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01/06/2020

【有城如诗──Sibu/03】年轻人接班,守护老街旧情怀

作者: 邓雁霞/摄影:邓雁霞
保元行目前由丁文琦的次子丁家骅与侄儿丁道禾中医师一起掌管家族药行。图为丁家骅夫妇与丁道禾于文琦纪念壁画前合影。
保元行目前由丁文琦的次子丁家骅与侄儿丁道禾中医师一起掌管家族药行。图为丁家骅夫妇与丁道禾于文琦纪念壁画前合影。

ADVERTISEMENT

老街是一条长长的回忆隧道,处处留下不经意的古早味,有的人来这里是生活,有的人来这里是怀旧。

诗巫老街是一座美食天堂,更是一座可以把老中青,还有各族聚在一起生活的老街区。

【神奇的神功水——保元行】

说到保元行,不得不提神奇之水——神功水。

在诗巫,“神功水”的知名度就好像三脚标清热水一样,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究竟什么是神功水?

1946年,在那个药物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一个名叫丁文琦的中医师,因为不忍心看见病人长途跋涉,从加帛、桑、民丹莪、泗里街等地舟车劳顿来到诗巫镇上看病,于是花了4年时间研发了一种可以通用的药——治疗肚痛、呕吐、感冒、伤风、咳嗽的药水,以方便偏远乡民自行治疗普通病症。

神功水由13种草药,如荆芥、香薷、大茴香、藿香、苏叶、甘草、胆草等配制而成,90年代向卫生局注册的时候,保元行将“鹿标神功水”易名为“鹿标申功水”,“申”与“神”字体及音相近,也有伸展药效的含义,同时保留了丁老先生最初取名的原意。

这个道地的诗巫品牌,70年来是代代相传的药品。不只华人,马来人和原住民同样受落。由于当年的长屋卫生条件欠佳,伊班人经常为腹泻所苦,而有效治疗肠胃不适的申功水成了“神奇之水”。

丁文琦于1917年生于中国福建古田,1937年南渡诗巫,5年后创设保元行。他曾经跟随清代御医的岳祖父何瓒学医6年,后来到香港的汉兴中医学院修读内外全科,拥有扎实深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他于2006年逝世之后,目前由次子丁家骅掌舵,孙子丁道禾行医看诊。丁家骅曾任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会长,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团执行委员,而熟谙医药的孙子丁道禾是新加坡中医学院和中国南京中医药大学双学士学位,获取新加坡中医师执业证书。

诗巫中医师公会为了纪念及感激丁氏中医世家,特地将保元行的故事绘制成壁画,展现在海唇街保元行的外墙,吸引很多观光客驻足留影。

保存完好、还在使用的药材百子柜,成了这一间中药店最美的风景。

位处热闹的海唇街,历史悠久的保元行一直是各族看病及卖药的中药行。
位处热闹的海唇街,历史悠久的保元行一直是各族看病及卖药的中药行。
70年前为了方便偏远乡民自行治疗普通病症而研发的“鹿标申功水”,经得起时代考验,如今依然受落。(摄影:蔡羽)
70年前为了方便偏远乡民自行治疗普通病症而研发的“鹿标申功水”,经得起时代考验,如今依然受落。(摄影:蔡羽)

3854KLL2020527138573023804.JPG


【比收银机好用的大铁罐——杂货店】

杂货店是一座城市最道地、最接地气的风景,里头的每一件杂货是当地人生活的侧写。走入杂货店,等同于近距离接触一座城市。

位于诗巫中央菜市场对面,马克路(Market Road)的顺义发,是当地仅存一家还使用钱罐来收钱的杂货店。

过去,在未有收银机的年代,几乎每一家杂货店都是使用钱罐——两个Milo铁罐上系上绳子,一前一后悬挂在屋梁下,或者用有弹性的绳子把一个铁罐吊起来,收钱的时候只需要拉下铁罐找钱给顾客。

顺义发杂货店里头就有那种两头式的钱罐,成了一道怀旧风景。

为什么不用收银机呢?刚好在找钱的老板林操䞐说,“用过了,只是杂货店找钱要快,没有钱罐那么方便!”

目前在店里掌柜的林氏三代是福州人,老爷爷林友书早期在郊区割树胶,同时和农家拿点菜在店屋前的露天市集摆卖。他忆述,当年的档口才收一天一块钱,后来顶下这间店,开起了杂货店。

“超市出现之前,这里很多杂货店,有广东人、兴化人、福建人,还有客家人、海南人,什么籍贯都有,不过顾客不会因为是同乡才上门光顾。”

上门的不只是华人,原住民和马来人也是熟客,“多亏有他们来购买,我们才能走到今天啊!”

