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18/07/2020

我的家乡—江加埔来/欣荣(新山)

作者: 欣荣(新山)

江加埔来曾享有“胡椒之乡”美誉,一个位于柔南的华裔客家村,距离柔佛州首府新山约有27公里之遥。昔日,她有两个名称,一是水塘路16半碑,另一个是笨珍路16半碑。为何叫水塘路16半碑,离她不远处有一座埔来山,有蓄水池和滤水站,供食水给新加坡。平民百姓称它为水塘。至于笨珍路16半碑则因她坐落新山去笨珍途中的一个村落。

远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们的先辈南渡寻找新天地,来到这块乐土上包括15英里、16英里半、18英里、19英里等地。黄姓先辈在东利园替人种植黄梨,当年的东利园园主为大头家余东旋。据称本地比黄梨乡——北干那那更早种植黄梨。杨姓先辈在西廊(锡兰)园谋生,西廊园后称Karai Nagar园。有的先辈落户于18英里的红毛园,有的在海南港披荆斩棘,有的落脚于15英里处。该处的协发园为星马著名实业家兼慈善家拿督黄桂南所拥有。

ADVERTISEMENT

上个世纪1930年代黄梨无价,人们生计受影响。据本村马华公会前主席已故蔡传片披露,东利园曾欲分段出售,村人无能力购买而告吹。此园之后改种橡胶,最后转售予著名殷商李玉荣。初称为云南园,后称为南山园。园地曾被政府征用建第二通道,现有面积二千四百多亩。

先辈们在本地披荆斩棘开荒辟地,成家立业就想到后代的教育,先贤们包括杨棋香、杨兴暂等人毅然在1935年在第四区西廊园创设培华学校,1955年始改称辅莱学校。

上个世纪40年代,已有人在埔来山麓(800英亩新芭)种植胡椒,到了60年代掀起种植胡椒热潮,居民以种胡椒为荣,一片欣欣向荣景色。

英殖民地政府于1948年颁布紧急法令,1949年为断绝马共与华人之联系实行移植新村计划,将全马森林边缘之华人集中于新村居住。

1949年本地区各聚落居民被疏散集中在16英里半,重建新村,以铁蒺藜围着,出入由军警检查,晚间实施戒严,从傍晚6时至翌日上午6时。

当年新村还未命名,根据2001年4月28日在本村辅莱华小举办客家文化座谈会上有谈论本村命名之事。已故范朝源披露,当年通晓粤语的英籍疏散官李敦曾参与命名讨论。有的说本村有三山国王庙,不如就以“三山村”命名,疏散官表示村子附近有柔南高山——埔来山,又有埔来树,华人开拓聚落,最后还是命名为“Kangkar Pulai 江加埔来”。一度译成“港脚辅莱”。出席座谈会者有本村年长社会贤达其中包括范朝源、蔡传片、李子汇、庄志云、陈骏尧校长、南方大学学院学术研究所主任安焕然讲师、柔佛宣传局研究副主任黄秀宝、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主任曾少聪、曾心坚、杨以益等。

官方上有江加埔来这个名称,起源于50年代地方议会的成立。当年的地方议会议员也是官委,已故黄吉如为本村首任地方议会主席。1959年举行地方议会选举,联盟与社阵对垒,社阵旗开得胜获得执政权,随着1965年马印对抗,地方议会选举走入历史。

一条马路把江加埔来分隔为一半,南北两部分,第一与第二区位于北边,第三与第四区位于南边,中间部分为第五区。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大水管刚好从村子中间经过,穿过大街后露出地面。大水管两边有不少薸塘(浮萍塘),养猪人家用浮萍养猪。孩童们喜欢在大水管上嬉戏玩乐,度过美丽童年时光。

多年前,笔者曾与一名叫蔡水的耆老聊起我们村子事,他以风水角度提出看法,村内的大水管如同一把大刀狠狠地把村子劈开,一分为二,伤了龙穴破坏了本地风水,造成伤害无法修补,局限了她的发展。他还说小塘养不出大鱼。不过,我们的乡贤曾有人出任全国学生车总会会长,全国派报公会总会长等。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本村出口处,马路拉直车辆可不必拐入本村路过大街。风水轮流转,周边大兴土木,住宅区林立、本村也跟着时代巨轮前进,住宅区逐渐包围新村。她没有走向没落,她将会像埔来山一样永远长青。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