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00am 07/08/2020

【爱长在】不要让无助变成习惯

作者: 钟灼辉(香港)

面对铺天盖地的无助感,应当如何自处?

当无助变成了一种习惯,你就会害怕悲剧不断地重演,而且会更加相信:你的生命中,越美丽的东西你越不可碰。

ADVERTISEMENT

无助,从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无助感、无力感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困境感觉到无能为力,困境可能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疫情、又或是社会制度。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孩子,眼睁睁看着心爱的气球挂在树上,不管怎么努力地伸手,还是无法拿回。即使你只是一个旁观者,眼巴巴看着小孩受苦,自己却什么忙也帮不上,同样会感到爱莫能助,无可奈可。

所以当面对问题时,如果你一直拿不出解决的方法,想要逃离困境,却又找不到出口,这时候就会产生深深的无助、无力感觉。

面对无助的两个毁灭性极端反应:你死或是我死。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感到绝望无助时,常常会引发出两种极端反应,第一种是不理性的拼死一搏。面为困境,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就等于是承认自己的脆弱,什么也做不了,这不但会失去生存的意志,更会让人活在失控与恐惧之中。当人相信只有拼死一搏才能走出绝路,在情急之下,就会做出不理性、不顾后果的事情。所谓“拼死一搏”,并不是指普通的抗争,而是带有自毁性的激烈行为,抗争者会不惜一切,甚至把性命、前途也押上,作为对无助无望的绝地反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揽炒”。但你必须明白,这个抗争的对象并不是别人或是外在的困局,他们捍卫的其实是自己的尊严与价值,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这不过是一场“自己有否真实存在”的战争。

而另一种极端反应,就是消极的退缩逃避,出现“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心理现象。当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不能面对无法改变的际遇时,就会感到沮丧挫败,这种消极的情绪及行为会日益扩大,感染到其他原本我们能够掌握的事情上,使人逐渐失去生存的意志。随着自我价值日渐低落,我们可能会出现一种被世界遗弃的错觉,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一只待宰的羔羊。有些人更会选择在被彻底遗弃之前,先行自我结束生命,这样做,至少可以取回最后的尊严与控制权。

无助感如何养成?

“习得性无助”这概念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1967年提出,他用狗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先把狗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警报器一响,就给以狗狗痛苦的电击,在多次实验后,狗狗便学习了无助的反应,只要电击的警报一响,即使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狗狗也不会逃走,而且更会在电击出现前就先倒地痛苦呻吟。心理学家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或多件事上持续地受打击,会形成“无论如何我都改变不了”的无助感觉,这种无奈的挫败感会进一步泛化,即使有些事情明明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但却选择放弃,不再挣扎,绝望地等待痛苦的到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经典心理表现。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习得性无助其实是一种自我回馈的负面循环,它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

不断地做出努力,却持续地体验失败与挫折,形成不可自控的状态和无助感觉。

确认自己的行为无效,不能对某外部事件产生任何结果,“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从“现在延伸到将来”,加深“结果怎样也不可能改变”的信念。

绝望的认知和情绪感染生活其他事情,产生出被动的消极逃避行为,宁愿逆来顺受,令自我价值进一步降低,完全失去求变的意志。

做到以下3点你可击退无助

(一)认识无法改变的事情,其实是生命历程的一个部分。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只要努力就能取得结果,例如努力学习就有好成绩,乖乖听话就会得到赞赏,这种美好的天真想法一直保留在我们的信念系统里。只是长大后,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以这个简单的方式在进行,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成果,成功与否还需要很多不能自控的因素配合,只靠你一人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

这种例子在职场上随处可见,努力工作的人虽然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但最终获得晋升机会的,却往往是那些懂得阿谀奉承的人。在现实社会里,想要成功,关系及外表可能比努力更为重要,虽然这看似是不公平,但你必须明白并非所有事情都在你的控制范围内,世界也并非如你想像的方式运行。我们想要的生活跟所处的现实世界,其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坦然地接受这种落差,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失望与无助感觉。

有些改变也许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集合很多人的力量,才能真正看见,在成果出现之前,你最需要的是忍耐与等待。如果把可以做的都好好做了,尽过最大的努力,就不要再怪责自己,不要执着结果。人生有很多事情都只可追求,而不能强求,不是每样事情都有解决办法,就如生老病死、生命无常等。所以必须调整心态,接受不是每次努力都能有成果,但只要曾经努力过,就无愧无悔了。


(二)把力气投放到可以让我们重获自我价值的地方,不要一直把目光锁定在不可控的事情上。

有时候,让我们无助的,其实是无助本身。无助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也可以是一种思维模式,一旦植入了“我做什么都不能改变”这种过度概化思维,就会给人生贴上一个绝望无助的标签。你必须检查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切勿以偏概全,不要将一时的困难夸大成永久的困境,错误地将自己所有的努力宣判无效。就如一次被别人拒绝,就觉得自己完全不讨人喜欢,会孤独终老一样。

当身处暂时无法改变的局面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生命的全部?除此以外,生命还有什么值得自己珍惜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如果失去了某个不能掌控的部分,那自己就不再是自己了,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毫无价值,又或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尝试把力气投放到可以让我们重获自我价值的地方,不要一直把目光锁定在不可控的事情上。可以先着眼于完成微小的任务,对现状作出些微的抵抗,当取得进步和成绩后,即时用它们来激励自己,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与主导权。你也可以透过帮助别人,甚至是帮助动物或大自然,去体现我们还能够提供自己的价值,还有应付生活及解困的能力。只要不忘初心,重拾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你就能把无助感驱散。


(三)勇敢面对自己的无力感,让生命虽然必须与无助同行,却无碍于生命的前进与成长。

无力感来袭或情绪低落时,千万不要逃避或抑压情绪,也不要试着逞强,欺骗自己说“没事的”。人生不可能事事处于顺境,相反地,不如意事更是十常八九,所以就算再坚强的人,也一定有伤心无力的时候。承认与接受自己的无力软弱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如果想要哭就应该尽情地哭,想要骂就应该破口大骂,想要动起来就疯狂的运动,每个人的发泄方式都不一样,处理情緖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并没有所谓最好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情緖过后你能否回复平静,并从负能量中走出来,重新振作。

如果发现无助感如低气压般,长期的把人重重笼罩,就应该考虑短暂地从中抽离,停止接收相关的负面资讯。你可以把自己放逐到国外,投身于大自然,看一套让自己放轻松的电影,又或是做些喜欢的兴趣活动,切断负能量的供应链,不让负面情绪不断酝酿,把心理质素进一歩拖垮。如果情况持续没有改善,就可能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旁观者更能提出一些你看不见的解决方案,又或提供处理无助感的有效方法。

无论如何,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也不要轻言放弃,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即使感到孤独无力,也不要觉得只有自己在孤军作战,那些爱惜你的人其实一直都在,只看你何时愿要打开心窗,他们不一定能为你解困,却可以为你分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