原来,尽管超市和菜市场的选择比较多、货物比较齐全,可是杂货店不同的地方在于,很多干粮都是散卖的,比如白米、干面、花生、紫菜等,顾客可以自行选择要买多少。消费能力比较低的,一般都会选择杂货店。

杂货店也特别有人情味,早期还允许顾客赊账。“那些领月薪的政府员工,每天来买东西都是记账,月尾出粮才结账。”

“不过也有很多人‘Otang’(欠债)跑掉,至今没有来还钱呢!”如今人们的经济能力提升了,已经不再需要555小簿子来赊账了。

顺义发杂货店里的三代同堂,左起为祖父林友书,父亲林操䞐和孙子林廷鸿。
顺义发杂货店里的三代同堂,左起为祖父林友书,父亲林操䞐和孙子林廷鸿。
杂货店很多干粮都是散卖的,比如白米、干面、花生、紫菜等,顾客可以自行选择要买多少。
杂货店很多干粮都是散卖的,比如白米、干面、花生、紫菜等,顾客可以自行选择要买多少。
第三代林廷鸿示范如何使用“传统收银机”钱罐。
第三代林廷鸿示范如何使用“传统收银机”钱罐。


【无所不卖的洋杂店,充满童年回忆的童玩店】

过去,人们卖日常用品的杂货店称为“洋杂店”,因为这些日常用品大多是外国进口货,尤其是洋人的舶来品。因此顾名思义,洋杂店即是“洋人的杂货”。

洋杂店其实就是一个迷你型的百货公司,在那个没有百货商场的年代,人们就在洋杂店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从小样的梳子、毛巾、爽身粉、洗发露,到大型的床单、床褥,卧室、厨房、浴室用具,应有尽有。

诗巫老街也有好几间洋杂店,其中一家名为“千祥商店”,这是一家大埔人李家经营的洋杂店,开业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爽朗又健谈的老板娘苏菲(Sophia)顶着一头时尚发型,热情地说着洋杂店的一二事。

尽管“千祥商店”店面窄小,不过里头什么都有,尤其是早期家家使用的“洋杂”,如早游牌爽身香粉、555小本子、百利(Brylcreem)发乳、滴露香皂、木衣夹、雨伞、帽子、牙刷、文具、零食、毛巾等,都是我们自小熟悉的牌子。因此走入洋杂店,就好像踏入时光隧道。

想要什么,只需要告诉老板娘,她非常清楚你要的东西在哪里,伸个手就取得;经常光顾的老顾客,和老板娘已经打成一片。我想,就是这一股浓郁的人情味,让这些老杂货店、洋杂店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爽朗又健谈的老板娘苏菲顶着一头时尚发型,热情地说着洋杂店的一二事。
爽朗又健谈的老板娘苏菲顶着一头时尚发型,热情地说着洋杂店的一二事。
在那个没有百货商场的年代,人们就是在洋杂店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从小样的梳子、毛巾、爽身粉、洗发露,到大型的床单、床褥,卧室、厨房、浴室用具,应有尽有。
在那个没有百货商场的年代,人们就是在洋杂店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从小样的梳子、毛巾、爽身粉、洗发露,到大型的床单、床褥,卧室、厨房、浴室用具,应有尽有。

除了食品杂货店、洋杂店,别忘了童玩杂货店。

位于海唇街(Jalan Channel)的联和兴就是一间传统童玩店。整间店摆满各种古早味的零嘴,还有批发零售的玩具。

走进去,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会不想离开,因为琳瑯满目的怀旧童玩会勾引起人们的童年回忆。

水枪、吹泡泡、弹力球、弹弓、游戏卡、气球、跑车、绿色小兵、可以换装的纸皮娃娃等,还有橡皮糖、水果软糖、棒棒糖、香鱼片等各种零嘴,以及差不多已经被遗忘的幸运抽奖游戏“Tikam”——挂在墙上海报一样大的纸卡,大卡片上画了中奖号码和奖品,下半部贴满小纸,两毛钱就能抽一张。折半的小纸打开来对对看,看看自己有没有中奖。奖品一般是糖果或小钱,有时候继续抽小纸。

“现在还是一样,抽一张两毛钱!”联和兴老板笑言。

走过那些年代的人,走进来这里肯定会感到特别兴奋,因为不管是哪个大城小镇都有过那样的零食小店。

传统童玩店联和兴虽然窄小,可是糖果玩具琳瑯满目,走进里面就好像走入时光隧道。
传统童玩店联和兴虽然窄小,可是糖果玩具琳瑯满目,走进里面就好像走入时光隧道。
七八十年代的人,应该会对零食小店卖的幸运抽奖游戏“Tikam”有深刻的感受。
七八十年代的人,应该会对零食小店卖的幸运抽奖游戏“Tikam”有深刻的感受。
走过那些年代的人,走进这里肯定会感到特别兴奋,因为不管是哪个大城小镇都有过那样的零食小店。
走过那些年代的人,走进这里肯定会感到特别兴奋,因为不管是哪个大城小镇都有过那样的零食小店。


