时,后来还拍成动画。这本漫画记录了Lat的童年生活,以马来甘榜为背景,画出了甘榜生活的点点滴滴,非常传神。漫画中一个圆脸矮胖,头发像刺猬的小孩,就是Lat本身。

Lat画了三十多年漫画,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享誉国外。他的《甘榜小孩》被译成外文,得奖无数。除了小市民生活,Lat也喜欢在漫画中调侃国内政治人物,包括马哈迪。他画马哈迪非常传神,给他画了特长的鹰钩鼻,凸显他的老谋深算。有一回马哈迪在公共场合见到Lat,开玩笑向Lat说应该把他的鼻子画小一点,同时应该付给他肖像版权税,可见马哈迪也是挺幽默的人。最重要的是,Lat拿捏得很好,并没有恶意调侃马哈迪。

叶源丰 (柔佛士姑来人):我和我追逐的港漫

自6岁第一次翻阅《大英雄》(原名《龙虎门》),阅读港漫就一直是我最重要的娱乐。

小学时,每次看到哥哥和舅舅们手上捧着一堆公仔书回来,就是我的最大快乐。假期时,只要哥哥前去购买最新一期港漫,我几乎都会站在门口等待,永远忘不了他边骑着脚车边向我挥舞手中“战利品”的一幕。对当年的我而言,仿佛能无限提供漫画的哥哥,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中学时开始自己购买漫画,最期待出书日的放学后,去学校对面文具店选购,更怂恿身边好友一起入坑,几乎买下所有当时店里售卖的港漫。也适逢部落客和网络论坛的普及,接触了许多港漫的发展史,对曾是漫画输出量为世界前三的香港漫画界,更添一分敬佩。

步出社会有了经济能力,所定期购买的漫画却不增反减。只因港漫已步入夕阳,不只出版的漫画越来越少,购买管道更急遽锐减,热情也就不再……

前年底,有幸被公司派往香港工作数月,刚好住处附近有个书报摊,因此每逢出书日,放工后都会前去购买新鲜出炉的港漫并立刻翻阅。久违了的热情再次被唤起,实在是大呼过瘾!

这段难得的幸福经验,虽没持续太久,但足够回味一辈子。      

黄伟良 (雪州人):冷门的《家栽之人》

原作毛利甚八;作画鱼户修。这是一部冷门且久远的漫画。主角桑田义雄是一个日本的家庭仲裁庭法官。主角的性格塑造上特别有趣,他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同时也非常喜欢植物,因此他每一次的判例里,会用植物特性来分享: “为何这样审判?”, “为何做这个裁决?”,“怎么样去看待这些社会问题?”

故事最难得可贵的是通过园艺植物来探讨一个法官的判断方式,它是一本非常特别的漫画,可以说是日本漫画里不可多得且出色的作品。故事的进行是以一至两回的短篇为主,用29至40页的篇幅来解决一个案件,还要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矛盾,与冲突,光用想的就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作者的漫画都做得非常好!

在故事进行中,每个案件所透露出的讯息虽十分有限,读者必须经常反复思考作者所想表达的事情。几乎每看完一回故事,眼皮阖上来思考一会儿。看漫画看得如此的举动,进度自然就放慢了。但也因此每一篇故事,每一个案例,都能让你回味无穷。

陈川兴 (金宝诗人):《玛法达的世界》

我少看漫画并非清高,而是仅对娱乐与刺激性的漫画兴趣不高,直至读到季诺绘的《玛法达的世界》,三毛译的《娃娃看天下》,进入我的心魂里去。它的深度在一小格又一小格的画片中,道尽短短人生的爱憎、期望与无奈。

我当年21岁偶然碰上玛法达,随心读一页,就马上买两集共 6 册的书。接着出现的人物:菲力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吉他与自由。这群小孩子不天文地理、不侦探、没学问,更不沉迷宗教,但一碰到他们时没理由不会爱上他们。

玛法达具高度幽默,三毛说 : “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纯,对有程度的读者,会心的微妙的了解与共鸣 ”,是必然的效果。菲力普呢,他是个武侠迷,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马诺林是商人的孩子,满脑子都是生意经,是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苏珊娜是虚荣小女人,不关心世局。

这几个小东西都有各自的立场与主张,凑在一起笑料百出,一塌糊涂。同时,他们的对话,让当年 21 岁成年人的我,以及今日步入老年人的我,仍然迷恋不已。

邝景顺 (关丹人):龙珠大时代

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七龙珠》为80后带来了热血沸腾的青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龙珠大时代。

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七颗龙珠唤起龙神、满月的大猩猩、天下第一武道会、龟波气功、超级赛亚人等等,几乎己经达到家喻户晓的境界,让每个漫画爱好者看得欲罢不能。周末等买《漫画周刊》以便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龙珠连载,成了漫画迷每周最期待的事情。现在长大了,龙珠依然存在心中,偶尔还会提笔画些龙珠画作,来怀念当年最爱的它。

《七龙珠》,一个属于我的童年漫画时代!

   

婷婷 (槟城人):《哥妹俩》

1997年,《哥妹俩》推出创刊号,果果美美一家人正式走入大众的视线。《哥妹俩》的故事简洁、画风有趣,加上漫画内也有不同的小单元,因此颇受学生喜爱。想当初,每个月初总会盼望着书局把漫画派到学校后,由班主任分发给有订购的学生。那时候,一本《哥妹俩》售价2令吉50仙。整个学年,除了11月和12月,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果果一家人或是同学的陪伴。当时拿到《哥妹俩》后,总会好奇故事情节。因此在老师讲课时,不少同学也会把漫画放在抽屉,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翻开另一页,有惊无险地看完整本漫画。

对于《哥妹俩》情有独钟,我想与小学时期见到作者——徐有利先生具有紧密的关联。当时候,签书会位于槟城合您广场的大众书局,一众漫画迷在家长的带领下一人拿着最多两本漫画排队让徐先生签名。依稀记得,当时候我拿了创刊号和《珍惜拥有》给徐先生签名。徐先生还在创刊号内的空白页画上了果果,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这是珍贵的记忆。

黄森 (巴生人):我的矢口高雄

从小就很喜欢看漫画的我,某天在邻居家发现了本《钓鱼月刊》,里面连载着矢口高雄的漫画《天才小钓手》。从此我成了矢口迷,每到漫画店就是找他的作品,因此也搜罗了不少老师的中文版漫画。

除了《天才小钓手》、《激涛》、《奥羽山传奇》、《热血杂牌军》、《乡野乐园》、《我的手冢治虫》等等,都是我这30年来时常翻阅的漫画。

喜欢矢口高雄老师,是因为他的风格非常厉害,无论人物、景色、动物、鱼儿,在他笔下都会变成非常生动有趣,所以他的作品,是我以前习画时临摹的对象。

就在去年的某一夜,不知哪来的勇気,拿起笔就给矢口老师写封信,无论老师收不收到,只想把自己多年以来对老师的仰慕给记录下来。那一夜,我写信写到凌晨。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某天我竟然收到了矢口老师的回信,老师还在回信里称赞我的日文很好(其实是谷歌翻译),还画了个我最喜欢的角色三平,给我当回礼。这个温暖举动让我这个小小漫画迷非常感动和感激。

我想,这三十多年以来的支持绝对是值得的。

●〈我的漫画大时代〉(下)将刊登于4月25日,星期六的【星云】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