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发布: 7:00am 05/10/2020

郑昭贤/闯马六甲山林,寻淘金遗迹

作者: 郑昭贤
马六甲吉山老矿区的古老锡矿湖,当地老矿工说,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曾到此开采锡矿,建庙安置神明。早年矿工在此采锡时淘到金沙。
马六甲吉山老矿区的古老锡矿湖,当地老矿工说,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曾到此开采锡矿,建庙安置神明。早年矿工在此采锡时淘到金沙。


古书记载,柔佛、马六甲交接处的金山早年产黄金。金山脚下,马来彭古鲁淘金,金沙卖至马六甲。约190年前,千名来自马六甲的华人矿工,闯进金山四周的深山老林开采金矿,编织黄金发财梦。

接获马六甲文史工作者赖碧清通知,她在马六甲内陆展开田野调查时,当地老矿工告诉她,马六甲野新附近的旧矿场出产金沙,近至上世纪80年代,还有淘金活动。这地区离金山脚并不很远,位于早年从马六甲徒步前往金山脚矿区的通道上,消息令我惊喜,于是约了赖碧清同行,希望能找到更多华人先辈采锡和淘金的事迹和故事。

ADVERTISEMENT

在野新街场用餐后,获店家指引,我们奔向野新县吉山镇(Kesang Pajak)的老矿湖区,在当地谭公仙圣庙前徘徊时,有缘遇上一位前矿工游东,得知我们此行目的后,他自告奋勇,骑摩托为我们带路,前往早年矿工淘洗金沙的旧矿湖,湖边有一间小拿督公庙,据说是叶亚来巡视吉山矿场时建立,供奉的神由叶亚来请来。

78岁的游东当过矿工十多年,他曾听先辈说,早年这里是吉隆坡甲必丹叶亚来的锡矿场。游家是矿工世家,生活在马六甲内陆的矿区,他的父亲游武是矿场工头,有武功。

站在旧矿湖旁,游东回顾过去,告诉我们当年矿工淘捡金沙的情况。他说,金沙与锡米混合在一起,锡米多,金沙也多。锡米是黑色,金沙是金黄色。金沙的形状各异,有的是一片片,有的是一小粒一小粒,矿工收集淘洗所获的金沙,装进小瓶子。当时他们的家境不宽裕,就把收集到的金沙拿到野新街场卖给当地当铺,每小瓶大约可获得一两百元。

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1849年在美华工淘出的金沙,呈金黄色,小于0.6厘米。在马来半岛上,也有华工早年在深山老林里淘金。
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1849年在美华工淘出的金沙,呈金黄色,小于0.6厘米。在马来半岛上,也有华工早年在深山老林里淘金。
1885年马六甲锡矿、金矿分布图。
1885年马六甲锡矿、金矿分布图。


叶亚来建庙供奉神明

离开矿湖,来到古矿场村,见到82岁的老矿工黄万才。他说,早年吉山是马六甲最多锡矿场的地区,此外南面津津(Chin Chin)地区也是矿区。早年这里是叶亚来的锡矿场,叶亚来曾来到这里,矿湖旁供奉的拿督公便是由叶亚来安置,这里的谭仙公庙的神也是叶亚来手下人员供奉安置的,初期只是间小茅屋,后来才改建成今天的面貌。

黄万才是听他岳母告诉他,他的岳父的岳父刘檀荣是叶亚来锡矿场的经理,同时有一位叶亚来族人在这里打理矿场,他的墓就在马六甲,有一年,这里的村民听说吉隆坡的叶亚来后人将来访问,村民准备迎接,结果不知何故,人没有到来。

翻阅史书获悉,马六甲内地古矿区从19世纪初华人到来采矿,至40年代锡业兴旺,1847年单是马六甲吉山地区便有采锡华工2200人,每月产锡300担至350担。接着吉山矿区向外扩展,伸延至榴梿洞吉、南岭和热水湖(Ayer Panas),那里有华人矿工1200人。到1850年,马六甲有37锡矿场,华工4000人。马六甲是最早的华人采矿中心,从这里向外辐射,芙蓉、吉隆坡和麻坡武吉摩的华人采锡中心才接着兴起。

老矿湖旁一间不显眼的拿督公庙。当地矿工说,据先辈反映,早年叶亚来带来神像,供奉在湖旁的拿督公庙。当初这只是一间小茅屋(Pondok),几经翻新,保存至今,小庙见证华人采锡业的兴衰。
老矿湖旁一间不显眼的拿督公庙。当地矿工说,据先辈反映,早年叶亚来带来神像,供奉在湖旁的拿督公庙。当初这只是一间小茅屋(Pondok),几经翻新,保存至今,小庙见证华人采锡业的兴衰。
矿区内的〈谭公仙圣庙〉,19世纪末创立,有百多年历史。
矿区内的〈谭公仙圣庙〉,19世纪末创立,有百多年历史。


淘捡金沙,熔成戒指

没想到,我们误闯误撞,竟然来到马来亚最早的华人锡矿中心。黄万才说,在他的年代,这里是吉山燊兴锡矿场,周围有佳宝锡矿场、德泉矿场和吉成矿场等。40年代末50年代初马来亚紧急状态时期,当局实施粮食配给,矿场内有百多名矿工集体吃大锅饭。1969年513事件,矿场关闭,事后重开,采矿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接着,锡矿无价,矿场难以生存,纷纷停工关闭。如今,事过境迁,繁忙的矿村寂静下来,只剩寥寥7户人家,年轻人离家出外打工,只剩老人,家家户户养狗,老人与狗相伴,守着古老的矿工家园。

谈到金沙,黄万才说,工人在清洗金山沟时偶尔会发现一小片一小片的金沙,当地矿工把这种金沙称为“耳屎金”,他们收集起来,熔成金戒指。他的谈话引起身后的黄太太美好回忆,黄太太告诉我们,早年他们淘洗金沙,熔化制作成戒指,自用穿戴。

见到我们几位陌生人到访,听取淘金故事,邻居老妇也讲出她的金戒指故事。她说,母亲是矿场工人,淘锡淘金时捡获金沙,便熔成戒指送给女儿穿戴,有一次矿场意外出事,土崩埋人,她母亲被埋泥土下,差点丧命。庆幸工人紧急抢救,清除泥沙,从泥堆下拉出她母亲,送往医院,救回一命。

78岁矿工游东(右)在矿湖边忆当年,当年淘捡金沙装进小瓶子,卖给野新当店,取得现金。
78岁矿工游东(右)在矿湖边忆当年,当年淘捡金沙装进小瓶子,卖给野新当店,取得现金。
矿工村目前仅剩七户。82岁矿工黄万才(左一)在住家前谈往事,据家族先辈说,这里是叶亚来矿场,叶亚来到这里巡矿场,请来神明,安置于矿湖旁边神庙。
矿工村目前仅剩七户。82岁矿工黄万才(左一)在住家前谈往事,据家族先辈说,这里是叶亚来矿场,叶亚来到这里巡矿场,请来神明,安置于矿湖旁边神庙。


【结语】

此行听到的口述历史,有待进一步挖掘,希望有人进一步查证。叶亚来于1854年下南洋,最早落脚处是马六甲榴梿洞葛(Durian Tunggal)锡矿场,过后转到附近吉山的杂货店工作。一年多后,他离开马六甲北上打天下,发达后是否到马六甲投资开采锡矿,少人提及。在19世纪初,马六甲内陆已成为活跃的华人采矿中心,比芙蓉和吉隆坡的华人采矿中心更早。希望有人进一步研究,让马六甲华人采矿史更丰富多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