【兴化人的脚车店】

早期的华人移民有着同乡同业的社会经济现象,同一种方言群体拥有共同的行业。比如客家人过去多是经营布庄或药材店,海南人开茶室或西饼店,广东人开金店或裁缝店,潮州人过去捕鱼为生,因此大多开咸鱼、海味、杂货店,福建人多是树胶小园主,福州人擅长开垦等等。

兴化人的行业特征最为明显,他们十之八九都是经营交通行业,老一辈还有这样的说法,“出门走路要找兴化人”。追溯历史,兴化人南下比其他籍贯迟,各行各业已经饱和,因此家在乡下的就从事捕鱼老行业,在城市的从事人力车夫,后来经营三轮车、脚车店,慢慢发展成摩哆车行、汽车零件或轮胎店、德士甚至是巴士公司。

诗巫的兴化人是美国传教士蒲鲁士(William N.Brewster)于1912年从中国莆田县带来诗巫开辟垦场,后来到镇里从事三轮车夫。

每个大城小镇里都有这么一间兴化人经营的脚车店,诗巫老街也不例外。德成公司就是一间兴化人传统脚车行,“早期我们还出租三轮车呢!”

眼前这位笑容亲切的何太太本身是民丹莪(Bintagor)福州人,而丈夫何春风是诗巫第二代兴化人。她的家公,也就是第一代兴化人,一开始是驾巴士为生的,后来创办了德成公司卖起了脚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买得起汽车和摩哆的人少之又少,脚踏车可是普罗大众的代步工具。单单是诗巫老街上,就开了好几家脚车店。

如今,一些脚车行转成摩哆店、汽车行,也有一些转卖运动型精密脚车,老街里的德成公司依然提供脚车修理服务,以及各种大人小孩的脚车买卖。

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间像“德成公司”这样的兴化人脚车行,何太太说那是她家公于60年代在海唇街创立。
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间像“德成公司”这样的兴化人脚车行,何太太说那是她家公于60年代在海唇街创立。

3854KLL2020527138483023782.jpg


【结语】诗巫是一座活的博物馆

多得砂拉越旅游局的安排,由本固鲁蔡雄基带路、为期3天的导览,让我们有机会踏入诗巫的大街小巷,探索各行各业的老店,和依然说着各个方言的老匠人以及传承新一代来一场对话。

或许诗巫没有宏观气派的历史老建筑,可是却是一座“活的博物馆”。

老杂货店、洋杂店、零食店,都是很多地方已经找不回的儿时旧街景;理发店的老铁椅,裁缝店的老车衣机,药材店里的老百子柜,重点是它们都不是怀旧复古的摆设品,人们还在用着、逛着、光顾着,而且是各族同胞在一起。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许多年轻人在老店里继承掌店,继承了上一辈留给他们的技艺和生意。

一座老街能否保鲜,除了以多取胜的当地庶民美食特色,与当地生活产生链接的商品,最重要的还是继承这件事。

【老街故事人/01】经常咖啡飘香的老字号美福位于机工街(Jln Bengkel)转角处,早期是杂货店,后来转为咖啡专卖店。“美福咖啡”是著名的本土咖啡品牌,无论是当地咖啡店、当地人或游客都会买几包回去。
【老街故事人/01】经常咖啡飘香的老字号美福位于机工街(Jln Bengkel)转角处,早期是杂货店,后来转为咖啡专卖店。“美福咖啡”是著名的本土咖啡品牌,无论是当地咖啡店、当地人或游客都会买几包回去。

【老街故事人/02】已有80年历史的天华金铺如今不卖金,而是卖青瓷古董。老板锺道源与太太十分随和,侃侃而谈父辈嘉应人南下,在加里曼丹矿场采金后迁来诗巫的故事。
【老街故事人/02】已有80年历史的天华金铺如今不卖金,而是卖青瓷古董。老板锺道源与太太十分随和,侃侃而谈父辈嘉应人南下,在加里曼丹矿场采金后迁来诗巫的故事。

【老街故事人/03】位于谐街的大发,是当地嘉应人经营的老布庄。在过去,无论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原住民都在这里买布做衣服。
【老街故事人/03】位于谐街的大发,是当地嘉应人经营的老布庄。在过去,无论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原住民都在这里买布做衣服。

延伸阅读:

【有城如诗──Sibu/01】记忆里的诗巫:一个消失的岛,一座富裕的城

【有城如诗──Sibu/02】老街匠人,最美的人文风景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